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创新创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NPs 美国HudsonAlpha研究院的研究员。做分子鉴别诊断平台技术的开发和免疫组库基础科研。

博文

“乱” 和“多样性” 才是健康! 精选

已有 17269 次阅读 2012-11-13 05:07 |个人分类:免疫组库新领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生物技术, 健康, 生物多样性

我们研究免疫组库(immune repertoire)时,很早就发现健康人的免疫组库多样性好,病人的多样性很差。 最近,我们和一个合作者一起写文章,他推荐给我一篇很有趣的文章。大家看看下面这幅图,表达的是ABCD几个人的心率在三十分钟内的变化。凭直觉,你认为哪个是正常人? 哪个是病人的?


可能许多人都认为B是病人的,因为心电图看上去杂乱无章,而另外几个比较有规律的是正常人的;恰恰相反,B是代表正常人!其它三个是心力衰竭的病人!!

可见,多样性是健康的一个表现,而统一性,寡头性,则可能是垂死的表现。一般来说,能够兼容多样化的体系总是更有活力的。一个人是如此,一个物种是如此,那么一个社会呢?一个文化呢?一个国家呢?

“乱”,很容易让人看不顺眼,总是有人希望把看上去很乱的东西“统一规划”成看上去很单一干净的东西。可是,这是否就是健康和谐?

我们之所以需要多样性,(至少从免疫学的角度讲)是因为多样性反映的是我们对多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多样性看上去很浪费,很乱,可是没有多样性,当大环境变迁时,我们就没辙了。这好比是挑选国家队乒乓球运动员,如果基层球队都只选送正手横拍弧旋球选手给国家队,国家队打法就很单一,胜算就会少很多。因为当碰到国际上不同打法的球队的时候,只有当我们有了多种打法的储备,才能应付各种个样的怪球手。

我们需要多样性,原因是多样性为健康提供了保障。我们要学会容忍多样性的“乱象”,知道如何从多样性中吸取营养。容忍多样性,就需要我们对自己看不惯的东西少干预,对别人的批评多聆听。

下面是我多年前写的“书”里面的一段:

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现在的生物世界是在自然选择压力下,物种生存竞争,适者生存的结果。讲到自然选择,也许有人会错认为大自然是有意识的,她看上那个 物种就“挑选”了这个物种,就象我们去商店挑买商品一样。不,自然选择不是挑选,而是淘汰。大自然的选择就象王子用水晶鞋寻找灰姑娘一样,鞋的大小相对不变,谁能穿进就选谁。大自然就象这样一个水晶鞋,不过她呈现在生物面前的,不是一支精美的水晶鞋,而是一个充满艰险的生活环境,谁能适合,谁就生存。当 然,谁能生存,谁就可能有后代。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自然是水晶鞋,每个个体都可能是灰姑娘。说句玩笑话,自然“暗地里”给人玻璃小鞋穿。严肃地说,自然是选择的尺子,机体是被选者。

在中国,在从小就被考的文化里,我们似乎永远都只有被选择的份,因为我们每天都被衡量着,被评估着。其实,被选择也有主动和被动之分。那些主动被(备)选的会事先去猜摸选择者的尺度和条件,做好准备,增加被选中的机会;而那些被动获选的则纯粹被动地等待被挑中。

我们的一生该扮演什么角色?是当一个选择者?还是被选择者?似乎很多人都想当选择者。

创新的本质也是去增加多样性,创新者通过主动地增加多样性来增加被社会大环境选中的机会。相反,那些看上去风光无限的选择者(统治者,管理者),其实都是时间(历史)的被选择者,并不值得推崇。

还是当一个创新者吧:多彩的生活不枯燥,增加世界的多样性,价值在于与众不同。

相关博文:

武夷山:多样性强于单一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052-631976.html

上一篇:国内公司提供“科研服务”,明码标价生产论文
下一篇:儿子上大学了还玩游戏,怎么办?
收藏 IP: 69.1.36.*| 热度|

70 吴飞鹏 朱晓刚 武夷山 刘全慧 蔣勁松 陆俊茜 王桂颖 郑智捷 朱志敏 强涛 王伟 彭思龙 迟菲 苏力宏 杨洪强 苏德辰 郭向云 肖红伟 王玉晗 翟自洋 李志俊 盛弘强 杨志华 杨学祥 马磊 李土荣 黄晓磊 张玉秀 赵文生 孙学军 刘瑞亭 张南希 曹聪 栗磊 杨艳明 陈熹 何学锋 陈冬生 俞立 杨正瓴 张树风 吴浩宇 李宇斌 谢强 贾伟 陈筝 高绪仁 吴明火 纪小健 孙国涛 侯勤福 李毅伟 高建国 高峡 张继峰 韦玉程 赵凤光 zhanghuatian fansg netmeter ddsers hudaode crossludo zhangling anran123 nuodao yinglu wwxxmm dreamworld XuexingL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8 13: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