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rryGZ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erryGZ

博文

华南酷暑之时东北行

已有 1891 次阅读 2018-7-27 12:34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匆匆忙忙几天,第二次东北行顺利完成任务,和约10年前那次长春会议相比,收获更多,感受更深。

     17号从40度火热的广州,一路向北,直到沈阳!

image.png  image.png

     清晨到达武昌站,6点的江城毫不掩饰地发出热浪迎接我,写字楼里蛋糕店员工有条不紊地准备着早餐套餐,想起老魏说的,认真地赚每一块钱,生活也就忙碌而充实了。10点来到汉口站,在暴晒的大理石铺的站前广场上行走,就像被烧烤的肉串。拐角处找到一家名为彼岸咖啡厅的地方,钻了进去,开始神游。

image.png

      乘高铁辗转来到北京转车,进入河南就有了成片的庄稼地,快到石家庄就出现了雾霾迹象。北京西到北京站的地铁广告提醒因轻度雾霾大家减少外出活动,魔都就是魔都。临近十点,地铁里依旧站的比坐的多,为了生存为了发展,不怕雾霾,继续奔波。有时也会想到,该如何生活,是在空气洁净的小山城混吃等死,还是在雾霾不散的魔都奋斗,让精神升华而肉体被侵蚀呢?也许不同社会阶层,不同人生阶段,会有不同的选择。

     从东单到北京站有一段距离,应该是刚出长安街。路面行人不多,偶尔两士兵站岗,路过一花坛坐着两大妈,我从旁边经过就盯着我,感觉到朝阳群众的眼神。路过一厚重庄严的大厦,透过二楼精美的仿西式窗户,可看到正好是一张餐桌,从依稀可见的装饰猜测这里面应该是一个高端西餐厅,窗户里的人不是谈情就是谈国事和商事,他们透过窗户正好看着长安街建国门大街,应该是有英雄看江山的感觉。快到车站,拐进一条内街,30度的北京加上雾霾,让人有闷热之感,走近高端写字楼大门口,一股凉气喷过来,精神顿然清爽起来。

      来到站前广场,地面上有各种姿态躺着在睡觉的旅客,比广州站无序更加无序,感觉这里的人民占领了广场。进入站内,闷热之感更加强烈,空调基本无效,热得我只好乘电梯找被风吹的感觉,只好到处走动寻找车站内的最佳低温区,甚至打了车站服务热线咨询开空调内没,想告诉公仆广大人民群众都处于汗多火热之中了,当然结果很和谐,电话无人接听。
    首都,这次感觉很差,这里是适合谋发展的地方,不适合求生存,也许是我开错了季节,也许是我进错了阶层,继续北京折叠!

        image.png
         周三晚北京站上车后,再次感受到东北机务段上乘务员的热情和幽默,我这大叔被乘务员叫了几声哥,让我受宠若惊,长期坐广州机务段的车,已经把乘务员的形象已经定格为冷若冰霜。车厢里充满着东北味普通话,乘客与乘务员的对话我觉得他们是老朋友老相识,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我主动让上铺的80岁大爷换我的下铺,想起了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我一本正经地拒绝了大爷要给我20元差价。
      出了沈阳站见到几年不见的老同学老张,上午一起去沈航参观,有幸和设计艺术学院同行进行深度交流,探讨了南北高校中设计师的工作方式及工作室模式,参观了学生作品,深感该校设计专业学生的踏实和认真。离开航大后乘地铁直到青年公园,在地铁里闭上眼睛可以随意想想自己在哪个城市,暗示加上全国地铁模样的同质化,睁开眼睛就有置身所想的城市的感觉。感谢摩拜,地铁后又体验了20分钟骑行,东北的骄阳下,背一书包骑行于沈阳马路上宽阔的单车
道上。

      11.png

       黄昏时候,去附近的南湖公园溜达,看到一群群老人开展着自娱自乐的文体活动,广场舞体现了东三省老同志的精神面貌和守纪律的精神,口字形排列,队伍随节奏流转,一个节拍走一步,整齐统一堪比忠字舞。不远处一群老者在扭秧歌,尽情投入的气氛吸引着一辆轮椅也融入其中,两个大爷在中心扭出夸张又专业的姿态。湖对面锣鼓喧天,一面红旗引领着一个队伍雄赳赳气昂昂沿湖岸大踏步往前走,透过柳枝可认出前面20多人穿着红色T恤,后面还跟随着杂色衣服的一拨队伍,这就是传说中的城市暴走一族。

      湖面上不少脚踏游船在游弋,碧绿的湖水,两岸简洁方正又浑厚的高层建筑倒影于水面,站在木曲桥上往东边湖面望去,恍如置身于芝加哥城中,往西边湖面望去,落日红霞,楼宇剪影,游船柳枝,却又有着江南水乡的味道。

11.png     

      会议闲暇,游走于大街小巷,尝试着东北饮食,虽不全面,但也留下独特的印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76835-1126180.html

上一篇:基于3D头型的头戴产品适配性设计分析系统1.0版上线
下一篇:写在教师节后,双一流大学一线教学教授半年的教学工作量有感
收藏 IP: 125.216.25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3: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