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x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x

博文

也谈“尺度效应”研讨会 精选

已有 9202 次阅读 2014-1-26 21:20 |个人分类:课件科普|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刘良云 博主谈到 地学中的遥感尺度效应,学习与思考 老邪也去听了的。刚好有些网友也反馈了一些意见。一道贴出来。供大家参考(暂略来源,愿实名者望告。偶有点评)。

一、        今天有幸参加了遥感尺度效应的学术研讨会,听到了专家们对遥感尺度效应的看法和建议。在此提几点看法,不知对不对:

1)最佳空间分辨率和尺度问题

会上听到老师指出尺度问题研究可以指导用户如何使用尺度转换,其实在载荷指标论证中也出现最佳空间分辨率的问题,即什么样的空间分辨率能满足什么样的应用需求,但好像现在没人能说清楚,导致盲目追求 高空间分辨率的问题,所以我觉得通过空间尺度效应问题的研究也可以解决空间分辨率指标的论证问题。

老邪点评:但愿如此。但载荷指标论证又牵涉到另外一个系统。他们有他们自己的考绩和兴奋点。

所以我理解这次会议主要是地理与遥感交叉的自由研讨。当然也欢迎载荷的专家了解我们的问题和想法。

 

2)图像预处理中的尺度效应与尺度转换                                                                              

从会上可知,空间尺度效应的定义还存在争议。

老邪点评:的确如此。新东西出来,往往没有定义。比如手机,大家都在用了吧?但是,什么是“信息”?仍然处于“多定义即无定义”的状态。这并不影响信息时代的到来。只有大家都觉得有需要,有差异,就作起来。慢慢磨合,才能指望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我们不能等到有这么个经典定义了以后才动手研究,那就太晚了。所以,我们这次希望的共识是:应该搞、应该结合起来搞,这就行了。不能急。

 

3)我想从影响遥感空间尺度效应的因素来谈谈自己的看法,空间异质性是空间尺度效应的主要因子,但遥感空间尺度效应还应该包括成像过程的空间异质性(包括大气和遥感器),因为不同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拍摄时间经常是不相同的,这样大气状况就变化了,遥感器的空间响应也是不一样的,我不清楚定标过程和大气校正过程是否已经把这些消除了?我想不仅仅是在反演模型上考虑尺度效应问题,在做反演前的预处理也要考虑它,不同传感器的大气校正和定标可能不一样。

老邪点评:是,但是:复杂过程一定要简单化,要分段明确责任。我们只能假定载荷部门已经完成了定标,就开始干我们分工的事。如果我们工作中确认定标有所不足,应该可以反馈具体意见到卫星数据获取和载荷研制部门。但我们的主要责任,依然是在地学领域用好卫星数据。

 

4)空间异质性与混合像元

空间异质性与混合像元关系密切,但深入一点,我想它应该更与地物空间三维结构相关,从几何光学模型看,从二维图像上只能看到反映三维结构的四分量。协同激光雷达与光学影像反演森林参数时,只是为了解决混合像元问题,并没有想到尺度问题。

老邪点评:混合像元当然很重要。见老邪给刘良云博主的讨论。从遥感的角度来讲,拿到一幅遥感图像,它的分辨率是给定的。用户需求是什么?如果我们能给出混合像元的几个端元的丰度(占比),能满足用户的需求,那我们搞好混合像元分解,应该就行了。但如果用户还需要几个端元的空间位置,怎么办?如果用户需求的是更宏观的地学数量,我们又怎么办?所以我们不能停留在混合像元分解上,而是要一套完整的办法,满足各种用户的不同需求

 

二、一些零碎的意见

1. 要明确最佳尺度是由地学用户决定的。

2. 遥感科学应该加强,但GIS已有的工具不能忽略。否则处理海量遥感数据会重复算法上的难题。

3.先验知识趋势面,改名叫地理要素趋势面是否更切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84-762530.html

上一篇:独孤求败…
下一篇:逼婚:谁来捍卫男权
收藏 IP: 123.116.142.*| 热度|

14 陈楷翰 庄世宇 赵美娣 陈安 苏力宏 刘洋 蔡庆华 王峻晔 强涛 王金良 彭真明 ybtr3929 zdlh dgt1982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5: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