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瑟琦智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dmresearch

博文

【域外动态】哪所大学在行政开支上最会精打细算?

已有 2224 次阅读 2017-8-4 20:1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对于关心大学学费上涨的群体来说,行政支出备受关注。有关报道把行政支出放到实际情况中发现,相比于小规模的私立机构,大规模的公立研究型大学是最会精打细算的。

美国理事会和校友会于周二发布了这项研究,同时建议董事会了解他们所在大学的行政支出,并找到方法加以限制。

研究发现:在规模较大、具有授予博士学位资格且具有高水平研究的公立大学中,花费在教学人员上的额度为:每1美元中有17美分用于行政开支,而在规模较小,具有授予学士学位资格的文理学院中,花费在教学人员上的额度为:每一美元中有64美分用于行政开支。

理事会主席Michael B. Poliakoff谈到,他对于规模较小的私立文理学院在行政开支上花费如此之多感到惊讶。他也说到这些调查也就相关部门长期的财政健康提出了问题,并增加了这些机构探索共享行政服务和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采购联盟的需求。

我强烈地感觉到我们正在进入一种‘不联合就死亡’的‘必要’之中”,他说。

但是一些代表私立院校的组织却声称这项研究对于所谓的教学开支的理解过于狭隘。

研究人员们对……数据的应用似乎超出了其应有的范围,”全国独立学院和大学协会负责传播的副主席,Pete Boyle在一封邮件中说道。

事实上,理事会的研究对于教学开支使用了一个相当广泛的定义,而对于行政开支却使用了一个比较狭隘的定义。这项研究使用了1,200个机构报给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的联邦数据。其中的教学开支不仅包括雇佣教职工的花费也包括了学术支持,学术管理人员的花费,比如:系主任,以及“任何与支持这个机构主要任务的开展所产生的相关费用”。报道还称:这些也包括花在美术馆,图书馆和博物馆上的费用。      在另一方面,行政开支仅仅包括维持大学或学院日常运转所产生的费用,并不包括学生活动,就业服务或者金融援助等由政府负责的“学生支持”类活动的开支。

这些机构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开展与学术相关的学生活动和就业服务,而在计算时将这些活动的花费排除在外,这本身就是错误的,”Boyle先生在他的邮件中说道。

Poliakoff 先生认为,这项研究的目的不在于为每所学校设立一个具体的目标,而在于让学校的理事们对这些数据形成一定的认识并且能使他们相互比较。

报道称,通过这些信息,理事们应该在将资金投入到提升学生学业成果的活动中时,积极寻找使他们的学校运行更有效率的方法。

研究认为,“并不是所有的行政花费都是有问题的”,“如果在特殊领域的更高花费能够产生更好的结果,那么可以认为这项投资完成了学校的任务。如果与之相反,那么理事们应该考虑考虑他们学校的预算优先顺序了。”

美国州立大学与学院协会的联邦关系与政策分析主任,Barmak Nassirian说:他对这项研究的结果并不感到吃惊。因为规模较大的大学从规模经济中受益匪浅,而他也赞扬了这篇报道对于“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所使用的小心周到的语气”。

Nassirian先生说道: 人们对于行政开支的关注越来越高。这与高等教育的教学人员正变得非专业化而行政人员却变得更加专业这一现象不无关系。然而,人们对于行政开支的潜在过剩太过关注。毕竟,不是所有的花费都是无用和没有必要的。

他提到:“重点是行政人员确实对学术预算进行了监督,而对一些人来说,这种监督确实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Eric Kelderman,高等教育纪事报资深记者。原文链接:http://www.chronicle.com/article/On-Administrative-Spending/240728?cid=at&utm_source=at&utm_medium=en&elqTrackId=620a66eb52524f96b639ac79d6c758c8&elq=76070746b3fc49fbbeef149f887b047b&elqaid=14851&elqat=1&elqCampaignId=6281&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邢睿编译,里瑟琦智库研究助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3646-1069567.html

上一篇:【经典导读】世界的重新创造:近代科学是如何产生的
下一篇:【域外动态】美国高校并购风潮
收藏 IP: 202.120.20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8: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