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E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eckzl 他们的故事才是对科技最好的诠释,关注科技故事。微信公众号:SME

博文

所谓“假性近视”,真的是假的 精选

已有 8061 次阅读 2019-3-21 21:21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本内容由【SME科技故事】公众号原创 

  给你一分钟时间,你能说出10个不戴眼镜的同事或同学吗?

  估计很难办到。

  别不信,在中国不近视的年轻人已经成为“珍稀动物”

  作为世界近视大国,中国无论是近视患者总人数还是近视率,都遥遥领先其他国家。

  全球共有14亿近视患者,中国就占了6亿。

  

  

  如何控制近视率以及摘掉厚厚的眼镜,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难题。

  但也正因为形势严峻,许多商家也瞄准了近视这块市场。

  而关于近视眼康复的骗局,也层出不穷,什么意念冥想、穴位按摩...

  其中,最容易被不法商家瞄准和利用的便是“假性近视”四字。

  

  孩子明明已经高度近视,硬是被说成所谓的“假性近视”,不需要戴眼镜。

  之后,商家还敢保证,只需使用他们开发的治疗产品,就能恢复视力。

  然而,许多老百姓根本搞不清楚“假性近视”的具体概念。

  光听着“假性”、“能治”这些字眼,家长就已经迫不及待地交钱了。

  

  所谓的“高科技护眼产品”

  事实上,在国际疾病分类还是我国疾病分类中,都没有“假性近视”这一说法。

  但“假性近视”这个谬误,已经风靡半个世纪之久,改都改不过来。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周行涛解释,“假性近视”最早由苏联学者提出。

  而这一概念,于上世纪60年代就在亚洲传播开来。

  其中,日本学者最早受影响,并推出了各种治疗“假性近视”的方法。

  然而,这对近视率的控制并没有起什么作用。

  

  而我国也紧跟其后受影响,让“假性近视”这一说法深入人心。

  近视研究领域学者众多,但针对假性近视的研究几乎没有一席之地。

  所谓的假性近视,其实只是眼睛疲劳状态的一种表现。

  这也叫睫状肌的调节痉挛,与真正的近视有着本质的区别。

  

  

  睫状肌,是位于眼睛内部呈圆环状的平滑肌。

  其作用,便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曲率,帮助我们对远处和近处事物对焦,即调节焦距。

  看远处事物时,睫状肌便会自然放松。

  此时,定位晶体的韧带就会拉近,使晶体变得更扁平和纤薄些。

  这样,晶体的对焦能力会降低,有助于我们观看远距离事物。

  

  

  但看近物时,睫状肌则刚好相反,呈收缩状态。

  

  近处物体发出的光纤是散开的,正视眼的屈光系统会在其视网膜之后成像,导致模糊不清。

  为了把眼球后面的物像移至视网膜,使成像清晰,则需要睫状体的帮忙。

  睫状肌收缩时,晶状体就会变厚变凸,焦距会变短有利于我们看近物。

  

  由远到近,还是由近到远,睫状体都在辛勤劳作。

  而以上过程,我们每天都会重复无数次,也叫晶状体调节,由副交感神经系统控制。

  同样,由副交感神经系统控制的还有瞳孔的收缩以及对焦。

  但所有肌肉都有一个特性,那就是当你一直在用这块肌肉时,就容易造成肌肉疲劳或痉挛。

  睫状肌也不例外

  

  当我们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看书、对电脑屏幕,睫状肌过度且不适当的收缩就会引起睫状肌的痉挛,调节功能下降。

  这种痉挛状态,会让我们在看远处时睫状肌不能放松,晶状体持续性的凸起不能复原。

  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成像模糊不清晰。

  因为同样是看远处事物模糊,所以睫状肌的调节痉挛才会被称为“假性近视”

  

  但睫状肌的调节痉挛又与真正的近视不同,不存在器质性的屈光不正

  近视就是近视,过分强调所谓的真假反而容易造成误解。

  近视的产生原因,至今还没有定论,由多种因素导致。

  不过,近视的原理已经很清晰,多数在于眼轴过长,又或是角膜和晶状体状态发生了变化

  

  屈光性近视和轴性近视示意图

  对于近视患者来说,眼轴过长意味着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成像不清晰。

  而这也叫轴性近视

  若眼轴长度正常,但负责折射光线的角膜、晶状体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的近视则称为屈光性近视。

  

  在临床上,绝大多数患者都是轴性近视,屈光性近视是比较少见的。

  

  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眼轴过长、角膜和晶状体状态的改变,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也就是说,只要改变了,就很难自动恢复成原来的模样。

  除了手术和物理矫正(戴眼镜)的方法,近视是无法治愈的。

  因为无论是药物、训练、按摩、意念冥想等,都没有办法使眼轴缩回正常长度或者让角膜、晶状体状态恢复正常。

  简而言之,如果你的视力出现了长期且明显的改善,那么这很可能根本不是近视。

  

  而睫状肌的调节痉挛,它只是表现出一种近视现象,但实际上并非近视。

  只要这种调节痉挛解除,这种近视现象就会消失,是个可逆的过程。

  在临床上,想要诊断是否为睫状肌调节痉挛,则需要使用到睫状肌麻痹剂辅助。

  睫状肌麻痹剂多为低浓度的阿托品,可以解除调节紧张,消除痉挛。

  这个过程,也被称为散瞳

  阿托品结构

  而用药前后的视力差,正是判别“真假近视”的金标准。

  一般而言,用药后近视消失,呈现正视或者远视则属于睫状肌调节痉挛。

  如用药后近视屈光度基本不变,则为真正的近视,是由器质性改变所致,需要考虑佩戴眼镜。

  而在治疗方面,长期使用阿托品治疗能中止或减慢睫状肌调节痉挛的进展。

  在日常生活中,亦可以通过休息、卫生用眼等方法改善痉挛。

  

  此外,人眼晶状体的调节能力,与年龄是成反比的。

  儿童的调节能力,要强于成人。

  当用眼不当时,他们会比成人更容易产生睫状肌的调节痉挛。

  所以对儿童的验光,必须要在晶状体调节静止或不调节的状态下进行。

  使用睫状肌麻痹剂消除了调节影响,才能更准确地检查出儿童的实际屈光度数。

  

  一般而言,睫状肌的调节痉挛是较为少见的,只占10%。

  但也有真正的近视患者,同时伴有睫状肌的调节痉挛。

  这种情况,也常常被称为“混合近视”,占50%。

  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后,他们的屈光度可平均降低0.5D或更多。

  

  此外,这种睫状肌的调节痉挛的现象还只不发生在近视眼身上,就是远视眼也会有发生。

  那么在远视患者身上的“假性近视”,又该用什么称呼才合适?

  所以说,假性近视这一词本身就非常具有迷惑性。

  其更严谨和科学的表述,应该是“调节性近视”或“调节痉挛”。

  但偏偏假性近视这一说法更有市场,能非常巧妙地抓住家长的心理。

  

  在眼科检查时候,孩子第一次被查出近视,很多家长在心理是难以接受的。

  毕竟在婚恋、升学以及一些特殊岗位上,近视眼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而利用这一可逆转的睫状肌调节痉挛,不法商家和机构也是“大有作为”。

  针对家长的心理,它们会提出许多夸大功效的治疗方法,奇招百出。

  

  没有效果,百姓可能受骗一次就知道自己上当了。

  但若在睫状肌调节痉挛上下功夫,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

  孩子的眼睛,可能真的会出现改善的效果。

  受骗者不知其中猫腻,也就信以为真甚至还向身边亲朋好友推荐,真被卖了还要帮别人数钱。

  而最后相信了偏方,人们离科学预防与矫正的轨道就只会越走越远。

  

  凡是利用药物和穴位按摩治疗视力等眼部问题,都属于诊疗活动,应具备法定资格。

  也就是说,任何单位必须取得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分签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而医护人员,也必须取得相关证书方可从事诊疗。

  所以我们选择时,应该看清楚机构资质,切忌盲目相信各种假大空的宣传。

  要知道,经常性不正确用眼,睫状肌持续痉挛得不到休息,亦有可能诱发真正的近视。到时候就“真的假不了”了。


  *参考资料

  顾泳.风靡我国数十年的“假性近视”一说,实则无从考据、属于谬误.上观新闻.2019

  胡诞宁.假性近视是否常见及能治疗?.眼科.2006

  中国儿童睫状肌麻痹验光及安全用药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2019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66991-1168868.html

上一篇:凶杀现场38人旁观却见死不救,不是人性扭曲而是媒体作假作恶
下一篇:如果街头迷魂药不存在,那蒙汗药为什么传了两千年?
收藏 IP: 120.197.53.*| 热度|

5 范振英 张永刚 周明明 文克玲 高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7: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