嚣张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swm27

博文

移动传感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总结(一)

已有 22977 次阅读 2011-7-4 14:25 |个人分类:学习之路|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路径规划, 移动传感器, 移动机器人, 可视图法, 自由空间法

根据对环境信息掌握的程度将其分为2种 :基于环境先验完全信息的全局路径规划,又称静态或离线规划;基于传感器信息的局部路径规划,又称动态或在线路径规划。

一.            全局路径规划

其主要方法有:可视图法,自由空间法,最优控制法,栅格法,拓扑法,神经网络法等。

1).            可视图法

可视图法视移动机器人为一点,将机器人、目标点和多边形障碍物的各顶点进行组合连接,并保证这些直线均不与障碍物相交,这就形成了一张图,称为可视图。由于任意两直线的顶点都是可见的,从起点沿着这些直线到达目标点的所有路径均是运动物体的无碰路径。搜索最优路径的问题就转化为从起点到目标点经过这些可视直线的最短距离问题。运用优化算法,可删除一些不必要的连线以简化可视图,缩短搜索时间。该法能够求得最短路径,但假设忽略移动机器人的尺寸大小,使得机器人通过障碍物顶点时离障碍物太近甚至接触,并且搜索时间长。切线图法和Voronoi图法对可视图法进行了改造。切线图用障碍物的切线表示弧,因此是从起始点到目标点的最短路径的图,即移动机器人必须几乎接近障碍物行走。其缺点是如果控制过程中产生位置误差,移动机器人碰撞的可能性会很高。Voronoi图法用尽可能远离障碍物和墙壁的路径表示弧。由此,从起始节点到目标节点的路径将会增长,但采用这种控制方式时,即使产生位置误差,移动机器人也不会碰到障碍物。

2).            拓扑法

将规划空间分割成具有拓扑特征子空间,根据彼此连通性建立拓扑网络,在网络上寻找起始点到目标点的拓扑路径,最终由拓扑路径求出几何路径。拓扑法基本思想是降维法,即将在高维几何空间中求路径的问题转化为低维拓扑空间中判别连通性的问题。优点在于利用拓扑特征大大缩小了搜索空间。算法复杂性仅依赖于障碍物数目,理论上是完备的。而且拓扑法通常不需要机器人的准确位置,对于位置误差也就有了更好的鲁棒性;缺点是建立拓扑网络的过程相当复杂,特别在增加障碍物时如何有效地修正已经存在的拓扑网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3).            栅格法

将移动机器人工作环境分解成一系列具有二值信息的网格单元,多采用四叉树或八叉树表示,并通过优化算法完成路径搜索。该法以栅格为单位记录环境信息,有障碍物的地方累积值比较高,移动机器人就会采用优化算法避开。环境被量化成具有一定分辨率的栅格,栅格大小直接影响环境信息存储量大小和规划时间长短。栅格划分大了,环境信息存储量小,规划时间短,但分辨率下降,在密集环境下发现路径的能力减弱;栅格划分小了,环境分辨率高,在密集环境下发现路径的能力强,但环境信息存储量大,规划时间长。

栅格法 是由wEHowden1968年提出的。栅格法将机器人工作环境分解成一系列具有二值信息的网格单元,工作空间中障碍物的位置和大小一致,并且在机器人运动过程中,障碍物的位置和大小不发生变化。用尺寸相同的栅格对机器人的二维工作空间进行划分,栅格的大小以机器人自身的尺寸为准。若某个栅格范围内不含任何障碍物,则称此栅格为自由栅格;反之,称为障碍栅格。自由空间和障碍物均可表示为栅格块的集成。栅格的标识方法有两种:直角坐标法和序号法。多采用四叉树或八叉树表示工作环境,并通过优化算法完成路径搜索。该方法以栅格为单位记录环境信息,栅格粒度越小,障碍物的表示越精确,但同时会占用大量的存储空问,算法的搜索范围将按指数增加。栅格的粒度太大,规划的路径会很不精确。所以栅格粒度的大小的确定,是栅格法的主要问题。

4).            自由空间

自由空间应用于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采用预先定义的如广义锥形和凸多边形等基本形状构造自由空间,并将自由空间表示为连通图,通过搜索连通图来进行路径规划。自由空间的构造方法是:从障碍物的一个顶点开始,依次作其它顶点的链接线,删除不必要的链接线,使得链接线与障碍物边界所围成的每一个自由空间都是面积最大的凸多边形:连接各链接线的中点形成的网络图即为机器人可自由运动的路线。其优点是比较灵活,起始点和目标点的改变不会造成连通图的重构,缺点是复杂程度与障碍物的多少成正比,且有时无法获得最短路径用栅格法建模受到了空间分辨率和内存容量的矛盾限制。而自由空间法建模,解决了这一矛盾。但自由空间法的分割需构造想象边界,想象边界本身具有任意性,于是导致路径的不确定性。

5).            最优控制法

在确定的空间里,二维平面上的一条边界可由方程来描述。那么,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从起点到终点的众多路径里,有障碍物的路径是不允许机器人通过的。这些路径可以作为约束条件,由数学表达式表示。非完整移动机器人通过适当的变换,可将其转化为链式形式。因此,通过选择适当的控制量就可以驱使机器人从一个位置运动到另一个位置。

6).            神经网络法

可视图法缺乏灵活性,且不适用于圆形障碍物的路径规划问题。神经网络法用于全局路径规划可以解决以上问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1551-462159.html

上一篇:NS2仿真过程中nam动画保存成gif格式动画
下一篇:移动传感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总结(二)
收藏 IP: 218.23.10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9: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