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开学了,又是一个新的开始,这也是我在北大上课的第18个年头,回想从最初的学生和教师助手,到今天一个能够指导博士生且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的老师,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老教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与激励,这一切不仅是我们师生之间的宝贵财富,更是促进了我作为一个老师的成长!谢谢亲爱的同学们,和你们一起成长是老师的最大幸福!
2001年5月初入北大之门,开始人生的第一份真正的工作:教师!其实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意外,当然这个意外来有点儿晚:中学时我是文学爱好者,强烈向往北大浓烈的人文气氛和自由的探索精神,而高考之前我却投入了理工科的怀抱,若干年后能够在工作的时候拥抱这个精神家园,对于一向信马由缰的我十分合适,尽管我是在北大的理工科(确切地说是工科,但是北大历来是把工科算在理科里的,也比较强调这一点),所以作为“青椒”的这段日子有点儿意外,因为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当然老师也很多,但是学生不多,老师们都把我当做自己的学生一样对待:超净间里的实验是手把手地教,理论分析可以随时找到各种“物理”教材的作者讨论……那段时间的收获很大,学科比较新,可以开拓的余地比较大,我又有这么多良师益友,算是很快地上了手,正式地开始了自己的科研生涯,当然确切地说算是一个“研究者”不是一个正式的“教师”,因为还没有还是跟学生打交道:指导学生、上课都还没有我的份儿,但是我可以做班主任,于是我就从做研究生的班主任做起吧,总算是开始和学生打交道的生涯,学生们开始叫我:张老师!
那时候真是小小得意了一番的,第一次不被当做学生了,而是老师!可是我知道我不是名符其实的老师,因为我不上课,我所从事的微机电系统是新研究方向还不是专业,是没有本科生教学任务的!那时候学院里有一位老教授上课很有名也很有意思,我就跟着去听这位老教师的课,看他的讲课方法和准备,没有别的目的,只是因为喜欢这位老师的学品和人品,也喜欢他讲课的风趣幽默。当然能够去听课,一则是那时候比较闲,二则是因为在北大有随便蹭课的传统,没有老师会在意有没有外校外单位或者非学生在听课,只要你愿意,走进去坐下来听就可以啦。如此蹭课下来,也算是掌握了一些上课的技巧和方法,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在专业里也算是有了一些小积累,微机电系统方向的研究生也逐渐多了起来,于是2003年的时候我就开始筹备一门关于“微机电系统”方向的研究生专业课:MEMS器件与设计。由于中间出国几年,这门课真正开起来是2006年暑假我从美国回来:一定要把学生教好,这门课就成了我的主力课程,在本部和深研院同时上,每个学期都为课程的筹备和资料组织化很大的精力,当然最好的还是课上的讨论,每一届的研究生几乎都上过这门课,大家从器件、设计到研究的具体方向都是课程讨论的精彩部分,也因此认识和熟悉了很多不是我的研究生,大家无话不谈,跟他们的交流和互动也促进我的讲课水平的提高和口才的提升,还有研究视野的拓展,很多好想法都是在课上讨论出来的,此话不假,因为是活跃的课堂讨论甚至是争论给了我更多的灵感,这也让我进一步喜欢上课!
由于喜欢上课,口才还可以(经常被邀去做讲座),这让我在学院里讲课老师的范围里算是小有名气,有一天系主任来找我:“张海霞,咱们专业一直缺少一门大一的入门课,普遍到大二以后才能够接触到专业课,对学生选专业来说有点儿晚了”,于是我牵头和其他几位专业骨干老师讨论(其中一位上课十分精彩的资深退休教师):我们能不能以“突出微电子侧重实践”的角度来设计一门新课,几经讨论,“微纳集成系统实验班”这门课诞生了,这是一门覆盖微电子专业的主要技术作为主线来讲解:从微电子工艺与材料、半导体物理、集成电路设计到微机电系统,同时通过实验环节来贯穿整个课程,实验包括基本的工艺实验、器件测试、EDA电路设计到微系统应用,叫实验班是因为三分之一的课是这样的学生亲自动手的实验课。这门课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筹备,2012年春季学期正式开始上,我们花了大量的精力来为这门课做准备,因为准备本科生的课工作量更大,更何况是大一新生,一切都需要从零做起。为了准备这门课我把前面提到的研究生课交给了另外一个年轻教师来上,我自己全力以赴准备新课的内容,老师们也是多次讨论,从讲课的内容到实验的内容都多次打磨,学生上课的效果很好,几年下来这门课也成了微电子专业的主力课程。
我终于可以说,我是一位老师了,最起码是一位专业老师了,因为我在上本科生大一的专业基础课,而且还很受欢迎。当然,这还是不够的,因为这些课我接触的学生还是仅仅限于我这个比较狭窄的专业范围,其实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是需要培养更加多样化的创新人才的、而且要真的能够让更多的青年人能够听到这样的话、开始做这样的实践,这更是一个教师应该做的。
2006年回国以后为了把学校培养的高科技人才推广出去,我开始做的iCAN大赛也就是今天的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www.iCAN-Contest.org),这也是iCAN所有故事的起点,从这个比赛中我接触和认识了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学生,也了解了学生的很多实际情况和需求,于是2008年开始我又筹备了一门新的针对本科生的选修课“微纳器件及其创新应用”,因为对于大多数本科生同学来讲,他们需要了解新学科新知识,更需要通过动手实验来强调创新,2010年开始这门课正式对信息学院的大三大四的本科生开放,学生来自电子、微电子、计算机专业,当然微电子的多一些,我拿着实物器件给学生讲解,并引导他们开展一些创新应用,课上涌现出了很多好的想法和应用例子,可是由于专业比较相近,学生们的锻炼还不够,要想真的促进创新吗,我们就必须吸收跨学科和专业的更多学生进来一起开展创新实践,于是2012年下半年我和其他几位来自不同院系的老师一起,把这门课进一步演化成一个针对全校本科生的公选课:创新工程实践,来自全校不同院系的同学们开始在一起进行头脑风暴和创新实践,不仅仅是想法,而是要把自己的想法从无到有地做出来,我们为大家提供各种支持和辅导,让大家开始一场属于自己的创新之旅!这门课对学生和老师的挑战都很大,上的跌宕起伏,当然最后的结果是好的,上课的同学都组队完成了自己的创新作品,而且成了各种创新大赛的冠军!2016年春天我们又把这门“创新工程实践”开成了全国的慕课,有300多所学校的近十万学生选课,我和我的团队一下子就成了全国的创新创业教师,到哪里都有我们的学生,课程也受到了热烈的欢迎,真的是意想不到啊!
这几年,我指导的所有研究生都获得了北大的校长奖学金,我也被评选为北大十佳优秀导师、北京市优秀教师,还获得了各种教学奖,作为一个努力奋战在高校教师的岗位上普通老师,我很感恩:从最初的学生和教师助手,到开始筹备研究生的课程,以及到今天一个能够指导博士生且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的老师,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老教师们的支持和指导,更是离不开与同学们的交流和讨论以及学生们不断追求新知和进步对我的鞭策与激励,这一切不仅是我们师生之间的宝贵财富,更是促进了我作为一个老师的成长!
也很荣幸能够成为一位老师,因为老师是每个人成长道路不可缺少的领路人,一个好老师,就是一盏明灯,在那暗夜里带着孩子坚定地走向光明,在这个前进的过程中和学生互相激励、共同成长!其实这也是我做教师以来最大的心得体会:做个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老师真幸福!
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也是传统的元宵佳节,祝大家节日快乐,继续成长!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7: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