在珣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zxun123 行为上循规蹈矩,思想天地放荡不羁。

博文

周正龙谢幕后的冷思考

已有 5320 次阅读 2008-11-18 21:42 |个人分类:天南地北|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周正龙谢幕后的冷思考

 

 周正龙案二审17日在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庭上周正龙突然改口承认自己所拍的虎照是假,该表述与其此前与律师会面中的说法截然相反,让律师措手不及。(新华网《周正龙在一二审法庭上语录:我错了我是法盲》)周正龙的改口其实一点也不突然,因为这是这一轰动全国的事件最理想的也是皆大欢喜的因而也是最完美的结局。

检察员指出胶片虎照上可以看到数码相机被放置在地上。

面对这一结局,我更关心是些什么原因让这一没有什么科学含量(很早以前就有一个植物学家依据植物学的知识断定“华南虎照”上的老虎是假的)的事件演变为旷日持久的浪费了超大量人财物力的全国性事件。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人们谈了很多,我就不再赘述了。下面就从人们很少注意的方面来谈谈。

随着市场化从经济开始向文化等领域的大力而高强度的扩展,中国大众传媒开始了新闻娱乐化的漫漫征程。纸质媒体做人不甘落后,于是,大报小报化,小报低俗化成为汹涌的时尚。于是,社会上一有风吹草动,各种媒体就会一哄而上,紧密跟进报道那些真实发生的或子虚乌有的,亲身经历的或道听途说的,公开的或隐私的,可以报道的或不能报道的。与此同时,众多的内行外行出于吸引别人注意或发泄自己不良情绪等目的,要么扇风要么拾柴以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于是许多媒体都呈现出风风火火,好不热闹的特点。新闻娱乐话语对所有领域的入侵和掌控,导致了切入角度、行文方式、话语风格等都发生了变化,于是,“华南虎照”事件也就不可避免地被卷入新闻化、娱乐化的轨道之中。

互联网在“华南虎照”事件中扮演的角色。互联网的出现,让更多在现实生活里没有发言权的人借助网络有了表达的机会,这样,网络往往对一些事件有一种扩展和放大的功能。于是,质疑的观点一亮相,“华南虎照”就成为万众瞩目、众口评说的话题。而相当多盲目跟风的网民则手里拎着板砖,不管三七二十一,走上来就是一顿狂扁,致使一场属于科学领域内部的争论,迅速陷入几乎是全民情绪化的口水战声讨仗之中。而一些网站出于娱乐化和商业化的需要,常常通过置顶、加粗、套红标题和编辑推荐等方式把一些哗众取宠的博文推向前台,无疑对这一事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科学事件被媒体操纵,固然有媒体的原因,也是相关领域内部拱手相让自主权的结果。这正如布迪厄所说的那样:“若科学场、政治场、文学场收到传媒控制力的威胁,是因为在这些场的内部,有一些不能自主的人,以场内的专业价值衡量,他们很少得到认可,或拿句常用的话来说,是一些‘失败者’,或正在走向失败的人,由于他们在场内得不到认可,所以,热衷于到场外去寻求认可(快速的、过早的、不成熟的或一时的认可),此外,他们往往被记者们所看好,因为他们不让记者们感动害怕(与较为独立的作者不同),时刻准备按照记者们的要求行事。”(《关于电视》,许钧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74页)正是内部的不作为,催生了这样的民谣:“这年头,教授摇唇鼓舌,四处赚钱,越来越像商人;商人现身讲坛,著书立说,越来越像教授。医生见死不救,草菅人命,越来越像杀手;杀手出手麻利,不留后患,越来越像医生……”

“华南虎照”事件从某种意义上讲,意味着一种争论模式的结束。这可能意味着以后越来越多的政治、科学、文学、教育、文化等事件会迅速与新闻、娱乐联手,从而使它们遭受太多不正常的干扰,带有浓重的新闻化、娱乐化、眼球化、泡沫化等特征。

 

 

终审判决: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08-11/18/content_10373392.htm

11月17日,陕西省安康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旬阳县法院大审判庭对“华南虎照”造假者周正龙案进行公开开庭审理。经过长达12个多小时的庭审,安康市中院二审判决被告人周正龙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并处罚金2000元;犯非法持有弹药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总和刑期三年零六个月,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两年零六个月,宣告缓刑,缓刑考验期三年,并处罚金2000元。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真假华南虎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17-47373.html

上一篇:文化不文
下一篇:建议北京大学将“裸体男”换成“裸体女”
收藏 IP: .*| 热度|

4 杨玲 刘进平 唐小卿 qingquanpeng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5: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