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sonne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ksonne 现在浙江大学医学院工作。

博文

科研心理之七----习得性无助实验

已有 4136 次阅读 2010-4-29 13:11 |个人分类:研究体会|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研心理

盛弘强 2010-4-29

       习得性无助效应最早有奥弗米尔和西里格曼发现,后来在动物和人类研究中被广泛探讨。简单地说,很多实验表明,经过训练,狗可以越过屏障或从事其他的行为来逃避实验者加于它的电击。但是,如果狗以前受到不可预期(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且不可控制的电击(如电击的中断与否不依赖于狗的行为),当狗后来有机会逃离电击时,他们也变得无力逃离。而且,狗还表现出其他方面的缺陷,如感到沮丧和压抑,主动性降低等等。
  狗之所以表现出这种状况,是由于在实验的早期学到了一种无助感。也就是说,它们认识到自己无论做什么都不能控制电击的终止。在每次实验中,电击终止都是在实验者掌控之下的,而狗会认识到自己没有能力改变这种外界的控制,从而学到了一种无助感
  人如果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就成为了一种深深的绝望和悲哀。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把自己的眼光在开阔一点,看到事件背后的真正的决定因素,不要使我们自己陷入绝望。
       (http://baike.baidu.com/view/722246.htm?fr=ala0_1)
----------------------------------------------------------------------------------------------------
        当我看完这篇实验故事的时候,不禁想到许多征战、挣扎在学术边缘的“青椒”们(青年教师)。长时间,要钱没钱,要名没名,要房没房,要学术没学术,要命有一条。(怪不得科学网都在专题讨论 知识分子的命了,关注知识分子健康 )。学术垄断的马太效应的反面结果让人学会了无助感。可怜的如同实验中的狗,不懂也不会反抗。我家养了一条狗,每天早晚拉出来各放风一次,给点鸡屁股拌饭就满足了......
      
        英语中有一词bachelor,有学士之意,也有单身汉之意,很多背过四六级单词的都知道;但还有一词pilgrims,有朝圣者之意,也有流浪者之意。看来迈向学术殿堂朝圣的过程注定绝大多数是单身且流浪的。那些被女人和孩子羁绊住的“人才”们好像也不例外,尽管他们已是功成名就。(可以是身体的流浪,更是内心的流浪)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3721-317495.html

上一篇:科研心理之六----马太效应
下一篇:大学老师们的孩子名字是怎么取的?
收藏 IP: .*| 热度|

4 赵星 许小可 刘凡丰 金小伟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7: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