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hzcljz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hzcljz

博文

尕海则岔保护区爱鸟周电视宣传片解说词

已有 1669 次阅读 2018-9-29 10:14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尕海则岔保护区, 爱鸟周, 电视宣传片, 解说词

尕海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湖区水鸟种类和数量增加

 (爱鸟周保护水鸟电视宣传片)

策划:刘志勇、陈有顺           摄像:高保平、张勇

撰稿:李俊臻                   解说:

镜头1:湿地风光、尕海湖、天鹅湖

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7万亩的尕海湿地,对涵养洮河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尕海湖和天鹅湖就是镶嵌在高原湿地上两块璀璨的明珠,它们是水鸟的乐园。

尕海则岔保护区是199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甘肃省碌曲县境内,地理坐标为北纬 33°5812"34°3216",东经102°0500"102°4739"

镜头2:保护区管理局、尕海保护站、尕海滚水坝、引水渠

保护区成立以来,由于保护区管理局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尕海湖区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一是碌曲县政府和保护区管理局实施以筑坝引水为中心的尕海湖区湿地恢复工程后,湖泊面积由九十年代的平均4.7平方公里增加到了16平方公里,而且沼泽湿地的面积也增大了很多;二是保护区管理局加大了保护力度,六名职工长年坚守在海拔3470的尕海湖畔保护鸟类的安全、监测鸟类的消长变化;三是保护区内牧民群众保护野生动物意识很强;四是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未尕海湖连续干涸(he)后,经过数年的恢复,尕海湖内的鱼虾数量逐渐增多,水鸟的食物比较充足;五是气温逐年升高,适于鸟类的栖息。

镜头3:黑颈鹤及其幼雏

黑颈鹤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全世界6000只黑颈鹤中,我国约占4000只,尕海湿地最多时达136只。黑颈鹤是我国的三大国宝之一,是人类发现最晚,也是世界上唯一在高原地带生活的珍稀鹤类。成群结对的黑颈鹤或起飞滑翔,或翩翩起舞,或悠然漫步,与人和睦相处。这是2004620孵化第一天的幼鹤,你看它金黄色的绒毛、机灵的目光和憨态可掬的步履多可爱呀,父母就守候在幼雏附近担心地看着我们拍摄他们的孩子,你看她正在发怒,快放了她们的孩子吧!

鹤类中还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鹤,可惜没有拍摄到。

镜头4:黑鹳(guan

黑鹳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全世界2200只黑鹳中,我国分布1000只左右,是跟大熊猫一样珍贵的珍稀动物。黑鹳在本区虽有记载,但前些年监测的数量只有多在10只以下,今年46日下午330分尕海保护站张勇等人发现41只黑鹳聚集在保护站附近秀娃二、四组牲畜饮水道湖边,数量之多实属罕见,约占全国分布总量的4%

镜头5:大天鹅

大天鹅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全国大天鹅总数约10000——15000只,尕海湿地的天鹅湖中有280多只,约占全国总数的1.92.8%。这完全是当地群众保护的结果,西合道先生就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西合道说“在我们村的天鹅湖栖息着天鹅等大量候鸟。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是我们藏族的优良传统和习俗。十多年来,我和同村的才热布、罗布藏一直在义务保护着郭茂滩的候鸟。”,“冬天鸭子晚上卧在冰上,用手电照也不飞,大天鹅的窝也在我们附近,如果不保护,很容易被捕杀。一般打鸟的人,我们都能挡住,但有些人我们还不能完全挡住,有些开车来打鸟的干部,我们去管,人家说有机构专门管,骂我们是多管闲事。”呼吁社会各界人士都来保护人类的朋友——野生动物!

镜头6:普通燕鸥、大白鹭、斑头雁及鸭类

除了国家一、二级保护珍稀鸟类外,尕海湿地还分布棕头鸥、普通燕鸥、红脚鹬( yu )、青脚滨鹬、大白鹭、苍鹭、普通鸬鹚( lu ci )、斑头雁、灰雁、豆雁、赤麻鸭、普通秋沙鸭、绿翅鸭、绿头鸭、白眼潜鸭、凤头潜鸭等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水鸟。

这就是普通燕鸥,你看它们正在上下翻飞戏水,多么活跃啊,最多时数量可达200余只。

这就是大白鹭,你看它全身洁白,多潇洒、多漂亮啊,其数量可达数十只。

这就是斑头雁,离得这么近它们还在配合我们拍摄,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啊,其数量约在120只左右。

这就是赤麻鸭,它的色彩也是很好看的阿,其数量可达100多只。

这些较小的水鸟多是小型鸭类,有绿翅鸭、绿头鸭、白眼潜鸭、凤头潜鸭等,总数约近千只。

 

李俊臻

200451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654-1137713.html

上一篇:甘肃尕海湖生态旅游开发探析
下一篇: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思路探讨
收藏 IP: 117.157.16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20: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