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溪阁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卫军英 博客原名整合营销传播研究。

博文

径山禅游纪兴废,觉悟宴山亭 精选

已有 8383 次阅读 2014-5-3 19:34 |个人分类:诗词歌赋|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五一小长假的第二天,感觉再也不能宅在家里了,于是决定去径山。径山在杭州西北百余里外,近年以径山茶闻名遐迩,相传又有唐代古刹,迄今1300余年素负盛名。驱车前往,盘山曲径,回绕百十折。竹林遮蔽山峦,清风萦迴古道,到得山巅,方得睹唐代古刹。要说起这径山寺的来历,却甚是有一番周折。自唐天宝年间法钦禅师始建此寺后,相传唐宋之际最盛期间僧众达3000余人,其时日本僧人多从径山学佛。径山寺在宋末元初渐次衰落,僧人多有远渡日本者,在日本佛教界自成系统,并建立日本禅宗三大流派之一的临济杨岐派。有此因缘1980年代日本僧人来此寻根,但见人去寺亡,一片荒废唯余破庙钟楼,于是不禁呜呼感叹。当时日人带来许多径山寺文献,遂促成径山寺重建。

于今径山寺重修已初具规模,饶是山深庙远,却依旧是香火旺盛。寺内藏经堂有宋代张即之所书“金刚波罗蜜经”刊本,余甚是喜爱。寻问客堂,与方丈语,欣然赠我赵孟頫手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刊本。此行有善缘,阿弥陀佛。在观音大殿,瞻仰檀木塑成千手观音,大殿里弥漫着怡人的檀香气。莲花镜台,菩提甘露。其时心下有思,一种教义,绵延千年,她把自己隐逸到深山之中,却依然是香火不绝;她把万象本质归之于空无,却仍旧能充满人的心灵。我想到了维克多.雨果写在《巴黎圣母院》扉页上的一句话:“人们需要信仰,所以有了宗教。”径山寺自元代以来,先后毁建达9次。我大学时候同寝室一位同学,早年曾在附近乡村任教,说起当年来径山寺但见破庙残垣,荒败不堪。然而多年来关于径山寺的传说,以及从这里流播开来的佛音,却从未间断过。径山寺的佛音属于一种比较生活化的禅宗,宗教史学家葛兆光教授曾说过:“中国佛教各宗派中,最深奥和深刻的唯识宗寿命最短,义理分析见长的三论、华严信众不多,方法直截而义理简明的天台、禅宗较为盛行,方法最为朴素义理最为简单的净土则延绵千载信徒众多,这就证明了宗教生活化的意义。”如今径山上多有山民,寻常以生产“径山禅茶”为生,每日准时到寺里做义工。在长期的熏染中,这些原本并无宗教信仰的山民们,也渐渐的笃信了佛祖。伟大的佛陀啊,我们正是这样聆听你的足音!

径山归来,便有意记之以诗文。写径山不惟在写它的景致,但历来专一写佛的诗却鲜有能写好者,词则更是几乎没有。唐代诗人张祜曾站在法钦的遗像前有所感悟,写了《题径山大觉禅师影堂》诗:“超然彼岸人,一径谢微尘。见相即非相,观身岂是身。空门性未灭,旧里化犹新。谩指堂中影,谁言影似真。”虽然诗中有“相”、“彼岸”、“空”这些佛教语,但纵观全诗他仍旧不过是一个游历于此登门而过的游客。后来到了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游径山》诗里,佛禅的意味则更加淡然,所写全都是胜景如画的气势:“众峰来自天目山,势若骏马奔平川。中途勒破千里足,金鞍玉镫相回旋。人言山住水亦住,下有万古蛟龙渊。道人天眼识王气,结茅宴坐荒山巅。”如今我来写径山,若是写景则远不如手机随拍更加逼真,如若写佛则自觉远未体悟。好在自来径山之作中少有佳作更鲜有词,所以便间杂个人感受,草成长短句一阕,乃取《宴山亭》为调:

 

                 《宴山亭》 

                 (径山寺) 

 

          风竹千竿,叠绿万顷,九曲重峦深嶂。

          闻道径山,野语茶香,古寺自堪寻访。

          渐老春风,意兴在、适然欣往。

          弘放。看胜境清嘉,景幽香旺。

 

          曾经几番明灭,乱云悚归鸦,庙残荒莽。

          僧落东洋,远渡禅音,钟声也添惆怅。

          依旧青山,总不绝、樵歌弹唱。

          遐想。凭寂静、虚无世相。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418-790975.html

上一篇:更轻松的沟通我们的视界
下一篇:网络吐槽:我们该做点什么?
收藏 IP: 124.160.104.*| 热度|

48 王春艳 蔣勁松 李笑月 武夷山 陈湘明 郑永军 刘艳红 史智才 魏国 袁海涛 赵美娣 陆俊茜 李学宽 肖振亚 侯沉 余昕 陈钢 贾伟 钟炳 王芳 王云才 唐小卿 潘书生 武永军 李泳 曹学斌 庄世宇 鲍海飞 李健慧 王锟 李璐 唐常杰 刘庆宽 柏舟 喻海良 徐晓 蔡庆华 王震洪 雷栗 孟津 caogentan wangqinling XY biofans anran123 yunmu xuyiganghz rosejump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9: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