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sonne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ksonne 现在浙江大学医学院工作。

博文

数字病理学的发展对医学教育和临床诊断的作用

已有 9121 次阅读 2012-3-4 11:51 |个人分类:研究体会|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医学, 病理学

盛弘强    2012-03-04
   传统病理学给人的印象是显微镜、大体标本观察甚至是病理尸体解剖。随着实验手段的发展,观察的范围继续缩小,许多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手段引入到传统病理学领域。目前染色体、基因的结构功能研究也是医学院分子病理、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
   不过很多科研工作者,甚至临床医生对数字病理学这一新领域了解不多。我们在几年前开始了数字病理学领域一些工作,并参与到了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CADAL
。(去年我的博文病理实验上课截图 介绍了数字病理话题)。目前,很多人均认可音像、视频、音频资料都可被纳入到图书馆数字资料的范畴。其实,患者的电子病例也是非常重要的电子图书资料,这样理解的话,病理图像和CT图像、B超、X线影像均可以被认为是重要的数字资源。附件是数字病理学在临床远程病理会诊中的应用。
  
    另:华夏病理学网站(http://www.ipathology.cn/channel/detail/name/meeting/view/ziliao/article/9387.html)介绍而了 中华病理学杂志和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将举办全国数字化病理发展与应用研讨会。征文内容:(1)数字化病理切片在远程会诊中的应用;(2)数字病理切片系统在病理学科教学和病理医师培训中的应用;(3)数字化病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数字 病理资源的整合;(4)数字化病理图像采集设备的比较,及其使用技巧、优缺点和注意事项等;(5)数字化病理数据管理软件及图像分析软件的应用;(6)数 字化病理在科研成果的分析与交流中的应用;(7)数字化病理的新进展;(8)通过数字病理进行病理质量控制;(9)其他数字化病理相关内容。 截稿日期:2012年7月31日。 收稿地址:100710北京东四西大街42号《中华病理学杂志》编辑部。联系人:续晓龙、贺芳、齐文安。联系电话:(010)85158244、 85158242、85158245,传真:(010)85158374;电子邮箱:cjpa@cma.org.cn。


附:数字病理切片系统可视化数据的应用简介


    数字病理切片
digital slide of pathology又称虚拟病理切片(vitual slide of pathology)是一种现代数字系统与传统光学放大装置有机结合的技术。它是将传统的玻璃病理切片通过全自动显微镜或光学放大系统扫描采集得到高分辨数字图像再应用计算机对得到的图像自动进行高精度多视野无缝隙拼接和处理获得优质的可视化数据以应用于病理学的各个领域。

数字病理切片系统的简介与主要产品

1.数字病理切片系统的简介

数字病理切片系统的应用最早始于1985年,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开始被应用于商业领域,2000年开始在医学院校逐步取代传统显微镜。此后,美国以及全世界范围内有50%的医学院校都已经或正在筹备引进数字病理切片系统[1]

数字病理切片系统主要由数字切片扫描装置和数据处理软件构成。首先,利用数字显微镜或放大系统在低倍物镜下对玻璃切片进行逐幅扫描采集成像,显微扫描平台自动按照切片XY轴方向扫描移动,并在Z轴方向自动聚焦。然后,由扫描控制软件在光学放大装置有效放大的基础上利用程控扫描方式采集高分辨数字图像,图像压缩与存储软件将图像自动进行无缝拼接处理,制作生成整张全视野的数字化切片(Whole Slide Image,简称WSI)。再将这些数据存储在一定介质中建立起数字病理切片库。随后就可以利用相应的数字病理切片浏览系统,对一系列可视化数据进行任意比例放大或缩小以及任意方向移动的浏览和分析处理,就好比在操作一台真实的光学显微镜一样。

2.数字病理切片系统的主要产品

   目前,已经研发成功并应用成熟的数字病理切片系统产品主要有美国 APERIO 公司的数字化病理学影像管理分析系统APERIO ScanScope - Digital Pathology Solutions,日本滨松公司研发生产的数字切片扫描装置NanoZoomer Digital PathologyMotic麦克奥迪公司的数字切片扫描系统Motic BA600-4日本奥林巴斯公司OLYMPUS)的DotSlide全景智能化扫描数字切片系统山东易创电子的显微数字切片系统,北京优纳科技有限公司的赛睿系列(PRECICE)全自动数字切片扫描系统等等。每个系统都具备数字切片系统基本的特性并随着技术创新的不断运用而发展迅速,各具优势。

二、国内外数字病理切片系统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1.数字病理切片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

由于数字病理切片系统可以使病理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实现了可视化数据的永久储存和不受时空限制的同步浏览处理,它在病理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可用在病理学等形态学相关学科的教学与考试,病理学科读片交流会议,医院病理科信息管理,临床上重大病例诊断中的远程会诊与咨询,科研成果的分析与交流,病理专科医师的培训,建立常规和疑难病例的可视化资源数据库,图像的标准化分析和统计分析等诸多工作中[2]

2.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如今国外在数字病理切片系统的应用上已达到较高的水平。例如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早在2004年就首次成功的将数字切片系统应用于病理学教学与考试的累积性评估[3]国外的数字病理切片系统在远程会诊和远程切片分析方面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德国已经实现利用数字病理系统进行乳腺癌远程诊断。在国内,目前也已经有多所高校、医院及其他科研机构都建立起数字病理切片系统的可视化数据库。诸多大学采用Motic公司、滨松公司等数字病理切片系统进行经典教学切片和疑难病例切片的扫描,建立起统一的形态学数字切片网络教学平台;国内许多大型医院的病理科和中心实验室也已经建成数字切片库,用于远程病理会诊,并尝试性的开展联合诊断。今后数字病理切片系统在国内国外的各个领域将会有更多更广泛的应用。

三、数字病理切片系统的优势

与传统的病理切片相比,数字病理切片系统具备许多不可比拟的优势。1 易于保存与管理。利用其建立超大容量的数字病理切片库,保存珍贵的病理切片资料,解决了玻璃切片不易储存保管、易褪色、易损坏、易丢片掉片和切片检索困难等问题,并且实现了同一张切片可在不同地点同时被很多人浏览[4]2 方便浏览与传输。应用者可随时随地对显微切片任何区域进行不同放大倍率的浏览2x,4x,10x,20x,40x,100x,资料传输不必受到时间和空间的约束。浏览时为光学放大而非数码放大,因此不存在图像信息失真和细节不清的问题,这与普通计算机浏览图片缩放只改变图像大小而无法改变分辨率有本质的区别。3为教学与远程会诊提供便利。该系统能在鼠标操纵下选择切片任意位置完成无极变倍连续缩放浏览,并提供切片全景导航,使高倍镜下的图像与低倍镜下的位置形成良好对应。还能够实现切片的定量分析和标注等后期处理。4 高速高效高通量。采用了先进技术的数字切片系统可达到高通量切片扫描,如北京滨松公司的系统可一次性全自动扫描210张切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5 进一步提升分辨率和清晰度。在20X40X模式下每像素均可达到0.2微米的水平,并具备了图像高保真的特点。6 实现了荧光切片的扫描。只需要外加相应的荧光光源和更换滤光镜就能扫描荧光切片,克服了玻璃荧光切片易褪色不宜长久保存的缺点。

四、对数据应用的思考与展望

(一)对新技术与新发展的思考

尽管数字病理切片系统在国内各个领域方兴未艾,但是要建立起更加科学完善的数字病理切片系统的可视化数据库,使其更加广泛并迅速的发展起来,以达到国际先进的水平,还需要对系统的应用进行更深一步的挖掘和思考。

1.实现广义上的共享。被转化成可视化数据库的切片资料可实现病理资源的共享,但仅限于同一种数字病理切片系统内部的资源共享即狭义的共享。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的MoticAPERIONanoZoomer几大数字切片系统分别以自身的系统运行,分析和处理软件的界面和工作平台各不相同,图片格式也不一致。而国内外各个科研和医疗单位又使用不同的数字病理切片系统,在需要交流可视化数据库和收集不同单位的资源用于诊断分析时就造成了无法共享的不便。所以,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广义的资源共享,应建立起一个指定的集中管理中心,使数字病理切片系统由单机向联网转化,使不同供应方的数据统一化、网络化、用户化,图片格式标准化,提供多供应方共享交互服务,以网络为桥梁,跨越供应方与用户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将可视化数据延伸到网络所覆盖的任何一个场所,使全球的用户都能通过网络浏览并分析处理来自不同系统的可视化数据库。我国学者几年前就提出过建立中国数字病理资源库的设想[6],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也是教育部“211”重点工程《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CADAL)》的目标之一。

2.优化备份与存储。每一个可视化数据库在交互共享和传输的同时都要在集中管理中心进行备份和存储,而经过无缝拼接得到的图像等可视化文件都有数百MB乃至几GB之大,而系统的空间有限,为了适应数字病理切片日益增长的共享需求,就需要优化备份和存储技术。用于备份的可视化数据一般要经过压缩,既要能显著缩小图像文件体积,又要保持图像信息的真实性,即不能损伤图像的细节、比例、可缩放性、光度、色度等图像质量。因此,可以开发新的图像压缩技术,保证无损压缩,既能大幅度地压缩图像,又能尽可能减少图像信息的损失,也可以尝试不同级别的压缩存储,已达到缓冲的目的。此外,还可以开发容量更大,可靠性更好的储存介质,将这些可视化数据永久保存起来。

3.提高数据的传输速度。数字病理切片系统采集到的可视化数据对分辨率的要求较高,所占存储空间巨大,在交互共享时由于受到图像压缩、计算机性能和网络宽带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可视化数据的传输速度不尽人意,一般的依靠互联网的传输方式无法满足需要。日本滨松公司的实验结果显示,直接用千兆网线对接两台电脑,传输数据大小在300M-500M,需时约为2s-4s。如果是通过互联网传输,则速度会有所下降,具体情况视网络情况而定。数据传输速度受到限制也是目前国内许多地区难以普及远程病理诊断的主要原因之一[7]。因此,提高可视化数据的传输速度势在必行。我们可以寄希望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寻求更加简便快捷的数据传输方式,弥补当前计算机存储空间和网络通讯技术所带来的数据传输的速度缺陷。届时,数字病理切片系统的应用必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4.完善数据库的检索功能。包含大量信息的病理资源可视化数据库在应用和浏览时必须具备良好的检索功能,以帮助用户从繁杂的数据中快速方便的找到目标资源。现在一般的数字病理切片数据库都配备有高级的检索工具,数据可以按日期、特征、疾病、症状、解剖部位、图像类型等进行布尔检索[8]。然而,受到广泛重视的的模式识别技术又为可视化数据的计算机辅助匹配查找提供了更完善的空间。模式识别技术是一种基于数据库中各种图像内容的检索系统,即基于图像可视属性的检索技术,它是由图像分析软件自动抽取图像颜色、形状、纹理等特征,建立特征索引库,用户只需要将查找的图像的大致特征描述出来,就可以找出与之相近特征的图像[9]。相信这种技术的应用会使数字病理切片系统可视化数据库的检索功能更加完善并且人性化。

() 对数字病理切片系统前景的展望

数字病理切片系统在病理学教学,临床诊断以及科研领域将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它的出现和应用会使数字病理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上面提出的针对应用方面的问题和不足也推动着数字病理这门学科的不断发展。目前国际上已经有了数字病理学会(Digital Pathology Association),并多次举办了学术年会,讨论了诸如冰冻切片的扫描,传统荧光定量显微镜与数字化切片的比较,生物标志物在肿瘤在临床发展上的数字优势等问题,也开展了大量关于网络合作与共享数字切片,实现数字病理信息管理的工作,对促进数字病理学科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所以,鉴于数字病理的发展趋势,建议国内成立起中国数字病理学会,承办相关的专业期刊,开展专家讨论制度,整合中国的数字病理资源,使数字病理切片系统得到更好的挖掘与应用,为数字病理学科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Dee FRVirtual microscopy in pathology educationHum Pathol200940(8) :1112—1121

[2] LeongA SYLeong F JW MStrategiesforlaboratory cost containment and for pathologist shortagecentralized pathology laboratories with microwave—stimulated histoprocessing and telepathologyPathology2005375-9

[3] Kumar RKVelan GMKorell SOet alVirtual microscopy for learning and assessmentJ Pathol2004204613—618

[4] Wienert SBeil MSaeger Ket al. Integration and acceleration of virtual microscopy as the key to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into the routine diagnostic process. Diagn Pathol200943.

[5] NanoZoomer 2.0 series. http://www.hamamatsu.com.

[6] 来茂德.整合中国数字病理资源,促进病理学科发展.中国肿瘤,2007,166):396-398.

[7] 李新霞,顾江.远程病理学在病理诊断中的研究发展.中华病理学杂志,2006,353:176-178.

[8] 吴波,周晓军.虚拟病理切片及其应用.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723(3)358359

[9] 郑清平,张春明,郑颖. 虚拟病理切片技术在病理学领域中的应用. 第四届全国肿瘤病理学诊断研讨会论文汇编.2006217-219.

注: 本文作者:   叶美华1  盛弘强1 王怡栋1 田亮亮2  来茂德1(该文已经发表于《中华病理学杂志》2012;41(1)66-68).
基金项目
:教育部“211”重点工程“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CADAL)疾病资源数字化信息系统”

作者单位:
1.310058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

  2.100000 北京,北京滨松光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通讯作者盛弘强E-mailshenghongq@zju.edu.cn

附:一些数字病理的新闻
1. 浙二医院与UCLA医学部联合诊断学术中心挂牌
http://www.news.zju.edu.cn/news.php?id=31390

2.浙医二院成为卫生部 病理远程会诊区域中心
http://health.zjol.com.cn/05zjhealth/system/2011/12/27/018106742.shtml

附:科学美国人杂志 对数字病理的介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3721-543864.html

上一篇:分子病理实验室虚拟场景
下一篇:病理学教授王德文将军
收藏 IP: 219.82.107.*| 热度|

1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5: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