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tlab被禁的结果是让懒人不得不勤奋起来、让“会写字的文盲”明白字的意思,是理工科科研的一场“禁烟运动”。
二十多年来,Matlab盛行的恶果是一代又一代理工科学生对算法的细节不求甚解,失去了对算法的基础创新能力。研究者们成了“调包族” — 将数据输入“黑箱”(Matlab toolbox 中的调用程序),然后就“听天由命”。
“魔鬼在细节”,尤其对于涉及非线性关系和复杂大数据的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算法,许多核心敏感参数的选取直接影响系统的最终性能。只有深入理解算法的细节,才能理解并有效地选取这些敏感参数,使系统性能达到最优。理解算法细节最有效的方法是自己进行算法编程,在不断的试错中理解算法的核心奥秘、发现敏感参数的选取方法,而不是调用Matlab toolbox之类的“黑箱”以及其它许多所谓的“开源软件包”。
我自己使用Matlab二十余年,只使用其基础部分,从来不用其toolbox,因为我不想让自己失去对算法细节的“感觉”。这些“感觉”是理解现有算法、进而开创新算法的基础。另外,即使是Matlab的基础部分,由于其速度太慢,在编制真正实用软件时我也弃用。比如,十几年前我就用VB来编制算法交易的可执行程序(.exe),因为当时我发现同样的计算VB要比Matlab快十几倍,而且VB的界面功能要比Matlab强许多。
Matlab被禁,我们自己是否能开发出类似的平台呢?其实,我们很早就努力过。1984年我开始读研究生后,参与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控制系统软件包”。这是当时国内十几家单位联合发起的一个重大项目,当时国内搞控制有名的单位都参加了。项目的目的就是搞出像Matlab这样的软件包。结果呢?大家都知道:花了许多钱,最后搞出来的东西没人用,也就不了了之了。不过,项目倒是培养了一些优秀的人才。比如我师兄,是项目的主力干将。后来师兄去南加大拿了博士学位,毕业后去了Mathworks,著名的“通讯工具包”(Matlab Communications Toolbax)就是他做出来的。还有“优化工具包”(Matlab Optimization Toolbox)也是他协助他的导师萨夫诺夫一起完成的。
总之,Matlab被禁是理工科科研的一场“禁烟运动”、是原创科研的福音,早就应该到来了。
最后,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本博文只是针对Matlab这款具体软件的“就事论事”,是作者本人使用这款软件二十多年来的体会,请朋友们不要推广与延伸。谢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01: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