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gbing80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ingbing800

博文

华冰聊专利:募投管退,专利不能少

已有 2678 次阅读 2017-2-28 09:27 |个人分类:专利|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专利, 投资项目, 募集资金, 投后管理, 资本退出

创投和专利之间,是不是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先,专利项目更有利于募资

其次,投资人也更愿意投资有专利保护的项目

再次,专利保护是投后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最后,专利保护是投资退出并获得增值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全国掀起了一波“创业创新”的大潮,与创业有密切联系的创投和与创新密切相关的专利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创业投资是以高科技创新为基础的投资行为,是私募股权投资的一种,也被称为风险投资。


专利是保护创新者利益、促进社会创新的一种法律载体。


那么,创投和专利之间,是不是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总体上说,创业投资分为4个过程,俗称“募、投、管、退”,也就是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投后管理和资本退出。


专利权的本质在于权利专有,即法律赋予的垄断权,这无形中会形成法律门槛,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技术壁垒,限制同行或竞争对手进入相同的技术领域。


笔者认为,在这4个环节中,专利都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首先,专利项目更有利于募资


在募集资金的过程中,项目方向私募投资人展示项目实力时,有专利的项目会降低投资人的风险,他们更愿意将资金交给有专利项目的投资团队管理,使管理团队更容易募集资金。


其次,投资人也更愿意投资有专利保护的项目。


对于创投机构来说,投资人看重的不是技术和产品本身,而是由技术、市场、管理团队等资源配置形成的赢利模式。


而赢利模式中,提高行业壁垒是其不可忽视的一点。


同时,根据专利信息,投资人可以找到与投资项目相关的专利,从而间接判断该项目中的技术是否具备先进性,同时判断出该项目在后续实施时是否存在侵犯他人专利权的风险,并可以根据专利技术的发明人信息,结合创业团队管理人员信息,判断核心发明人是否离职,团队是否具备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是否存在核心发明人另起炉灶的风险。


已经做好了专利布局的项目会形成自己的门槛,投资人的风险也就更低,自然更愿意投钱。




再次,专利保护是投后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投资人完成项目投资后,最关注的自然是项目的投资回报率。


对于投资人来说,更重要的是投资的项目何时会退出,以及退出时的升值空间。为了确保获得较好的投资回报,投资人一般会提供一些服务。


在此过程中,专利保护可以有效实现多类服务,如无形资产保值、寻找合适的技术合作伙伴、寻找创新人才,以及跟踪竞争对手的技术情况等。


在团队发展中,无形资产更有价值,更不易管理。


而专利保护的过程恰好是实现创新技术权利化、价值化的过程。


做好专利保护,可以将创业团队的创新技术锁定在创业企业中,这样既不会因为创业团队人员离开而流失,也可以用于阻止创业团队成员另起炉灶,有效保护投资人的利益。


在专利文献中,可以明确看到技术内容、发明人和专利权人等信息,因此,通过专利情报可以为企业寻找技术合作伙伴,如一些高校或研究所的科研团队,也可以为企业有针对性地找到专业人才,促进企业发展,同时还可以注意到竞争对手的技术研发和市场动向,做到知己知彼。



最后,专利保护是投资退出并获得增值的重要保障


我国现有的创投团队中,创业投资资本投入期一般为2年至7年,而资本退出的方式有4种,分别为公开上市、出售股权至第三方、企业家回购和清盘结算。


不管是以哪种方式退出,拥有完善的专利保护都可以成为提升企业价值的重要指标。


即使是清盘结算,创业企业留下的专利组合也可以用于收取专利许可费或变现拍卖等形式保留部分企业价值,这在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企业都有过先例,值得我国企业借鉴。


总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技术创新和资本支持对创新型企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在创投的募、投、管、退4个环节中,专利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创业者和投资人多加关注。

华冰,专利执业代理人

知乾知识产权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总经理

知乾,使创新技术更值钱!                      

公司网址:www.zhiqianip.com

联系电话:400-0303-972

010-62580655

邮箱:zq@zhiqianip.co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30980-1036542.html

上一篇:中科院发明专利周报| 2017年2月20日----26日
下一篇:除了贵点没毛病!
收藏 IP: 124.65.136.*| 热度|

3 岳雷 zhj71626 aliala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4: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