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bt92 资深水利水电能源工作者

博文

小结今年以来社会上围绕我国水电的某些争论

已有 3141 次阅读 2012-11-12 16:23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地震, 风险, 生态, 水电

/张博庭

 

社会上围绕水电开发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今年上半年,社会上就有过一次批评、质疑金沙江水电开发的风潮。好在这一期间我们正好也在搞“西南水电行”,学会的专家和一些媒体的记者考察了金沙江之后,对于某些媒体所传播的谣言给予了一定的揭露。但是,这个揭露的力度还不算到位,对金沙江水电开发的影响,最多也只能算正负相当。

 

在那场关于金沙江的争论中,我们曾多次揭露过一个自封“首席科学家”的杨勇。但有人觉得我在论战中总是强调杨勇,没考上大学,只是中专毕业,没有正式的职称,有点不合适。因为确实有很多人才因为各种原因,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但仍然能在科学的某一方面做出很大的贡献。然而,杨勇的问题决不仅仅是学历和职称的问题,而是杨勇在水利水电的工程地质方面真的很无知。由于没有学过,也没有真正干过专业,他只能编造,或者是抄袭一些网上的说法蒙人。除了某些在网上抄袭的消息,可能还有些道理之外,他经常会说一些不着调的话。例如,他曾经对地震后土坝的沉降,大惊小怪。还有一次,某报纸曾报道说杨勇在他日记中描述了金沙江地质灾害的场景。可没想到那时候杨勇只有9岁大,按逻辑分析就知道那肯定是他从那里抄来的。如果杨勇再大上十岁,这些抄袭来的东西,很容易就被当成他自己的了。所以,我们真不知道,在他讲述的“高论”中,有多少是从网上炒过来的?

 

我们公开揭露欺骗的行为,很多人不认同。有人曾在网上公开发文说,伪专家也有质疑的权利。我们说,虽然谁都有权提出建议,但是,谁都没权利欺骗公众。不能否认,我国现在的社会,诚信方面确实有所缺失,甚至一些喜欢标榜客观公正的媒体的某些做法,经常也让人难理解。像《时代周报》《中外对话》这些经常喜欢诬蔑中国水电开发的媒体,想方设法的为骗子“申冤”“漂白”我们还不感到奇怪。然而,当南方报系的《新京报》甚至中国科学院系统的《中国科学报》记者,都故意引用骗子自封的首席科学家的身份,重复一些诬蔑水电开发的谎言,真的让我们感觉到中国水电的舆论环境有多么困难?

 

最近,又有一个加拿大的《国际探索》杂志。提出了一篇名为《中國西部的地震災害与水電大壩》的报告炒作中国的水电开发存在着巨大的地震风险。财经《新世纪》周刊的一位記者劉虹橋也写了篇《中國西部大壩地震災害被低估》的文章积极配合。也许是为了让我们无法去核对和深究,这个国外机构和中国的财经记者还故意要隐瞒报告作者的真实姓名。

 

当我们根据这位所谓的报告的一些可笑说法,怀疑这位作者,不仅不是专家,而且很可能是一个根本就不懂工程的外行之后,财新的記者又在201210月的财新《新世纪》周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水库诱发地震隐忧》的反驳文章。称报告的作者是位从业40多年的美国地质专家,曾经在中国考察过130座已建、在建和待建的水电站坝址。同时却仍然不肯说出作者的姓名。这种匿名而且有些夸张的辩解,难免又让我们产生了新的怀疑。

 

考察这个词现在经常被滥用。很多伪环保善于把组织游山玩水的活动也冠以河流考察的名义。这样既可以让他们过了玩瘾,也能让参与者的杜撰和编造更有说词。不过,这一蒙人的招术,对这位匿名作者似乎不大适用。因为,考察坝址与考察河流不同。如果没有当地的具体规划人员的带领,已建、在建的电站,不可能会让你去考察。而未建、待建电站的坝址,你根本就不可能找到其具体坝址的位置。这就是我们很多经常穿梭于各水电工地之间的专业工作者,一生也无法考察过130多座坝址的原因。

 

加拿大《国际探索》的报告,真是错的很离谱。它指责中国水电建设太冒险的理由,居然是根据水电站座落在地震的高风险区。世界上高地震风险的地区有很多,相比之下,中国都还排不上号。日本和美洲都多次发生过9级以上的特大地震。但是,全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地方会因为那里的地震级别高,风险大,人们就不敢在那里生活了。因为当代的科学技术,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即使发生了大地震也不至于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

 

科学界普遍认为,根据目前的科技水平,我们还无法准确的预报地震。不过,当前人们避免地震造成大伤亡的科学办法,就是建设可靠的能抗震的建筑物。科学抗震的依据的机理是,建筑物可以抗震、但不能抗断。所以,科学抗震的前提就是,必须躲开活动的地震断层。注意这里所说的地震断层的说法与以往常规意义的地震断层不同。以前,地震界关于地震断层与地震断裂带是可以混用的。而我们这里的断层仅代表在地震中产生破裂或错动那一条线,而地震断裂带则代表一个条形的地质区域。让建筑物躲开断裂带是办不到的,除非你根本不在那个区域生活。但是,要想让建筑物躲开活动的地震断层,现在是完全可以办到的。

 

目前全世界的工程抗震,基本上都是基于这个原理得以实现的。然而,那个不肯说出姓名的所谓的美国专家,却居然依据中国有多少个水电站大坝座落在地震高风险区,就断言中国的水电开发,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如果这种说法能成立的话,那么在日本在东京、美国在洛杉矶建设的高楼大厦,岂不更是在玩命吗?

 

这份报告质疑中国水电开发的另一个诀窍,在于故意混淆水库触发地震与工程抗震问题的界限。实际上,水库触发地震只是由于水的蓄水把原来正在继续着的地震能量,提前释放出来了。所以,水库地震只能小于原有的天然地震,而不可能大于天然地震。既然我们当前的工程抗震科学,已经能够应对各种天然地震了,那么我们即使在水库诱发地震的问题上还有争议,也绝对不应该影响到我们对工程抗震的信心。

 

总之,关于工程科学抗震的安全可靠性,无须怀疑。但关于某水库是否诱发了地震的一些具体问题,确实会存在争论。然而,财经《新世纪》的记者则在随后的文章中,不仅故意把一个科学问题和一个有争议的工程问题,混为一谈(并以此批评中国的水电开发规划是冒险)。而且在解释水库诱发地震的问题上,记者也使用了很多故意误导读者的不当方式。看过记者的《水库诱发地震隐忧》那篇文章之后,感觉似乎科学界支持我们的没有证据表明汶川地震是紫坪铺水库蓄水引起的观点,只有一个加拿大学者,而记者文章中却能列举的一系列支持匿名作者的,认为汶川地震是水库引发的专家。

 

事实上,在紫坪铺水库与汶川地震的关系问题上,国内外绝大多数的地震科技工作者,都是倾向我们的,没有证据表明汶川地震是水库诱发的观点的。正式发表出来的反对意见,主要有两种。一种来自中国的著名反水坝人士四川省地质局旅游地质调查大队的总工程师范晓。范晓是国内反水坝的名人,多年来几乎没有一个问题听不到他的反水坝“高见”。他在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前,曾一再警告说“一旦发生松藩那样的(7.3级)地震,紫坪铺水库的后果将不堪设想”。据此,反坝人士们曾强烈建议,应立即拆除紫坪铺水坝。但是,汶川8级的特大地震发生后,紫坪铺安然无恙的现实,让这些曾经建议要拆掉紫坪铺大坝的人很没面子。因此,他们就以攻为守的一改过去的说法,转而开始炒作说是紫坪铺水库诱发了汶川的地震。

 

地震后不久,范晓就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汶川大地震地下的奥秘》的文章。提出了一些是紫坪水库蓄水引发了汶川地震的理由和证据。一开始确实也蒙骗了不少人。但是,很不幸,不知道是范晓先生的疏忽,还是想故意蒙人,他居然在引用地震监测数据的时候,把紫坪铺水库蓄水的时间搞错了。因此,他认为能说明蓄水后,曾引起过水库地震活动的数据,实际是蓄水前我们为了对照比蓄水后是否会出现变化的记录到的数据。所以,与他要所证明的情况恰恰相反,这些数据反而说明了,紫坪铺水库蓄水后并没有出现地震频率的异常(没有发生过水库地震)。与此同时,很多地震专家学者,也用地下岩层一般是随着地层的深度不同而发生变化的。由地表附近的脆性岩石,经过一个脆、韧转化带,再到深层的韧性岩层,最后到深层地下将变成完全液态的岩浆。所以,在地下的脆性表层存在的裂缝,到了脆轫转换带之后,几乎就不可能再存在了。因此,水库蓄水的渗流,不可能影响到地下十几公里的深处。所以,世界上所有的水库触发的地震,都是发生在不超过地下十公里深的表层。

 

根据这些驳斥范晓的信息,聪明的范晓很快调整了诬蔑紫坪铺水库的说法,改为先是一个浅层水库地震爆发后,又引起深层的汶川大地震的发生。他的这种说法,也得到了某些国外人士的支持。一位美国《科学》杂志的亚洲评论员,还专门在《科学》杂志上写了篇支持范晓观点的文章《四川大地震的人为诱因》。此后,隶属于我国中科院的《科学时报》和国内外众多的地震专家、院士,都对《科学》杂志的该文章发表了不同的观点。不过,由于无法判定我们关于水库地震发生机理的假定是否可信,所以,我们并不能轻易否定任何猜测。但是,起码应该承认目前观测到的记录,并不支持汶川地震是水库引发的结论。

 

另外一个认为可能是紫坪铺蓄水引发了汶川地震的,是由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构造物理研究室副主任雷兴林等人撰写的,发表在2008年第四期的《地震地质》杂志的《地表水体对断层应力与地震时空分布影响的综合分析》这篇文章。文章的内容是根据土力学的机理,编制了一个计算程序。他们把汶川地震的相关地震参数和紫坪铺水库蓄水的数据,代入程序计算之后,居然也模拟出了汶川地震的发生。所以,他们认为汶川地震很有可能是由紫坪铺水库蓄水触发的地震。同时,他们也认为,他们开发的程序可以用来,预测其他水库蓄水触发的地震。

 

由于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些地震研究专业人员,而且,一旦这个计算程序科学可靠,将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所以,在这篇文章发表后。我曾经和我国专门研究水库地震的陈厚群院士等人一起,与文章的作者,以及作者所在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的领导、院士们,进行过当面的交流。我们讨论后的看法是:这种方法在简化过程中,存在着与前面所介绍的,范晓先生一开始写文章所忽视过的纰漏,即:水库的渗流几乎不可能穿过地下的脆韧转换带,影响到几十公里深的地方。所以,这个程序计算出来的结果,也不可能是准确的。尽管他们在模拟汶川地震的个例上,得到了与实际情况非常近似的结果。时至今日,也还没有任何人能用这个程序,通过已知的一些参数和水库的几次蓄水泄水的荷载变化,就能准确的计算出某个大型水库蓄水后即将诱发出来的地震。再后来,有学者发现,这篇文章的作者还错误地使用了紫坪铺水库蓄水的时间参数,所以,才偶然地凑出了与汶川大地震相似的计算结果。

 

然而,《新世纪》记者为了能给公众造成,是紫坪铺水库引发了汶川地震的印象,在介绍这两篇文章和整个科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看法的时候,使用了很多不够诚实的“表述技巧”。首先,在文章中记者故意把我所阐述的科学界绝大多数人的看法,描述成是没有什么根据的个人的意见。而对于反水坝人士范晓的猜测,记者特地将雷兴林等人的发表在《地震地质》的文章称为“支持紫坪铺水库诱发地震导致汶川8.0级地震的一方,则拿出了论证材料。”而事实上,范晓和雷兴林的这两篇文章虽然都认为是紫坪铺水库触发的汶川地震,但是,它们的基本假定和具体的发震结果却是完全矛盾的。它们之间不仅不能互相证明,而且只能互相否定。把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只能说明,至少有一篇论文所解释的发震机理是错误的,当然更不能排除,这两篇文章都是错误的。

 

财经记者在文章中所引用的“20094月,四川省地震局高级工程师胡先明等人,基于紫坪铺库区自20048月至200712月间的262次小震震源机制的研究,认为紫坪铺水库此前诱发的汶川水磨地震群与此后的汶川8.0级地震的震源机制一致。”的说法,经我们找到原文对照后,发现完全是曲解作者的本意的一种表述。胡先明在其文章中明确强调过“水磨地震”是“一些蓄水引起的浅表卸荷型和岩溶塌陷型的小地震”。而汶川大地震,则是较深层的,地壳板块运动型的构造地震。两者性质完全不同。

 

胡先明等人文章的具体叙述是“20048月至200712月间的262次小震震源机制的结果与汶川8.0级地震的震源机制一致”。请注意,因为20048月紫坪铺水库还没有蓄水,200510月水库才开始蓄水,2006年以后水库才首次蓄水到较高的正常水位。所以,这里作者的蓄水前后的那里的震源机制没有什么变化,恰恰是在说:库区里的地震均为天然地震活动的延续。该文章完全是在强调,除了在紫坪铺水库蓄水首次达到最高水位时,发生过一些岩溶塌陷型的小地震之外,水库蓄水的前后,发震频率和强度都变化不大(即,汶川地震,当然是天然地震)。而记者却把这句话篡改成了认为紫坪铺水库此前诱发的汶川水磨地震群与此后的汶川8.0级地震的震源机制一致。”,误导读者。

 

记者引用的“20113月,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徐锡伟等人的观点”更是错的离谱。20113月我们曾请徐锡伟所长参加过我们会议,他对汶川地震不大可能是紫坪铺引发的态度非常明确。记者在引用徐锡伟的过程中所暴露出的矛盾之处,我在前几天的发表在我们学会网站上的《再论我国水电建设抗震安全的可靠性》一文中已经有过说明。大家可以去查看。总之,记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总能把专家的文章,巧妙地改成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

 

除此之外,由于国内外绝大多水地震专家,都认为现有的数据无法说明汶川地震是水库蓄水引发的。而为了能捏造出绝大多数的专家都是支持“紫坪铺水库触发了汶川地震”的假象,记者不仅篡改了一些专家文章的内容,而且还故意把文章的作者,与文章的内容分开介绍。例如,记者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构造物理研究室副主任雷兴林则在文章中指出,如果断层的应力状态偏离其临界状态,水库可能直接触发大震。“尤其是高度100米以上的高坝,更有潜在大地震危险。这一段话,在一般人看来似乎是又一位地震专家支持记者的观点。但实际上,雷兴林就是前面记者大篇幅引用的发表在2008年第四期的《地震地质》杂志的那篇文章的作者。记者所引用的这段话,也正是该文章中的一段内容。聪明的记者,在感觉到支持者太少的情况下,居然能通过拆分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技巧”能把一篇文章,发挥出两次作用来。

 

记者的误导读者的问题,还远不止这些,他在文章中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不愿具名的专家仍表示,国内对水库地震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现有研究主要在地震低烈度区,对中高烈度地区尚无较完整的个案研究。一位熟悉中国地震研究的地质学家称,直至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西部地区的水库地震才真正被学界所重视。”的说法,就更是违背事实的谎言。我国早在几十年前就建立了专门的水库地震研究机构,并颁布了相应的水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请问,紫坪铺是不是处在地震高烈度区?我们在蓄水前的2004年就已经开始布置和监测地震了,难道这也是“直至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西部地区的水库地震才真正被学界所重视”的表现吗?如果我国的水库抗震科研,真的像这些谣言所说“512地震后才真正被重视”的话,能有处于汶川大地震主震地区的两千多座水电站大坝,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居然会没有一座发生跨坝的结果吗?

 

总之,为了误导公众,在财经《新世纪》文章中故意说谎骗人的,如果不是记者本人,就是那个所谓“不愿具名”的“专家”。我们甚至可以推测造谣者完全是故意的,因此,他才会与那位诬蔑中国水电开发的“美国专家”一样,不敢说出自己的姓名,害怕被追究。实际情况到底是不是这样?我们期待着财经《新世纪》的记者给我们和被误导的读者一个明确的答复。

 

不少人都经常抱怨,我们的社会舆论经常被形形色色的极端环保宣传所误导,公众常常不理解、不支持水电,但是,像上面那些使用多种技巧误导公众的宣传,如果不是我们懂专业的人员,仔细核对原文之后专门予以揭露的话,谁又能想到,媒体上的某些记者和专家竟然会是高水平的骗子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5826-631846.html

上一篇:为什么不应再提倡敬畏自然?----回答敬畏派的几个疑问
下一篇:水利水电科技工作者眼中的都江堰的传说
收藏 IP: 211.160.90.*| 热度|

6 赵建民 宁利中 蔡小宁 cnyjjsu27 fansg zhxftcl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0: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