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瑟琦智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dmresearch

博文

【智库数据】预测候补入围“双一流”建设的学科——基于QS学科排名

已有 2704 次阅读 2019-4-10 16:1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智库数据】预测候补入围“双一流”建设的学科——基于QS学科排名

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指出,“双一流建设”每五年一个周期,2016年开始新一轮建设。据此推算,明年即将结束第一轮的建设周期。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已经明确,“双一流”建设要打破身份固化,建立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有进有出动态调整机制。建设期末,专家委员会根据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及整体自评报告,参考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对建设成效进行评价,根据期末评价结果等情况,重新确定下一轮建设范围。那么如果要进行有进有出的调整,哪些学科有可能“候补入围”呢?


作为比较具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之一,QS学科排名极有可能会成为专家委员会评价学科建设成效的重要参考。本文将2月27日发布的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情况与“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进行了比对,发现国内高校有不少学科很有可能在动态调整的时候候补入围“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一、比较对象选取


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本文选取的学科是2019年2月27日发布的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前50位的学科,考虑到近年来国内学科快速发展,本文还选取了前51-100位的学科进行了补充分析。


“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即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2017年9月印发的《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中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二、基本思路


如果国内高校的某学科进入了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前50位,但是未出现在“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中,则认为该学科极有可能在动态调整时入围“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如果国内高校的某学科进入了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的51-100位,但是未出现在“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中,则认为该学科有较大可能性在动态调整时入围“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三、情况说明


由于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的学科分类与国内的学科分类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当两者的学科范畴有重叠或者包含关系时,本文认定为两者相互匹配。例如,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的“Engineering Electrical & Electronic”可以认为与“电气工程”或者“电子科学与技术”匹配;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的“Accounting & Finance”可以认为与“工商管理”或者“经济学”匹配。


四、“候补”学科情况(详见附表)


未进入“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但是进入了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前50位的学科共11个,分布在7所学校,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各有3个学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各1个学科。其中北京大学的“Library & Information Management”排名全球第35位,为11个学科的最好位次;华南农业大学既未进入“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也未进入“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但其“Agriculture & Forestry”在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表现出色,位列全球第45位。


未进入“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但是进入了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51-100位的学科共50个,分布在13所学校,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各有10个学科,上海交通大学8个学科,清华大学6个学科,其余9所学校分布的学科数不足5个。13所学校中有12所“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只有中央戏剧学院1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综上所述,在“双一流”建设学科候补方面(仅从QS学科排名角度考虑),“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尤其是清华、北大、复旦、上交大、浙大5所学校“板凳厚度”非常深厚,这既与学科建设的投入有关,可能也有学科交叉融合与规模优势的原因;“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非“双一流”建设高校只有中央戏剧学院和华南农业大学各有1个学科“候补”,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1.jpg


(本文由同济大学发展规划部规划专员于鲁江撰写,复旦大学高教所樊晓杰参与前期讨论并提供数据支持)

 

附表:15所高校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TOP50和51-100学科表

2.jpg


特别说明:文中关于学科匹配以及附表中的数据均为人工整理所得,如有错误或者遗漏请批评指正。


作者 | 于鲁江,同济大学发展规划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3646-1172506.html

上一篇:【智库数据】内地高校ESI学科39所高校进入前1%学科数增加——2019年3月最新ESI排行榜分析
下一篇:【智库数据】从C9高校复试分数线看2018“考研热”
收藏 IP: 114.87.10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8: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