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谢李老师在 欠账回复(1)评论中耐心的解答。先两篇评论合并,我的评论在【】里:
李老师说:“我初步查了一下,UN并没有明说是5分法还是几分法。UN的计算方法是按照世界银行的方法来的。我个人10来年前关心过收入差异问题,印象中5分法是最流行的,但是现在我也查不到依据了。世行的网页上,有各个国家最高收入10%人口对最低10%的比例,也有20%的比例,所以,如果ta们有数据,起码可以做到10分法。其实,分多少组都是可以的,【啊,这又涉及到Nyquist了:】。。。。
“关于lorenz曲线:(1)如果纵轴是累积收入百分比,横轴是人口累积百分比,而且人口累积是从穷向富,【这个“如果”是关键。原始定义lorenz曲线的横轴是基本单元的收入,在区间内的百分比值,这在横轴上的位置是确定的;纵坐标是享有这样收入的基本单元的数目。现把横轴改为人口累积百分比,有什么好处呢?有什么依据吗?我觉得这样一改,原来pdf由纵坐标表示的基本单元的收入和基本单元的个数这两个数,部分就变成横轴上的宽度了。例如,收入相似的一组人口,总个数却不足20%,那么就必须从左边、右边、或both,拉一些原始数据来这一组补足。相反,如果组总个数多于20%,就必须向左边、右边、或both,挤出一些原始数据】那么这个曲线一定在右下;(2)分组数量matters,分组越细,GINI越高;也就是说,通过操纵分组,可以调整Gini的数值;【同意这一点,但与上段的说法(其实。。。)略不一致】(3)Wiki上有一些极端的例子,说明不同的收入分布可以有相同的Gini数值,相同的收入分布,也可能因为分组得到不同的Gini数值。【数学上,好像一个例子就足以证伪。极端的例子也得说明为什么极端】
“Lorenz曲线以外的收入差异度量:Gini系数不是一个特别好的度量。比如,Theil做了很多工作,用他的index,可以把收入差异分解为组间差异和组内差异,而Gini系数做不到这一点。【谢谢,您上次提到过。感觉还是单参数拟合好,万不得已再往复杂上整】
“关于Gini系数的优劣,学术界研究已经很多了。从网上围绕您的博文所引发的讨论看,我觉得如果手里有数据(不一定是收入,任何分布都可以),可以用来验证已有的结论。【是的,如果有多尺度拟合的独立结果,恢复原始数据的大致原貌是可能的。老邪一个学生作过这方面的图像处理】您和黄秀清老师如果有兴趣,我们可以进一步讨论。【一言为定!】
“人文地理专业的专家不少人做区域差异,也有很多很好的工作,可以参考。”【同意,下一步还有很多事可以作,但还是希望把最基本的问题搞透】
Junye Wang博友提出的问题,我觉得已经解答。倘有不足,欢迎再问。
bigZatSN 匿名博友,提到自己“对Nyquist定理还有诸如栅栏效应等概念略通一二”,这太好了,能给大家科普一下栅栏效应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2: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