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qi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jqin

博文

杂谈人民日报谈魏则西事件中的神话笔调

已有 4234 次阅读 2016-5-6 11:0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最新人民日报谈魏则西事件(如下文转载),可以看到继网信办进驻百度后的又一个政府努力,中国人多口杂,再在国内外邪恶势力的煽风点火下,即便是小事情都可能酝酿成一件大事,社会稳定是首要。这也是我们普通百姓乃至政府上下都可以有的共识。



因此听闻**部勒令魏则西事件降温, 我也可以理解。读了人民日报如下的评论,我也非常同意这个评论中的主题思想“当然,中国人太多,医生不够用,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一个过程。” 但我想,解决任何问题时,实事求是必然是正道,撇开不谈老百姓关心的百度“竞价排名”和部队医院科室被承包助推了行骗的追责诉求,如此的降温是否会让大多数人感觉太冷?


评论中, 最精髓的话莫过于如下的话—"医学本无“神话”,但偏偏有人编造“神话”,有人相信“神话”,甚至不知不觉扮演“神话”中的主角。"


联想到网上评论中国国民素质时,看完这个评论也让我相信了“这届人民素质确实有待提高”这样的高论;尤其在全面医疗连奥巴马都很难办的,癌症更是那壶不开拎那壶的事,在这些事情上,我们的有些人民是否倒真是不理性,也是否确实太让我们政府操心,你扮啥神话主角啊。。。。


说白了,这文章写得好,写得够神话。快到夏天了,它能让我感受这个夏天不用空调或许也够凉的! 




转人民日报评论文章:


摘要: 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坦然地面对生与死,是最理性的选择

 4月13日,陕西咸阳,告别仪式过后,则西的遗体被推去火化,父母坐在殡仪馆外等候。则西父亲说:“以后只有我们两个相依为命了。” 财新记者 万家/视觉中国

4月13日,陕西咸阳,告别仪式过后,则西的遗体被推去火化,父母坐在殡仪馆外等候。则西父亲说:“以后只有我们两个相依为命了。” 财新记者 万家/视觉中国

新华网网页截屏

新华网网页截屏

  原标题:魏则西留下的生命考题(不吐不快)

  大学生魏则西因罹患滑膜肉瘤,辗转多家医院治疗,病情不见好转。最后通过百度搜索到武警北京市总队第二医院,在花光东凑西借的20多万元后,仍不幸去世。此事引发全社会热议,掀起了一场舆论风暴。

  魏则西的遭遇,的确令人同情。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求医”故事:父母变卖家产,四处奔波,为儿子治病,最终人财两空。类似的悲剧屡屡重演,发 人深思。假如一个人得了绝症,究竟该做出怎样的选择?是不惜一切代价治疗,还是顺应自然规律?这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生命考题。

  大自然 有春夏秋冬,人有生老病死。医生无法阻止生老病死,就像无法阻止春夏秋冬一样。医生是生命花园里的园丁,只能让花朵开得更好看一点,仅此 而已。事实上,人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黑箱”,恰如神秘而浩瀚的宇宙,人类对自身的认知尚处于初级阶段。尽管现代医学发展突飞猛进,但依然无法解决大多数 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医生所有的努力都是在和“死神”讨价还价,力求延缓死亡的进程。医学是有限的,也是不完美的。虽然医者的技术追求是永不言弃,但这 并不代表医者具有起死回生之力。因此,尊重自然规律,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坦然地面对生与死,是最理性的选择。

  医学本无“神话”,但 偏偏有人编造“神话”,有人相信“神话”,甚至不知不觉扮演“神话”中的主角。例如,很多身患绝症的病人,由于缺乏科学认 知,总是希望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创造生命“奇迹”。而这种“有病乱投医”的心理,恰恰让医疗骗子钻了空子。他们把生命当成生意,不惜重金占领搜索引擎入 口,以精心炮制的虚假宣传为诱饵,大肆吹嘘“神奇技术”与“惊人疗效”,句句戳中患者痛点,使患者甘愿押上身家性命“赌一把”。这些医疗骗子往往证照齐 全,资质合法,更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医院是真的,医生是真的,圈套当然也是真的。一旦有人上钩,他们便会假戏真做,把骗术演到极致,直到榨干油水为止。 有的把小病说成大病,一周能治好非要拖一月;有的把不治之症说成可以根治,“病很重,能治好,得花钱”成为标准的欺诳用语。在环环相扣的医疗“陷阱”中, 很少有人侥幸逃脱。如此骗术充斥江湖,不仅损害了患者的利益,也吞噬了医疗行业的公信力,导致医患关系更加紧张。如果政府部门不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 放任“毒瘤”野蛮生长,必将贻害无穷。

  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是一个长期过程,而要避免人财两空的“魏则西式悲剧”,更需良好的医疗制度保障。魏则西走了,但医疗骗子并不会主动淡出江湖。 如何不让下一个“魏则西”重蹈覆辙,是政府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在欧美发达国家,每个人都有家庭医生。很多人从出生到离世,一辈子只找家庭医生。家庭医生 成为医疗体系的中坚力量。这种健康守门人制度,有效解决了医疗信息不对称问题,患者不用盲目求医,自然也不会上当受骗。建立符合国情的家庭医生制度,让每 一位居民都拥有高素质的家庭医生,是终结悲剧的治本之策。当然,中国人太多,医生不够用,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一个过程。

  魏则西,一个年轻生命的逝去,唤醒了整个社会的省思,这是不幸中的万幸。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愿魏则西事件警钟长鸣,成为推动医疗体制改革的一个新契机。(来源:人民日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7254-975319.html

上一篇:寄语女儿第一次出门实践
下一篇:转同学的《百鸟朝凤》电影观记到钱学森之问的思考
收藏 IP: 202.120.14.*| 热度|

5 郑小康 牛登科 史晓雷 汪育才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2: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