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x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x

博文

回忆我在“尺度效应”领域的首战 精选

已有 8359 次阅读 2010-6-23 05:18 |个人分类:怪哉虫儿|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遥感, 尺度效应

我到加洲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CSB)念研究生的时候,导师是Simonett。他当时正挟牵头与米国AAG会长论战获胜之余威(见遥感是夹缝中露头的小芽),对我们常提遥感的多分辨率的特点和地表复杂性造成的尺度效应是遥感科学的核心科学问题。但因为老邪的图像处理背景知识,心里不以为然。觉得我们玩玩采样或平滑(跟答复“遥感--小苗”的评论中一位网友的评论同),什么多分辨率、尺度效应,咱玩不转啊?
 
后来进入课题(80年夏),导师是Strahler,让我搞森林反射模型。给了我几篇参考文献。其中有一篇提到“林下测量数据结果表明:林冠的郁闭度与其在地面投射的阴影面积比相关性很低”。我就有些纳闷,这跟我的感性经验知识不一致啊?
 
所以我就认真地看这篇文献,从数据表到散点图,到相关系数,都支持作者的结论。但是,再仔细看其测量方法,是把整片林地划分成10米见方的格子,每一个格子测量林冠郁闭度与其地面的阴影面积。工作得挺辛苦的。
 
但是,我就琢磨,一棵树冠的阴影,是在树同一个格子里吗?我查了一下,平均树高是20米(约),测量时太阳高度角大约40度。这样,树冠的阴影早跑到不知哪儿去了,树所在的格子里的阴影也不知是哪棵树的。因此,该文献的结论是错误的。
 
Strahler和Simonett看到我的分析,都认为我是对的,Simonett抓住机会又给我讲了一通“尺度效应”。但是Strahler说,该论文的第二作者Smith是遥感界的大牛,最好先向他确认一下。确认的结果Smith爽快承认我是对的,给了Strahler和我很高的评价。
 
这个故事我应该对同学们讲过,但找不到原稿,重新打的。谨以此文,悼念我的导师,“美国地理遥感之父”,David Simonett教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84-337919.html

上一篇:时空尺度效应:评论精选
下一篇:再答[游客]lxf
收藏 IP: .*| 热度|

29 彭真明 程娟 武夷山 刘锋 吴雄斌 陈绥阳 胡业生 赵明 朱志敏 曹聪 曾纪晴 陈安 刘雯 毛克彪 任国鹏 吕喆 樊晓英 赵宇 杨芳 苗元华 刘玉仙 刘占宇 张旭 李永丹 虞左俊 王永林 焦宏远 yinglu neilchau

发表评论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2: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