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liug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coliugy

博文

“把文章写在大地上”:中国最佳植物园的长征精神 精选

已有 9415 次阅读 2016-10-31 17:34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版纳植物园

香山脚下,中国植物园2016年年会上,头发花白的贺善安老先生,回顾了中国植物园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对植物园在中国的发展进行了剖析。讲座期间,他数次提到了版纳植物园。他说,版纳植物园在祖国的边陲小镇,通过半个世纪的坚持和努力,竟然发展成为中国最好的植物园,而且在带领中国的植物园前进,这堪称中国植物园界的“长征精神”。

确实,在年轻人的眼里,历史是一天又一天的繁杂工作;而在老人们的眼里,历史不过是白驹过隙的一瞬。定义历史,就得经受时间的严酷考验。很多植物园在经历了半个世纪发展之后,被科研团队边缘化,被遗忘了。轻者,如有的被割裂分成南北两园,独立出两套尴尬的管理体制;重者几乎沦为蘅庐,几近被裁撤;再有些许省级园子,则悲惨地沦为养老待退休之地,沦为狗尾巴草园;又如昔日的长征胜利之地者--延安植物园,则土地被吞并,园区被彻底瓦解,消失在植物园的长征路上。听听贺老讲座,再看陈进主任接过中国最佳植物园“封怀奖”,着实令人动情、叫人难忘,难免多思。

在小小的勐仑镇,我们怎么就建立了中国最好的植物园呢?想来令人不解。

遥想蔡老当年,带领十八把砍刀棘创园始,到中间历次改革几近被裁撤,到现在的一片芳华景象。版纳植物园在国内,确实把梦想写在了西双版纳的土地上。虽然离皇家还有相当距离,但所谓的茂物现已不知何处。回看50多年的中国植物园建设历史,我们正是坚持了蔡老“把文章写在大地上”的工作精神,在名利场中不忘植物园的使命,终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精彩历史篇章。按常理与大城市相比,我们偏远、我们缺乏人才、我们交流不便、但我们却真的做到了中国“最佳”。如贺老所言,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定义了中国植物园的历史。

试想,假如我们被下放到了地方,假如我们沦为一个野外站点,假如我们没有建设一流植物园的雄心壮志,又假如我们把目标全部扑到了追求SCI的路上,那么,现在的我们会是什么样子?这问题不同的人恐怕有不同的答案,见仁见智,且留给众人去思考和想象。但在这里,也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在追求植物事业的路上,很多人忘记了始航时的初心,即便是“科学家”云集的一些植物园,也把本该“研展保”交叉与合作的整体事业,彻底割裂成重研、说保、轻展的独轮模式。如此这般分崩离析,现状也就无需多言了。

梦在西双版纳、忠于西双版纳。曾听闻有牛人私下说,“在中国你要是想在植物园做点事的话,那你就去版纳植物园吧”。这话我觉得肯定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我们且先不去理它。版纳植物园自然有自己的一套精神。搞植物之人,追求的就是丰富的植物,正如版纳园老植物分类学家陶国达所言,“要是版纳不热我们就不来这里了”。今日之版纳,环境交通与往日相比,早已天差地别,我辈自当摒弃偏远、落后、边疆这些肤浅的想法,坚持老一辈“把文章写在大地上”的信心,再次联合起来,做精做强,更上一层楼


让更多的人感受植物之美,享受植物之利,了解植物、展示植物和呵护植物。以植物为己任,以植物为主心骨,坚持把文章写在大地上,我想这就是贺老所说的版纳植物园“长征精神”吧。



1958年前岛上有几户被隔离的琵琶鬼(麻风病人)。1959年正式开始建设植物园,右图为第一个窝棚



版纳植物园位于一个半岛之上,蔡希陶将建园称之为“集体鲁滨逊”



园里第一个正在建设砖瓦建筑,图中两棵榕树现已长成合抱大树



东区雨林环绕的科研中心


版纳植物园现在有30多个收集区,图为棕榈园迷人的热带风光


版纳植物园最精彩之处在于收集了众多的热带植物,如图中这般精美的植物我们有成千上万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0114-1011974.html

上一篇:进化路上:人是不是世界上最残暴的动物?
下一篇:淫乱鸟儿的夫妻之道
收藏 IP: 210.72.92.*| 热度|

40 檀成龙 赵琳琳 刘立 余文 李新海 李兴康 刘俊华 武夷山 姬扬 黄永义 杨正瓴 文克玲 余昕 苏德辰 强涛 李久煊 周浙昆 史晓雷 陈敬朴 王安良 李土荣 钱程 唐剑锋 高峡 高建国 曹建军 徐令予 张晓良 杨顺楷 陆泽橼 刘光银 邱敦莲 高敏 liuhaoa1234 biofans xlsd doggb taoshl Atrichum dandan99011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8: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