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ua719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hua7190

博文

科学是一本糊涂账?--意识的本源1

已有 3228 次阅读 2016-12-24 09:41 |个人分类:物质、意识、惯性思维=科学+逻辑哲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生物体

 意识是什么?现代科学没有给出的答案的问题,但我们在上几章节已经部分给出答案,即是我们此前为什么给不了答案,也是如何才能给出答案,这当然还是因为我们没有将自身的概念缺陷考虑到意识的描述当中去,导致意识概念的描述缺乏本源逻辑。

 我们现代科学逻辑建立的基础并不全面,并不永恒,这就导致了我们的描述困难。以至于我们将意识附于为上帝的赐予物。

 如果我们认为世界的物体是由于从小组成大,物体是无限可分,那么意识就是一个体系的部分表现,是生物体,尤其是人体的一种局部的表象特点。

 如果我们将身体的结构认为是粒子构成的,我们可以这样来图形描述粒子在身体中的运动:


图中 粒子流动

蓝色方框代表生物,蓝色圆圈的是食物,红色的圆圈表示身体,

我们可以看到的红色的圆圈是我们身体不断长大后的结果。


 身体中每一个粒子的流经路径,从进入身体到出去,总是唯一的,这就可以简化为以上的粒子流经过程,因为每一个粒子在身体内的流动的历史是唯一的,所以我们可以用一条线来表示。

 

  意识的形成必须建立在粒子流动的基础之上,也必须建立在粒子的组成形式上。

  首先我们需要进行我们判断问题的分析方式是否有问题。目前我们认为光也是有波动性的,光子也是有波动性的,我们很难将粒子活动性和地球的实体进行比较,但是如果我们在考虑地球的实体性的时候没有将它的引力、它的磁场进行考虑,那么我们的认识可能存在缺陷,而如果考虑在内,那么地球在空间中的运动也是波动性的,像在水里飘荡一样。这和目前我们眼前见到的实体性的习惯有关,这是生活视野中物体运动状态。这却是我们真正需要考虑的问题,我们不能考虑粒子时结合了磁力和引力,而考虑地球时候不考虑磁力和引力,不能用双重标准来观察事物。

  其次,如果每个粒子都是无限可分的,都是由于更小的亚粒子组成的,我们可以推知,亚粒子也必须是由于更小,更更小,更更更小....一系列粒子组成的体系,而不是由一个一个块状的东西组合的,这些块状的形态物体是与我们生活视野中的印象有关,但粒子的体系构建和它是格格不入的。我们所见到的粒子也许结构就和星系的结构相同,也就是它们都是微小星系,或者略有变异。

 再者,如果理解了粒子组成,我们可以推知粒子内部的运动模式。那就是从内到外和从外到内两种模式。这种模式仅仅建立在相对,平衡和统一当中,即是聚集的粒子会靠近弥散的粒子,有向左运动的物质,必然有向右运动相同等量物质来相互补充,任何物体的顺时运动都伴随其他物质的逆向运动,而在局部我们见到的只有其中之一视为运动,从而衍生出速度的概念。

 

 基于此,意识不过是更活跃的微小粒子影响更大的更需要微小粒子在外周补充的大粒子的运动,它们最终影响肢体的一种方式。

 我们对能量的曲解性概念可能会封闭我们的思维路径,因为无论是热能、化学能、核能无非是粒子、小粒子、更小粒子、更更小粒子运动到到不同的空间位置,导致该部分空间中粒子占据空间的改变,或者吸收和聚集小粒子,空间变小;释放小粒子或者更小粒子等,是占据空间增多。光子的流动无非是快于(先于)光子的小粒子诱导光子的释放方向,光子的两个亚粒子沿着更小粒子的释放方向运动,并在真空中可做光速运动,在玻璃等媒介中速度必然下降,。如果在更为稀薄的“真空”中,更小粒子分布更少,光子可能瞬间湮灭为更小或更更小粒子,进行空间分布。

 

 意识就是外界的刺激,大部分是光子,(请记住大部分情况下任何影像都是光子传递的),光子刺激的视网膜位置是一个意识的起源,这个起源时建立在具有位置的光子流经进入身体后,诱导了由于食物进入身体的地球深部而来的粒子的位置变换(即肢体的运动)。这其实还需要从地球的表层结构说起,也同时要从最简单的生物体、某些分子说起。

 (未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85477-1022950.html

上一篇:科学是一本糊涂账?--唯心论和唯物论的融合之处2
下一篇:驴脝脩搂脢脟脪禄卤戮潞媒脥驴脮脣拢驴--脪芒脢露碌脛卤戮脭麓2
收藏 IP: 223.73.196.*| 热度|

2 马志超 wqhwqh33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4: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