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oju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ojun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八卦物理,管窥大千

博文

神奇的汉语, 愚笨的英语 精选

已有 14311 次阅读 2012-8-28 02:25 |个人分类:生活杂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英语, 汉语, 翻译

下面是十年前从文学城摘录的一篇文章,作者不详。

 

神奇的汉语, 愚笨的英语

 

最不喜欢听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摇的人讲汉语的坏话。什么“汉语不精确了”,“汉语不能细化了”。记得的本人都中学的时候,语文课本上堂而晃之地写着:“走拼音化道路是汉语的必然趋势。”其中最主要的一条理由便是,英文可以打字,而汉语不能。现在回想起来真可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汉字的键盘输入速递已远远超过英文,而且还在随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快速提高。可英文呢?滞步不前了吧。

 

现代所有学科领域,中国都有很好的学者,没听说哪位因汉语“不精确”而搞不好研究的。中国的火箭照样可以精确升空,中国的原子弹照样可以精确爆炸。所有的英文科技文献都可以翻译成汉语。所有的英文科技文献都可以翻译成汉语。汉语文献影响力正随着国力的增强界范围内增强。

 

下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显示英文的笨拙:本人曾问系里的几个教授“长方体”如何用英文讲,可这几位母语是英文的工科教授竟说不知道,接下来连问几个本地的研究生,结果他们也不知道。着实令我大吃一惊!现在我要问读者:您知道么?反正不是Cube,Rectangular.  ..。后来,我倒是真的在字典里找到了该词,可现在又忘了,原因是它太生辟。感叹,英文真是笨人的语言,试图给天下每一事物起一个名字。宇宙无穷,英文词汇无穷!!! 词汇如“光幻觉”、“四环素”、“变阻器”、“碳酸钙”、“高血压”、“肾结石”、“七边形”、“五面体”都只有专业人士才会.根本不可能象汉语那样触类旁通,不信?去亲自问问母语是英文的人好了。


英文是发散的。搞的一些基本概念如“长方体”也只有专家才会讲!怪不得英文世界里专家那么多,而且都那么自信;是啊,一般人连他们的基本术语如“酒精绵球”“血压计”都不会讲。生活在英文世界真是对无知无奈!可悲可怜!


英文是一维的,是密码语言。写英文是编码,读英文是解码。细想想:如把英文的a、b、c、d、e换成1、2、3、4、5,并没有什么原则上的区别。按上边的对应,如一开始就把cab写成312,用一样的读音,又有什么不可以?汉语就不同了,是二维的(纸面上的最大维数),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纸面的几何空间。每个汉字就是一幅画。试问从一幅画上得到的信息快,还是从一行密码中得到的信息快?

 

国家汉字的扫盲标准是1500个字,理工科的大学生一般掌握2000个汉字。就凭这2000个字,大家可以读书、看报、搞科研。可在英文世界里,没有20000个字别想读报,没有30000个字别想把周刊读顺,大学毕业10年后的职业人士一般都懂80000字。新事物的涌现,总伴随者英文新词,例如火箭(ROCKET),计算机(COMPUTER)等,可汉语则无须,不就是用“火”驱动的“箭”么,会“计算”的“机”么!可英文就不能这么干,不能靠组词,原因是“太长”了。如火箭将成为“FIRE-DRIVEN-ARROW”,计算机将成为“COMPUTAIONAL-MACHINE”等。人的视角有限,太长的字会降低文章的可读性与读者的理解能力。目前,英文词汇已突破40万,预计下世纪中叶,将突破100万大关。而汉语则相对稳定,现在中学生还可以琅琅上口地读屈原的楚词。英文就难了,太不稳定。现在的人们读沙士比亚的原著已困难重重,更不用说读400年前英国诗人乔叟的诗了。学GRE的时候,注意到很多韦氏字典收录的词汇竟是本世纪件初的新词,如“Gargantuan”取自拉伯雷的小说。这也不奇怪,毕竟英文400年前才统一了拼写。


为汉语辩护!呼吁那些糟蹋汉语的人注意以下事实:

(1)联合国5种文字的官方文件中最薄一本一定是汉语;

(2)汉语的精确性已为蓬勃发展的中国科技事业所证实;

(3)计算机语音输入最具有希望的是汉语;

(4)汉语是稳定的是收敛的,英文是不稳定的是发散的;

(5)汉语是二维信息是生动的是高效的,英文是一维信息是密码型的是枯燥低效的。

(6)在英文世界里能读文学名著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不是所有受过大学教育的人都能干的。如阅读中用英文描述的非州的一些植物真是艰涩无比,一般英美人也只能囫囵吞枣而已;可在中文世界里,又有谁会对仅有中学学历的人读完四大名著而感到惊奇?

(7)当今虽是英语文明的蓬勃期。但在历史的长河中,So far,英文世界的文明史远比汉语世界的文明史短。为汉语骄傲!更为坚信汉语时代即将到来的中国人的热情与信心而欢呼!

 


博主按:

称英语为“愚笨”大概过于感情用事,用中国的科技水平来证明汉语的优秀,现在还不具有说服力。但是有几点是毋庸置疑的:

 

1)汉语最大的优势在于象形。看看“笑”字和“哭”字,越看越象一张笑脸和哭脸。一幅图画抵一千句话,汉字就是一幅幅浓缩了的画。如作者如言,英语是一维的编码,汉语是二维的,从汉语中获得信息的速度要高于英语。

 

2)英语其实不算什么,本身是一个大杂烩。说到语法的严格、语言的优美,显然不如法语,甚至也不如德语。英语之所以成为世界语言,靠的还是英国的工业革命以及其后美国的独霸天下,靠的是国家实力,而不是语言的优势。我曾闲聊时多次听过英国人、美国人自己说英语不是一个好语言,甚至感到羞愧,因为它就是东抄抄西抄抄拼凑起来的。三分之一的单词源于法语,拼法几乎一样,但发音完全不同。法语是严格的拼音文字,看见字就能读出来,几乎没有例外。英语就难说了。

 

3)英语中有很多术语,是专门造出来的单词,而汉语中往往用字组合成新词。应该说各有利弊。当我们学一门全新的知识的时候,即使是厚厚的一本书,核心往往是理解一个或几个概念,充实它的内涵和外延。无论是生造的单词还是组合词,我们都需要做到这一点。对生造的单词,我们别无选择,从字表面上猜不出它是什么东西,但是一旦理解了其内涵和外延,表达更为准确。对组合词,即使从不了解,往往也能猜出个大概,但是既然能猜,就容易不求甚解,望文生义。

 

4)英语有很多多余的东西。汉语没有时态,靠副词来表达。时态与副词,其实有一个就够了,两个都用纯属多余。中国人写英语,只用时态不用副词往往很不放心,非得加一个心里才塌实。而时态呢,法语有差不多100种动词变位加时态,简称变态。在法国时房东老太太说,你是学不会了,就掌握4种吧。写论文时,我们大致都知道,凡涉及过去行为的,用过去时,但是如果在过去的语境里谈到真理,得用现在时。实际写作时,我们每次论文稿都要大面积地改几遍时态,一帮母语为英语的美国教授还意见不合,讨论来讨论去该用什么时态。英语还有众多的介词冠词等小词,搞得不必要的复杂,所得甚微。

 

5)中文表达中确实经常有语义混淆的时候,同一句话能读出不同的理解。我觉得是逻辑问题,不是语言问题。我写东西,经常自己检查的时候要想一想,读者会不会产生歧义,如果有,则换一种说法,调一下词的顺序,保证只有一种解读。英语可能会歧义少一点,也可能同样多,没有仔细比较过,但是肯定是碰到过的。

 

6)由于文明发展的领先,现在英语很多词借到了汉语中。从英语到汉语的翻译有的很妙,有的则很糟糕。最近碰到一例。日本正在规划的下一代中微子实验称为Hyper-Kamiokande。他们第一代是Kamiokande(神冈)实验,3千吨,第二代是Super-Kamiokande,5万吨,被翻译成超级神冈。现在第三代Hyper-Kamiokande,100万吨,该怎么翻译?其实Super一般指在某个范畴内的极致,翻成顶级较好,而Hyper是范畴之外,超出了范畴,它才是超级。也许是跟台湾学的夸张,不留余地,Super在汉语中都翻成超级了,象超人Superman,搞得Hyper就没法翻了。类似的还有Ultra-, Extra-,跟Super-, Hyper-一样, 到了汉语中都是“超”,显得语言很贫瘠。翻成“超超级神冈”吧,语义是准了,听起不象专有名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6183-606600.html

上一篇:科学家的工作时间
下一篇:钓鱼岛是中国的
收藏 IP: 180.77.211.*| 热度|

75 戴德昌 李学宽 王春艳 李伟钢 刘艳红 武夷山 曾庆平 王随继 彭海杰 陆俊茜 孔德玉 王号 唐常杰 张其瑶 邸利会 林涛 罗友广 任景莉 王利文竟 尤莫北 郭向云 朱新亮 庄世宇 韩健 赵斌 周迅 刘士勇 王云才 李志俊 鲍海飞 杨渺 李土荣 张木诚 任永利 黄锦芳 汤治国 秦鸿翼 梅庆 何学锋 徐迎晓 韦玉程 杨正瓴 刘健 佟冬 朱晓刚 刘洋 杨秀海 李方和 方芳 王婵娟 张骥 钟灿涛 吴梦莹 辛晓十 仲银鹏 李宇斌 王善勇 赵明刚 陈小斌 刘淼 胡小洋 laokanke crossludo ddsers limits999 zzjtcm hudaode qinmingyan hillyuan daladala jlx1969 luoxia wuhuike iKingcn fans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2: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