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升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shengwang

博文

不愿做井底之蛙的水文地质学家

已有 6222 次阅读 2017-2-11 11:37 |个人分类:谈笑间|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2015年,德国的《地下水》期刊发表了美国学者Schwartz F W的一篇文章,告诫水文地质学家(地下水科学家)不要做井底之蛙。这是全世界地下水科学领域面临的问题。我们现在把这篇文章翻译出来供大家参考。


井底之蛙

韩鹏飞 译,王旭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Translated from: Frank W. Schwartz. Frog in a well. Grundwasser–Zeitschrift der Fachsektion Hydrogeologie, 2015, 20: 241–242. (in English)

Translated by Han Pengfei and Wang Xu-Shen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亚洲文化对于井底之蛙这个故事解读有多个版本。在中国这个故事围绕一只海龟探访生活在浅井里的青蛙讲述。这只青蛙炫耀了他可爱的家,圆形的天空,和他作为井主人的幸福。当海龟描述海洋世界的浩渺和繁复时,他为存在如此不同的地方感到震惊。

回顾我2014年参加FHDGG会议和到德国旅行的美好经历,关于井底之蛙,我想到了另外一些不同层面

德国每年的降雨量约为780 mm、人口基本稳定在8000万左右,降水量能够有效满足用水需求。确实,Grundwasser的科学文献和相关媒体报道都表明德国地下水科学界是这样一个团体:与其他国家存在的大量地下水问题是几乎隔离的。德国每年的地下水开采量为5.8 km3,与其他依赖灌溉农业进行粮食生产的国家相比,这个量是极少的。在美国,每年地下水开采总量约为112 km3,仅从高原(High Plain)含水层系统这一处,每年的开采量就达到了10 km3。全球化的地下水过度开采已经对很多地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造成地表水的损失、河岸生态系统的破坏乃至诱发地面沉降。未来的地下水短缺可能以难以想象的方式改变社会。

从社会视角来看,相比于人口稠密的东南亚、干旱的中东或像澳大利亚那样依赖于农产品及资源出口却气候恶劣的国家,德国是一个绝好的栖息地,没有地下水问题造成的负担。然而,一个缺少大问题的研究团体,可能最终导致思想狭隘,如同井底之蛙那样。例如,我从Grundwasser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发现,德国科学家及其团队研究人员专注的都是一些经典问题,例如岩溶、含水层测试、褐煤地球化学或者与地下能源相关的技术问题。

当然,像亥姆霍兹计划和欧盟级别的研究计划,也研究诸如水资源管理这样意义宽泛的问题。这种资助强度大的研究项目一般为顶级期刊提供论文。然而,这些大研究计划很难做到组织创新。依我看德国和欧盟对大项目也遵循通常的资助模式,将预算分成“很多小块”,让地下水专家做他们那一小块,生态学家则研究他们的青蛙和臭虫,法国人也做一小块这种资助模式对地下水这门学科当然是好的,然而,没有产生明显的整合效应,以致水文地质学家依然处于井底之蛙的状态

从根本上说,地下水学科是一个相对狭窄的研究领域,早已远离基础科学。它能维持至今的原因,不外乎是要把系统和参数的复杂关系整理清楚,或是要解决某些热点研究对象涉及到的问题。像Water Resources Research这样的领航期刊,曾经一度专注地下水,如今也转移到地表水资源、流域水文和全球生态这些问题上。以地下水为名称和主题的期刊(Groundwater, Hydrogeology Journal, Grundwasser)已经成为新的井底之蛙。这些期刊的存在当然是有意义的,但是,一旦被困于井中,就很难找到壮大和拓展的途径。

   处于研究机构的人们,特别是那些在大学的研究者,总有一日会醒悟过来并大幅调整他们的研究方向。就像Water Resources Research所做的那样,世界各地包括德国的一些先知先觉者,已经以多元化的视角向传统地下水学科告别了毫不夸张地说一些青蛙正在离开水井,朝着附近的池塘走去。


原作者简介

Frank W. Schwartz


1972博士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现为美国哥伦布市俄亥俄州立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被评为俄亥俄州杰出学者。

研究方向污染水文地质学世界水问题气候变化对草原湖泊的影响

联系方式schwartz.11@osu.edufrank@geology.ohio-state.edu

Researchgate 主页https://www.researchgate.net/researcher/2037710608_Frank_W_Schwartz

官网主页:https://earthsciences.osu.edu/people/schwartz.1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08081-1032969.html

上一篇:2016西行记
下一篇:水文地质学家要做思想解放的“井底之蛙”
收藏 IP: 60.247.51.*| 热度|

1 陈楷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8: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