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创新创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NPs 美国HudsonAlpha研究院的研究员。做分子鉴别诊断平台技术的开发和免疫组库基础科研。

博文

创新技术能改变医疗商业模式:Google成医生

已有 5983 次阅读 2009-9-28 06:41 |个人分类:生物技术创新创业|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生物技术, 创新, 创业

(这是给《大声》的投稿,有所修改)

Google让没有久病的平民成为良医。在许多病人带着“网络诊断”对号入座地给自己下药方的时代,医生该怎么办?

医改是控制消费还是降低价格?

二十年前,为了打听我留美读博士的申请是否被伯明翰大学接受,我花了一个月的工资,去鞍山市火车站边上的中心邮局拨打了一个三分钟的国际长途电话;今天,同样的越洋通信可以在网上免费进行,还带有图像。

同样是二十年前,我在国内医院当住院医生的时候有许多外科手术的目的就是“剖腹探查”:开刀看看摸到的肿块到底是什么?而现在CT,MRI等二维,三维影像设备可以马上知道体内肿块的细节。

这两者之间有可比性吗?有。这就是我最近读的一本书所说的。这本书叫《创新者的药方》(The Innovator’s Prescription. A disruptive Solution for Health Care), 作者分别是Clayton Christensen, Jason Hwang, Jerome Grossman。 在其他人都热中于讨论如何为日益增高的医疗费用买单的时候,该书的作者们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一个可行的医改解决方案:通过引进创新型的技术和经营模式来降 低医疗成本。

在电信行业,一次又一次的创新先使家用电话得到普及;然后又开始有砖头大小的 “大哥大” 手提电话;再到现在小巧玲珑,功能齐全的手机;还有价格几乎为零的网络电话...... 突破性技术的不断产生,带来经营模式的变化,也经历了无数公司的分分合合。而总的趋势就是服务由中心化转变到分散的客户家里,由固定的终端到移动贴身的服 务器,由大型设备到小巧的移动装置,由专人操作到用户自己使用,由贵到便宜。

原来,我们去中心医院看病和当初我们去中心邮局打国际长途一样,都是因为技术不到位,迫使大家只能去一个固定场所来享用有限的资源。

书的作者们象我们展示:同样的规律在不同的行业里反反复复地演绎着——突破性技术和创新型商业模式让许多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变得越来越便宜,而且质量还越来越好。

如果按照同样的规律推演医疗卫生行业:假设医院就是二十年前的市中心邮局,那一系列的创新型技术引进以后的医疗行业会是什么样?

医疗服务模式取决于技术现状

近在百年以前,世界上并不是到处都有医院的。医生走村串户,都是“家庭医生”。他们用的诊断工具(望闻问切)都是随身带的,治疗药物也是随时可以提供的。

医院的存在实际上是医学院的副产品。在农闲的时候,一帮学子聚集在一起学习医术。另外,昂贵而且笨重的X光机,CT, MRI等使得固定地址的医院成为必需。只有去医院,病人才能见到最有经验的医生,用上最先进的诊疗设备,从而得到最准确的诊断和最有效的治疗。

“当疾病缠身的时候,我们的肉体仅有有限的词汇可以表达疾病状态。这些词汇就是症状。而症状有限,病无限,所以许多病都可能分享相同或类似的临床症状。因此,如果疾病的诊断仅仅依赖表面症状,治疗就缺乏特异性。 ...... 
一个突破性技术就是能够真正诊断病因的技术。有了这样的技术,诊断就不再是凭医生们的主观经验猜测,而是靠客观的实验数据。”

我们去医院,是因为只有医生才能提供最精确的诊断,因为他们的教育和经验使得他们掌握着做出正确诊断的大量信息。所以说,去医院就医是冲着医生的信息和医院的资源去的。

现在有了方便的网络,知识就在指边,医生和病人的经验也在网络上得到汇总。把一系列的症状输入电脑,Google也能给出一个八九不离十的诊断了。医生正在失去垄断医疗信息的能力。如果,我们不用去医院做各项检查也能得到精确的数据,那医生的存在价值就更小了。

得了复杂的病去我们一定要去医院看,简单明了的病,我们自己也能对付了。

创新型技术变复杂为简单

如果我们能通过不断开发和引进创新型技术使越来越多昔日的“复杂病”变成明天的“简单”病,是否医疗费用就降下来了呢?

前面提到的书中强调创新要有三个主要方面的互动:(1)技术创新。把复杂的过程简单化,常规化,平民化;(2)商业模式的创新。把创新性技术便宜,便捷地提供给用户还保证有利可图;(3)价值体系。多个共同破旧立新的共生公司和商业实体。

当三方形成良性互动的时候,一个崭新的行业就形成了。这个互动在美国正在形成。

近年来,一类新兴的“分钟诊所” 正在美国各地悄悄地蔓延开来。Google “Minute Clinic” 你会发现在美国的街头巷尾到处都有这样的“微小诊所”,他们有严格的经营范围:只治那些“简单明了”的病。普通伤风感冒去一般诊所看病要先预约,然后等上 一两个小时才能见到医生。医生经过五分钟的“诊断”,开出的处方和病人心里想要的没有差别。与其去诊所折腾,还不如去“分钟诊所”找注册护士开药治病省时 又省钱。

一个限制这类诊所不断壮大的因素就是缺乏快捷的诊断技术。我所研发的分子鉴别诊断技术正是这类诊所所期待的。所以,当我的前任CEO, Grimaud先生开办了Diatherix公司(一个提供快速病原体分子鉴别诊断的服务公司)以后,突破性技术(tem-PCR)和创新型经营模式 (Minute Clinic)所产生的合力就释放出来了。现在,遍布全美的上千家“分钟诊所”都通过联邦快递(又是一家完整服务体系必需的公司)把标本寄到Diatherix, 几个小时后,病人就能根据分子诊断检测到的病原体来对症下药了。新技术使得原来很复杂的病原体诊断过程变得简单明了,也就减少了去大医院看病的必要。

新技术促生新的商业模式,多个新生企业共同孵化一个新型的医疗服务网络,这,就是创新。

医院的存在还是必要的

不少医生会因为新技术的出现而失业。So what? 机械化也使大量的屠夫失业了呢。

医疗科技的发展会渐渐把许多疑难病症变成易诊能治的病,但是总会又些病,新发的病,会停留在我们认知以外的。这些病还是需要专家凭经验和独特的手段才能诊 治,这就是医院存在的必要性。何况现阶段这样的病还站疾病种类的绝大多数:我们真正能诊断病因,又有明确的治疗方案的病实在屈指可数。所以,我们今天看到 的医院模式还回继续下去许多年。不过,随着诊断技术的革命和医疗信息的平民化,越来越多的病和病人会从医院中消失。这个给医院“减肥”的过程是和生物医疗 技术发展的过程并行的。

政府和医学工作者们应有的目标

我希望大家都有机会读一下《创新者的处方》这本书。我读了两遍。

作者们给我指明了未来医学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方向。不但如此,他们还告诉我们如何把一个创新型的医疗技术推向市场,所预期的障碍和应有的策略。

作者不是在寻求体制内的医改出路,而是通过分析许许多多其它行业的进化史,指出创新才是唯一的出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052-258301.html

上一篇:去纽约,去上海,见世面。
下一篇:医改要通过引进技术来给医院“减肥”
收藏 IP: .*| 热度|

3 孙学军 刘雄 pkuzeal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2: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