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E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eckzl 他们的故事才是对科技最好的诠释,关注科技故事。微信公众号:SME

博文

泳池的“消毒水味”太重?不好意思,你已经被尿包围

已有 3539 次阅读 2018-6-29 22:42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本内容由【SME】公众号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人类

全国高温预警已开启,除了躲在空调房外,最好消暑方式非游泳莫属。

未走进游泳馆,就已经在门外闻到那股熟悉的消毒水味了。

虽然本能对化学药剂有抵触情绪,但游泳池里的消毒水却让人莫名安心。

杀菌灭毒能力快速高效之外,对人体的刺激性还小。

不过有一点,大家应该都误会了。

其实这股标配的“消毒水味”,可能还真不是氯消毒水的锅。

或许我们还得问问那些经常在游泳池中小便的人。

____________

氯,确实是这个味儿。

但按理论来讲,整个游泳池中氯的浓度已很低,低到我们不可能闻得出来了。

那平时这“消毒水味”哪儿来的?

原来是与水中的含氮化合物反应,生成了一种消毒剂副产物——三氯胺(NCl3)

三氯胺的挥发性极高,很容易从水中飘到空气里。

所以我们才会无时无刻沐浴在这种气味中。

三氯胺在泳池中11中挥发性副产物中挥发性最强

那么问题又来了,与氯反应的大量含氮化合物又从哪来的?

答案是,人类毛发、汗液以及...最大的来源是尿液

面对现实吧,有泳池的地方,就必然有尿

一直以来,在泳池中小便也是许多人不对外张扬的小秘密了。

那究竟有多人把泳池当露天厕所?真相可能让人更绝望。

美国水质和健康委员会的调查显示,每五个美国人中,就会有一个人承认曾在泳池中撒过尿。

但现实可能比这还要糟糕,毕竟总会有些做了又羞于承认的人。

而另一个来自Travel Zoo的线上调查则更骇人,有接近50%的人都曾在游泳池中做过这种龌龊事。

由此可见,游泳池中有多少尿,通过调查方式得到的答案并非十拿九稳。

此外,尿液与汗液中也有许多成分重叠,还会与消毒液等反应,想要精确检测也并不容易。

所以,一个泳池中能有多少尿?还真是一个未解之谜。

直到2017年,科学家才找到了靠谱的检测方法,把泳池内具体有多少尿液整得明明白白的。

而这尿液里的证据,居然带点甜。

acesulfame-K

人工甜味剂——安赛蜜(acesulfame-K),大量地存在于食物中,却不会在人体内被代谢。

反正吃了多少,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来时就会是多少。

而且这种物质在水中也很稳定,不受其他物质影响。

所以,只要分析泳池中的安赛蜜含量,经过推算就能知道泳池中究竟有多少尿了。

经过十几个池子的抽样实验发现,研究人员发现,加拿大泳池的水中有将近0.01%(万分之一)的尿液。

万分之一大概这么多

是不是感觉这也没多少吧?那我们再来做一道数学题。

一般来说,一个小型游泳池的规格为25米(泳道长度)×18米(泳池宽度),相当于45万升水。

换算下来,这其中会有45升的尿量,能灌满30瓶1.5升的大可乐。

想象一下,好好一池子水,有人在旁边倒下满满当当的30瓶大可乐的尿。

画面够不够直观?

不过最可怕的,还属温暖的澡堂池子。

检测出来的的尿液含量,一般已超过等大泳池的20倍

曾有人透露,几乎所有水上竞技运动员如游泳、水球选手等,都习惯直接将泳池当做尿池用,堪称公共卫生恐怖分子

如奥运冠军菲尔普斯罗切特这些顶级选手,都曾透露过自己不止一次在游泳池中小便

他们一跳进水里,就必须待上几小时。

这个过程中尿急是不可避免的,而专门爬上岸方便却又觉得太麻烦。

“我觉得每个游泳运动员都会在池里撒尿”,见画面陷入尴尬,菲尔普斯还补充道,这并非什么十恶不赦的事。

理由是,泳池里的消毒液有神奇的魔力,能起到清洁尿液的作用。

但尿在池里真如菲尔普斯所言,除了恶心点以外完全没问题吗?

确实,尿液本身的害处并不大。

但可怕的,还是文章开头提到的消毒剂副产物。

尿液中与氯的反应产物,除了味道大之外,还会刺激人类呼吸系统与肌肤。

有3种蛋白质能破坏保护肺的细胞屏障,而三氯胺则是这3种蛋白质的触发器。

这将导致肺部渗透性增强,让致敏原畅通无阻地进出,从引起或加重哮喘

有研究显示,经常性游泳的儿童,其体内的这3种蛋白质水平与经常抽烟者一样,增高到一定水平。

所以一般建议,年龄小于7岁的儿童,是不适宜学习游泳。

除此之外,消毒剂副产物也是我们眼睛的克星。

游泳时,眼睛会变得发红灼热就是拜其所赐。

一旦进入人体,这些物质将会对心、肺、中枢神经组织后其他器官产生不良的影响。

所以往池里尿尿,还真的等同于给自己、给他人投毒。

对于专业游泳者或是泳池工作人员来说,这就更不是一个好消息了。

为了比赛,他们每天的训练都得游个上万米。

每天泡在水里,他们与池内的有害化学物质是亲密无间。

而统计数据显示,职业游泳与呼吸疾病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许多优秀的运动员,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哮喘病。

只是,研究目前也还未查明,究竟是游泳导致了运动员哮喘,还是患有哮喘的小孩被逼着却学游泳。

因为民间总是有个传言,多练游泳可以治愈哮喘。

例如韩国游泳选手朴泰桓(曾获北京奥运会男子个人400米自由泳冠军),就是因为哮喘而被拉着去学游泳的。

游泳治哮喘这么玄学的概念,有没有效我们不得而知。

但可以确定的是,肆意往池里小便确实百害而无一利。

朴泰桓

其实泳池卫生的问题,表面上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却很棘手。

若有太多人把泳池当尿池,那也意味着会消耗掉更多的氯消毒水。

而氯本来是用于消毒杀菌的,现在却成了“中和”人类排泄物的牺牲品

据估计,有近一半的氯气是以这种方式被消耗掉的。

若余留的有效氯过少,杀菌效果就会欠佳,泳池的卫生系数也会降低。

所以长期泡在水中的职业运动员,才更应该以身作则。

想靠呲尿来增加那一丁点后坐力,以图打破世界纪录,不但卑鄙还毒害了其他队友的健康。

其实消毒水,也并不是万能的。

池里的水越久没换,情况必然会变得越糟糕。

人类排出的脏东西越多,那么水中就会被投入更多的氯。

这样产生的消毒副产品,也会日积月累地增多,影响不容小觑。

所以说,优质的游泳池,应该是没有味道或是味道极小的。

“消毒水味”大,并不能等同于“安心”,反而更需操心。

当去游泳馆时,水很清、味很重,而且大家都满眼发红,就需要注意了。

此外,泳池也有消毒水奈何不了的东西。

人们总是错误地认为,氯气能杀死任何细菌,但事实并非如此。

氯对大多数原生动物的作用就不大,如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和小球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

前一种主要会引起腹泻,后一种则会导致呕吐。

小球隐孢子虫

所以大多数时候,喝了池水回家上吐下泻就是它们的锅。

据调查显示,未成年人游泳45分钟时吞进的池水体积大约为37毫升,成年人则在16毫升左右。

想要解决以上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勤换水

但在现实中,换水成本又太高,大多泳池中的水是常年不换的。

不彻底换水已是个公开的“秘密”,只要各项指标及格便能照常营业。

一般情况下,泳池所有者只需根据规定进行部分换水、加水。

只是因监管不严,结果同样令人堪忧。

几乎每年夏天,都会有一大批游泳场所被爆出水质不达标。

2017年夏天,北京当局对600多户游泳场所的水质进行了检查。

结果显示,有四分之一的泳池几乎就是尿池。

尿素超标之余(尿素应小于3.5mg/L),余氯也不足(水余氯浓度的国家标准为0.3-0.5mg/L)。

当然,我们也不能就此因噎废食。

泳还是照游,但尽量找信誉好,管理规范的游泳馆。

也希望那部分控住不止体内洪荒之力的朋友,请尽量克制一下。

别以为别人不知道,就能肆意往池里尿尿。

如果某天真的有人发明了“尿液变色检测剂”,那尴尬的可能就是自己了。


*参考资料

Lindsay K. Jmaiff Blackstock, Wei Wang, Sai Vemula, Benjamin T. Jaeger, Xing-Fang Li. Sweetened Swimming Pools and Hot Tub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2017

What's in the Pool? A Comprehensive Identification of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and Assessment of Mutagenicity of Chlorinated and Brominated Swimming Pool Water.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2010.11

Mark Rober.How to measure HOW MUCH PEE IS IN YOUR POOL.YouTube.2017.8.22

Hannah Devlin.How much pee is in our swimming pools? New urine test reveals the truth.The Guardian.2017.05.01

北京抽查泳池水质:普遍余氯低尿素高

225515l210dtdk6gdt1khk.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66991-1121497.html

上一篇:秃了就是秃了,你不会变强也别幻想能根治
下一篇:伪装成精神病逃脱法律制裁,是否可行?
收藏 IP: 121.32.155.*| 热度|

1 郑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1: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