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网上有人贴出民间著名打假人士方舟子发表在1996年JBC杂志上的文章涉嫌图片拼接“造假”的问题,煞有介事,颇具新闻性,也颇具煽动性。事实果真如此吗?且慢!评判科学研究必须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才有意义。比如,几十年前Nature、Science杂志上的很多文章,放到今天恐怕连发表出来都很困难,但我们不能以今天的评判标准来否认这些文章的价值。同样,我记得以前一个博士生毕业,几年内能成功克隆到一个新基因就已经非常不错了,但在今天,一个普通本科生也能在短短几星期内顺利克隆出新基因来。如果以此来判断以前博士生的学术水平低得不如本科生,这显然是不对的,不公平,也不科学。
1996年已经过去十多年了,在科研硬件设备日新月异的今天,凭常识,那时候的科研硬件设备极少能做出今天这样漂亮的结果,凝胶拼接应该是很普遍的事情,我们不应用今天先进设备所能呈现的标准来否定以前在设备还不怎么先进条件下的不漂亮结果的真实性。让我们把1996年JBC上其他国外学者文章的图片也晒出来,看看电泳图片拼接是不是普遍现象。由于时间原因,只查了JBC上1996; 271 (1) 期中的文章(如果把1996年70期中全部文章的电泳图片查出来,只会提供更多图片拼接的证据,只要1期就够了),在该期全部用到电泳图片的文章中,只有3篇文章用了整胶图片,其他涉及电泳图片的文章都对图片结果进行了可以明显判断的拼接。下面列出该期杂志中其他国外学者使用的电泳图片,请大家自行判断,看看这些图片是不是具有同样的“问题”:
特别是第2、第3、第4图,和方舟子文章中的图片拼接样式几乎完全相同。很显然,从上述对比结果可以发现,在1996年所处的那个时期,由于试验效率和硬件设备等方面的客观原因,电泳图片拼接(切胶拼接、照片拼接)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属于科学共同体内基本认可的规范学术行为。我们不能苛求方舟子在那时做出今天我们所能做出的漂亮图片,如果方舟子用那时的设备做出了今天所能做出的漂亮图片,这反而不真实了。
在国内官方打假不作为的情况下,方舟子的存在是十分必要的,至少因其高知名度可以起到强大的舆论监督与震慑作用,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促使官方迫于舆论压力而有所作为。不难理解,方舟子打假得罪了很多人,抛开所有动机不谈,但在对比的事实面前,说方舟子造假的人士可以休矣!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2: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