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瑟琦智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dmresearch

博文

中国大陆在哪些领域尚未产生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精选

已有 24164 次阅读 2016-2-8 23:35 |个人分类:智库数据|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学家, style, 微软雅黑, 中国大陆, 台湾地区

日前,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公布了2015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Highly-Cited Researchers 2015),该名单从全球选出3125位学者(人次)。美国贡献了超过50%的高被引科学家,中国(含港澳台)共入选167人次,占全球总计入选人数的5.3%,位列全球第4。中国大陆共计136人次入选,香港和台湾地区分别为21人次和10人次入选。

“Highly-Cited Researchers 2015”是汤森路透公司第三次公布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采用了最新的数据和先进的算法,通过对最近11年被ISI Web of Science(SCI)收录的全部自然和社会科学领域论文进行排名,基于ISI EssentialScience Indicators(ESI)中的“Highly-CitedPapers”选出相关领域中前1%的高被引论文,具有较强的权威性。“高被引科学家”是由美国汤森路透公司开创的全球性科学家荣誉名单,它以论文被引次数为指标,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21个学科领域中,选出全球论文被引用次数最高的学者。论文被引次数是评价科研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成为“高被引”,意味着该科学家在其所研究的学科内具有世界级影响力,其科研成果为该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院校分布来说,中国大陆共计有67家机构产生了高被引科学家,具体院校名单详见表1。中科院化学所是中国大陆产生高被引科学家最多的机构,清华、北大和复旦是大陆产生高被引科学家(人次)最多的三所学校。

表1:中国大陆各机构高被引科学家分布

机构

高被引科学家数

中国科学院化学所

9

清华大学

7

复旦大学

6

北京大学

6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6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

5

东北师范大学

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4

东南大学

4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4

哈尔滨工业大学

4

浙江大学

4

深圳华大基因

4

华南理工大学

3

中国地质大学

3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3

江南大学

3

苏州大学

3

东华大学

2

武汉理工大学

2

中山大学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上海交通大学

2

西安交通大学

2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所

1

华中科技大学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1

厦门大学

1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1

北京化工大学

1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1

上海师范大学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

北京师范大学

1

嘉应学院

1

贵州大学

1

兰州大学

1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1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1

武汉理工大学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1

南京理工大学

1

大连理工大学

1

中南大学

1

西南大学

1

中国海洋大学

1

杭州师范大学

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

1

北京工业大学

1

湘潭大学

1

解放军理工大学

1

扬州大学

1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1

云南财经大学

1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1

华东理工大学

1

辽宁工业大学

1

浙江工业大学

1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1

浙江师范大学

1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1

东北大学

1

中国人民大学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1

南开大学

1

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

中国电子科技大学

1

从学科分布来说,中国大陆在13个学科领域(总计学科数为21个)产生了高被引科学家,其中材料、化学和工程是大陆高被引科学家分布最多的的学科领域,数学领域也拥有一定的优势。农业、环境和生命科学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数量较少。医学(临床医学、免疫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社会科学(经济学与商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社会科学)和航空航天(空间科学)三大领域尚未有高被引科学家脱颖而出。

表2:中国大陆高被引科学家学科领域分布情况

学科领域

高被引科学家数量

Materials Science

32

Chemistry

32

Engineering

29

Mathematics

14

Geosciences

8

Physics

6

Computer Science

5

Molecular Biology & Genetics

3

Environment/Ecology

2

Biology & Biochemistry

2

Agricultural Sciences

1

Plant & Animal Science

1

Microbiology

1

上海共有5所院校产生了高被引科学家。其中复旦大学有四位教授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先进材料实验室主任赵东元教授分别入选化学领域和材料领域、化学系李富友教授入选化学领域、材料科学系方晓生教授入选材料领域,今年新增化学系吴宇平教授入选工程领域。上海交通大学同样有两位教授入选: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沈红斌教授入选生物与生物化学领域、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廖世俊教授分别入选工程领域和数学领域。华东理工大学中科院院士化工学院田禾教授入选化学领域。东华大学理学院何吉欢教授入选工程领域。今年新增上海师范大学曾六川教授入选数学领域。

附表:中国大陆高被引科学家机构与学科领域对照表

序号

姓名

机构

学科领域

1

万立骏

中国科学院化学所(9人次)

Chemistry

2

李永舫

Chemistry

3

朱道本

Materials Science

4

侯剑辉

Materials Science

5

江雷

Materials Science

6

万立骏

Materials Science

7

李永舫

Materials Science

8

郭玉国

Materials Science

9

刘云圻

Materials Science

10

方晓生

清华大学(7人次)

Chemistry

11

李景虹

Chemistry

12

李亚栋

Chemistry

13

卫贵武

Computer Science

14

过增元

Engineering

15

李景虹

Materials Science

16

李亚东

Materials Science

17

李必杰

北京大学(6人次)

Chemistry

18

黄春辉

Chemistry

19

高松

Chemistry

20

施章杰

Chemistry

21

段志生

Engineering

22

王楠林

Physics

23

李富友

复旦大学(6人次)

Chemistry

24

赵东元

Chemistry

25

吴宇平

Engineering

26

方晓生

Materials Science

27

李富友

Materials Science

28

赵东元

Materials Science

29

汪尔康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6人次)

Chemistry

30

董绍俊

Chemistry

31

李春霞

Materials Science

32

马东阁

Materials Science

33

林君

Materials Science

34

王利祥

Materials Science

35

胡勇胜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5人次)

Materials Science

36

陈根富

Physics

37

雒建林

Physics

38

戴希

Physics

39

方忠

Physics

40

马建方

东北师范大学(4人次)

Chemistry

41

杨进

Chemistry

42

苏忠民

Chemistry

43

蒋达清

Mathematics

44

曹进德

东南大学(4人次)

Computer Science

45

曹进德

Engineering

46

虞文武

Engineering

47

曹进德

Mathematics

48

王常虹

哈尔滨工业大学(4人次)

Engineering

49

高会军

Engineering

50

吴立刚

Engineering

51

张立宪

Engineering

52

王俊

深圳华大基因(4人次)

Biology & Biochemistry

53

杨焕明

Molecular Biology & Genetics

54

汪建

Molecular Biology & Genetics

55

王俊

Molecular Biology & Genetics

56

吴宇平

浙江大学(4人次)

Chemistry

57

涂江平

Engineering

58

王秀丽

Engineering

59

成少安

Environment/Ecology

60

龚流柱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4人次)

Chemistry

61

陈春华

Engineering

62

郑永飞

Geosciences

63

俞书洪

Materials Science

64

成会明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4人次)

Chemistry

65

成会明

Materials Science

66

卢柯

Materials Science

67

卢磊

Materials Science

68

Hin-Lap Yip

华南理工大学(3人次)

Materials Science

69

吴宏滨

Materials Science

70

曹镛

Materials Science

71

丁锋

江南大学(3人次)

Engineering

72

丁锋

Mathematics

73

刘艳君

Mathematics

74

刘庄

苏州大学(3人次)

Chemistry

75

李述汤

Materials Science

76

刘庄

Materials Science

77

吴敏

中国地质大学(3人次)

Engineering

78

M Santosh

Geosciences

79

高山

Geosciences

80

李家星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3人次)

Engineering

81

王祥科

Engineering

82

王祥科

Environment/Ecology

83

沈波

东华大学(2人次)

Engineering

84

何吉欢

Mathematics

85

沈红斌

上海交通大学(2人次)

Biology & Biochemistry

86

廖世俊

Mathematics

87

余家国

武汉理工大学(2人次)

Chemistry

88

余家国

Engineering

89

郭烈锦

西安交通大学(2人次)

Engineering

90

黄佐华

Engineering

91

吴福元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人次)

Geosciences

92

肖文交

Geosciences

93

张杰鹏

中山大学(2人次)

Chemistry

94

陈小明

Chemistry

95

姚一豫

北京工业大学

Computer Science

96

江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Chemistry

97

Jan Baeyens

北京化工大学

Engineering

98

邓富国

北京师范大学

Physics

99

彭孝军

大连理工大学

Chemistry

100

张化光

东北大学

Engineering

101

王锦荣

贵州大学

Mathematics

102

智林杰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Materials Science

103

秦小龙

杭州师范大学

Mathematics

104

田禾

华东理工大学

Chemistry

105

翟天佑

华中科技大学

Materials Science

106

李颂孝

嘉应学院

Mathematics

107

徐泽水

解放军理工大学

Computer Science

108

李万同

兰州大学

Mathematics

109

佟绍成

辽宁工业大学

Engineering

110

徐胜元

南京理工大学

Engineering

111

陈永胜

南开大学

Materials Science

112

郑兰荪

厦门大学

Chemistry

113

曾六川

上海师范大学

Mathematics

114

余家国

武汉理工大学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Materials Science

115

李长明

西南大学

Materials Science

116

黄维扬

香港浸会大学

Materials Science

117

周勇

湘潭大学

Mathematics

118

刘玉荣

扬州大学

Engineering

119

Shih-Sen Chang

云南财经大学

Mathematics

120

陈胜永

浙江工业大学

Engineering

121

周勇

浙江师范大学

Mathematics

122

吴元保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Geosciences

123

刘敦一

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Geosciences

124

祝峰

中国电子科技大学

Computer Science

125

李三忠

中国海洋大学

Geosciences

126

韩克利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

Chemistry

127

袁大强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Chemistry

128

施剑林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Materials Science

129

樊春海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所

Chemistry

130

胡钧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Engineering

131

吕金虎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Engineering

132

印遇龙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Agricultural Sciences

133

陈受宜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Plant & Animal Science

134

朱道本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Chemistry

135

陈化兰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Microbiology

136

王鹏

中国人民大学

Chemistry

137

何勇

中南大学

Engineering

(张婉怡,里瑟琦智库研究助理,编辑整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3646-955169.html

上一篇:美国大学研究正在丧失其根本?
下一篇:裴钢院士:用大学排行榜评价和引导大学是削足适履
收藏 IP: 58.33.234.*| 热度|

10 葛肖虹 黄永义 陶凯 赵凤光 陆绮 张南希 强涛 ghzhou5676 decipherer qzw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7: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