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世界大,和谐天地宽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海霞 四世同堂,单纯的幸福

博文

致敬把自己送上科学天堂的HELL教授

已有 11942 次阅读 2018-8-9 16:46 |个人分类:国际交流|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Hell教授, 诺贝尔奖, 化学奖, 超分辨, 荧光显微

 

2018.08.09

今天下午1点在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举行的北京大学-大学堂讲座,主讲人是发明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的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Stefan Walter Hell教授,专业不是很相关,但本着见贤思齐的学习精神,我还是去了,当然促成我下午去听讲座的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那天我在朋友圈转发了这个讲座通知,有一位朋友问:张老师,是Hall还是Hell?您是不是拼错了?

尽管我转发的是官方海报,这时候我也犯了嘀咕,于是再仔细检查看看是不是拼错了,查了一圈,他真的就是姓Hell,地狱,不是Hall,霍尔。这世界上还真的有姓地狱的,而且竟然还是个获得诺贝尔奖的教授!看看照片,也发现他真的跟其他科学家不太一样,光头秃顶很凶的样子,真的挺Hell的。于是就更好奇了,打算到现场一探究竟。

这次我是掐着点去的报告厅,看看已经后面的座位都占满了,想起之前负责的老师说在前两排给老师们有预留位置,于是我就直接坐到了第一排侧面离投影仪比较近的位置,讲座还没有开始,看看第一排左侧坐着的那个光头教授,猜想他一定就是Hell了!果真,谢晓亮教授一番热情的开场之后,Hell教授就直接登台了,他说我今天显微成像技术很重要,20世纪的时候大家的分辨率是200nm,很不够,我2000年提出要突破衍射极限的STED方法,2008年我们做到了20纳米,它给我带来了诺贝尔奖,可是它没有达到1nm的极限,所以,我今天重点要讲的是诺贝尔奖以后这些年我们的研究成果,如何达到1nm的极限分辨率,这是我们去年发表的研究成果。

什么?我有没有听错?Post Nobel,诺贝尔奖以后的成果?没有听错,也没有看错,在这页以2014年诺贝尔奖获奖成果为背景的PPT上醒目地打着他今天的主题:

Hell9.jpg

听过不少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报告,基本都是获奖的历程回顾和启发这还是我第一次在国内听人讲他们获奖之后的成果,所以,很诧异,这哥们儿获奖之后竟然还在科研第一线?!

尽管不是同行,可是他讲得很清晰,从物理概念入手,为什么之前的超分辨没有达到更好的效果?包括他的方法和别人的方法的共同问题是什么?于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办?做为一个物理学家,他是习惯从本质上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于是他提出了新的方法:MINFLUX!再来详细解释这种方法工作的物理机制和系统,解决的问题和尚未解决的问题。总之,他们是达到了接近1nm的分辨率!

Hell8.jpg

Hell7.jpg

Hell6.jpg

Hell10.jpg

1个小时的演讲,前后逻辑关联性很强,物理图像清晰,内容丰富,数据详实,可以说是一场非常好的科学演讲(感兴趣的自己去找论文看)。

提问环节继续由谢晓亮教授主持,大家提问很踊跃,主要是科学问题,谢教授觉得不过瘾,只呼吁大家可以提一些科研以外的问题,其实大家都明白他的意思:就像他开场白里说的,在国内诺贝尔奖被赋予了很多其他的意义,而Hell教授是很特别的。可不是吗?这个倔倔的德国人,在2000年提出STED的时候根本就是个科研临时工,根本没人相信,愣是一个人苦熬苦撑到2008年坚持做了出来,爆得大名特别是2014年获得诺奖以后,他觉得还不过瘾,还没有达到他心目中1nm的极限,所以他还在做,到2017年又有了重大突破!

Hell4.jpg

可是,刚刚Hell教授一开场就坦白了啊:“2014年的诺贝尔奖没有达到1nm的极限,所以要继续!”这还让怎么问啊?再问,你为啥得了诺奖还继续做科研?不是直接打脸吗?!

这个科学精神的问题没法问,我就问了他另外一个问题:Hell教授,您学物理出身,得了诺贝尔化学奖,现在跟生物学家合作攻克荧光显微技术中1nm分辨率的极限,您是怎么做到多学科交叉合作的?

本以为他会表扬一下和他合作的其他科学家再强调一下合作的重要性,没想到他直接指着旁边的谢晓亮教授说:你应该问他,他是一个最好的多学科交叉合作的典范,其实我始终是从物理出发,致力于从物理的角度解决问题。我是在做好自己的本行。Hell3.jpgHell3.jpg

这也是真实的Hell教授吧,一个格物致知的物理学家:执着于科学问题并不断挑战人类认知的极限,这个目标不会因为外界的不理解而退缩,也不会因为外在的荣誉和诱惑而改变,这就可以解释他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之前独狼一般地战斗,而成功之后依然不肯停下探索的脚步!

今天一场意外的讲座,一堂很好的科学精神教育课。再次致敬执着的Hell教授,这位把自己送上科学天堂的地狱教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9-1128405.html

上一篇:致敬背氧气瓶的科研志愿者—陈宝钦教授
下一篇:一个世纪老人的幸福生活
收藏 IP: 111.199.188.*| 热度|

13 周忠浩 石磊 汪育才 曹贺贺 文端智 任胜利 武夷山 张士伟 陈理 彭雷 李久煊 史晓雷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5: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