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我球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rlong 地质勘查 地球化学 人文诗词

博文

G3S计划简略预览

已有 8591 次阅读 2012-8-27 11:06 |个人分类:行星地质|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全球地质, G3S

   G3S(3有4重意义)的“野心”是企图将全球地学信息统一整合起来,虽然该目标难以完全达到。全球地质矿产图GE正式版将包括:全球500万地质图+75-100万断裂构造+18万个矿床点+矿业点+全球撞击坑+全球火山点+全球海底地层+全球海底地质+全球重力异常图像+全球磁异常图像+全球地质省及盆地+全球矿集区(含能源)+全球板块构造+全球经济专属区+全球保护区+水文地质+矿权分布等几十个主要图层,覆盖海陆和极地区。
   这是世界上首张如此全面详细的全球地质矿产图,初次是在GE上可进行旋转点击,信息查询,三维观看。但GE仍存在许多缺点,目前难以定制开发,进入目标场景速度较慢,经对比发现图像精度不如AE,功能简陋。其实,GE本身是受arcgis explorer影响而单独发展起来的,因此可在AE(arcgis explorer desktop定制开发)进行,这一方面可利用ESRI服务器上的地理底图及地名数据库,二来可以直接加载本地shp等多种格式文件和图像,减轻PC负担,且AE目前浏览速度流畅。但其缺点是地名全是英文,地理底图影像虽很真实,且分辨率达15米,但因经特殊的图像处理,基本消除或淡化了矿化蚀变、岩性颜色特征等;而且,视野拉近不能进入三维地形场景,缺乏GE那个特殊功能,且加载bing地图常出现问题,这些有待改进。当然,也可在arcglobe上进行,但感觉不如AE流畅,也可用arcgis engine更全面地定制工具来开发G3S。总之,GE和AE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如果要实现所谓的G3S,需单独的服务器,配备更适合于地学工作者、研究者的有关底层图像和数据。但目前本人整理编辑的全球主要矿床数据库仍显数据量不足,矿床数最好能编辑达到80-100万个,那就基本接近于全球矿床点数量级了,不过单凭个人力量是几乎不可能的,有待全球地矿界合作共享。G3S的实现将极大地促进地球诸多学科的研究和教学、科普,并有利于全球各国矿业部门进行某种程度的在线资讯,且可用于矿业公司投资选区,分析项目的地质成矿背景以及矿业投资环境等。
 
全球地质矿产图GE版简略预览
 
全球重力异常底图
 
全球地磁异常底图
 

全球断裂数字化范围预览
   这是一个本来需要很多人来完成的浩大工程,但请谅解本人的经常性作风就是“干就一哈干”。目前基本完成最艰辛最繁重的一关---全球断裂构造的矢量化、修正和补充解译。具体条数不再统计,见图就是(不同颜色不同时间段数字化的断裂构造)。本次主要对亚洲、非洲、南美、欧洲等大洲的断裂构造作了大面积的补充解译,几乎是重新解译了一遍;几乎完全重新解译了海底断裂构造;解译并建立了印度次大陆的断裂构造体系,因为缺乏该区的地质资料;并对前人地质图上的断裂构造作了更精准的修正,部分区域的断裂构造密度和精度实际上可达到至少1:50万比例尺。矢量化的参考资料当然来源于大量全球区域地质图件(该工作也不轻松,地图配准需反复进行);修正和解译工作除了根据小比例尺稀疏的断裂构造矢量外,主要根据Landsat ETM+(7+4+2波段合成图像)、全球30米地形数据、全球重力异常图像、全球磁性异常图像等。特别是对于一些解译难度较高的地区,建立了相应的区域三维地形地质模型,大大地增强了解译效果,从而将一些普通方法难以识别的构造解译出来了。本次补充解译工作预设了40种断裂构造,但许多补充解译区域单从遥感方法还难以细分正断裂、逆断裂以及倒转褶皱、水平褶皱等。在解译过程中,本人仔细而慎重地修正了前人地质图上的部分断裂(有的位置差距较大,有的形态不符实际,有的甚至根本是不存在的)一样,因此这张全球断裂构造体系图需不断地在使用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完善。
   因现有的北美地质图断裂构造足够精密,故暂不再对此两洲作补充解译。而澳大利亚的断裂构造密度仍未达到本次预设要求,正在作进一步补充解译。中国区域的断裂构造我打算直接利用中国250万地质图的,也暂不补充解译,但可待以后根据工作需要,临时分区解译一些。  

全球断裂构造体系图(the map of global faults and structural system

 

全球地质矿产图V2.0预览: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9142-582917.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9142-606357.html

上一篇:我来解译非洲之眼---破解神秘巨眼的成因,附“撒哈拉之眼”诗歌
下一篇:国外矿产勘查技术报告介绍:JORC和NI43-101
收藏 IP: 118.113.21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6: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