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瑟琦智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dmresearch

博文

【规划参考】人才培养释义

已有 3156 次阅读 2017-12-5 20:16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规划参考】人才培养释义

《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高教法》第三十一条),凸显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功能,这里面即涉及了一组最主要关系即师生关系,就教师与学生关系问题,洪堡有一段精彩的论述,他在担任普鲁士文化和教育部长时的就职演说中提出:教师与学生的紧密关系是相互促进,共同增进知识,教师的工作离不开学生,学生要主动地去追随老师;大学的职能不只是教学和传递知识,更要繁荣知识。因此,大学要办成学习与科学教育的中心,更是引领时代思潮的中心。

人才培养作为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成为高校办学的中心和根本,是大学的本质属性,是大学的存在价值,人才培养水平也就成为了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教学、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作为高校办学活动的主要方面,在师生这一对主要矛盾关系中具体呈现出来,教学与科研活动在师生互动、知识传递与创造方面体现地更为鲜明。

首先,我们该怎样认识人才培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坚持立德树人,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在国家战略的层面上,提出的高等教育如何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要求;在价值层面上,人才培养的本质是培养人,即培养学生的完整人格,引导青年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科学教育,引领学生追求真理,辨识善恶,培养青年学生“可持续”的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为工作与生活打牢基础。因此,人才培养在本质上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融合,青年个体的人生目标与信仰以及社会及政治理想并走向社会实践的关键环节,既是目标,更是过程。在当前一流大学建设的热潮中,人才培养这一中心任务被凸显出来,建设一流大学需要一流教师全力培养一流人才,为获得真理与良知作为终极的目标追求,惟其如此才能堪称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学,也只有如此,才能获得社会赞誉,赢得公众尊敬,才能被成为一流大学。

第二,在更为具体的层面,我们来考察教学与科研活动是怎样实现人才培养这个中心的。教学与科研活动的开展,不只是一个知识积累、传授的过程,更有师生的互动和知识的创造,人的知识内化于人脑后,人脑的思维形式与内容转化的一种意识外化形式。《高等教育法》第五十二条规定,高校的教师、管理人员等应当以教学和培养人才为中心做好本职工作,在法律意义上明确指明了教师的天职。威廉·洪堡认为,教师的职能不止是传授一定数量的已知真理,更重要的是独立地获取知识和发展知识,甚至要把学生培养成独立的思考者,还可以把他们培养成与教师并肩合作的学者。学校培养学生的根本目的不是仅仅传授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也不仅仅是为学生的就业做准备,而是把学生引进探究科学和追求知识的大门。

教学与科研关系方面,在中国大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教学与科研的对立、重科研轻教学倾向、评价主要依靠科研导向等,在诸多的大学排行榜中,科研成果、论文等方面的指标占了绝对优势,等等。洪堡和克拉克对教学和科研二者的关系有着非同一般的眼光,洪堡提出,大学教学必须与科研相结合,人把学术知识当作有待解决的东西,当作一项从未完成的任务,他认为这样更能培养人的品格。伯顿·克拉克认为,在现代大学教育中,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是最具根本意义的。笔者认为,培养人才的根本目标其实不应仅局限于培养学生,同样也是“培养”老师。韩愈在《师说》中指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说明师生在教与学矛盾中的具体体现,师生的互动体现在“传道受业”中,提高体现在“闻道”与“术业”上。

笔者认为,二者都应统一于师生的学术活动命题之下,核心是人才培养,师生互动的最高境界是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学记》)。正如科研活动,老师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最终还是要将科研过程、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积极有效的教学积累并成果化,将整个过程完整呈现于课程的整体设计、教学过程等,将科学研究完美转化于教学实践,这是做科学研究的最佳效果。

第三,关于办学质量的评价有多种多样的形势和手段,《高教法》也规定要进行专家评估或第三方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科研评价按照目前的“行情”来看,似乎更为简单易行,关于教学的评价却很不容易,不说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单就其教学最终成果—毕业生而言,就不是几个指标就能衡量和准确评价的。毫无疑问,本科教学评估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评价手段,“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是以主客观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与选择,是关注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帮助解决高校自身的问题,进而实现改进教育教学,提高办学水平的目的。

其实,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已组织举行过多次本科教学评估,特别是2003年建立了五年一轮的评估制度,也不断提出各类评估方案。笔者特别关心的是,评估完成之后的大学建设与改革,特别是关于教学方面的改革发展是个什么样子。对学生的培养,特别是好奇心、想象力、创造性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怎样探索和改进,对通识教育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设计是怎样进行的,是否有信心迎接下一个五年的本科教学评估。评估结果的反馈对于高校自身教育教学质量建设的重要意义如何体现,能否真正促进高校逐步构建并加强自身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并持之以恒实现自主与多元发展。此外,关于评估组成方面,社会力量参与度不够,这些问题在笔者看来,并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

(作者:宋金宁,南开大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3646-1088347.html

上一篇:【一周要闻】
下一篇:【大学排名】2017年全球大学四大排行榜综合榜
收藏 IP: 124.76.14.*| 热度|

1 李燕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3: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