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人关心的话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pzeng 写“正能量”博客,做“富营养”科普

博文

以毒攻毒:白血病靶向治疗之谜 精选

已有 14297 次阅读 2013-2-15 08:06 |个人分类:科普集萃|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白血病, 三氧化二砷, 维甲酸

对于肿瘤这个领域,我不算太外行,但我是研究青蒿素抗肿瘤的,目前手头就有一个肿瘤干细胞的基金课题在做。对于三氧化二砷和维甲酸,过去只零星看过一些文献,没有亲自介入相关研究,仍然是“门外汉”。不过,我对三氧化二砷和维甲酸的作用机理很感兴趣,尤其是对这两种药物作用于白血病细胞的分子靶点,我更是十分好奇。

 我不是临床医生,而是基础研究人员,不仅仅关心药物的疗效,更喜欢“玩”药理与毒理,特别是在分子水平上。从现有文献来看,三氧化二砷和维甲酸的分子靶点似乎不少,其中三氧化二砷的靶点几乎无所不包(http://cancerres.aacrjournals.org/content/62/14/3893.full.pdf+html)。可是,它们却只对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特效,而对其他类型的白血病,要么疗效较低,要么没有疗效。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我反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三氧化二砷和维甲酸能专门对付某种白血病,这种白血病细胞中是否存在两种药物特异结合的分子靶点?在了解三氧化二砷和维甲酸作用的分子机理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白血病的成因。只有懂得分子病理,才能懂得分子药理。

 我历来主张边科普、边学习,更重要的是边请教、边进步。因此,本文仅介绍该领域的“一鳞半爪”,必然会“以偏概全”、“挂一漏万”,也一定存在诸多疏漏和谬误,恳请行家不吝赐教,在此先表谢意!

一、白血病的分子病理学 

白血病俗称“血癌”,在肿瘤形态分类上相对于实体瘤而言属于非实体瘤。白血病是一大类疾病的统称,根据其发病方式(急性、慢性等)和细胞类型(粒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等)可以分成若干亚型。白血病的分类十分复杂,分类系统有很多,至今也没有统一标准。不同类型的白血病对各种治疗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因而白血病的诊断和分型在指导临床治疗上具有特殊意义。

1、白血病的染色体结构变异

除了症状表现及血液学指标异常外,白血病最显著的细胞学特征就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其中最常见的是染色体易位,即一条染色体的一个片段与另一条染色体的末端相连,其后果是激活癌基因而致癌。不过,导致染色体变异的确切原因还不清楚,但已知大部分均来自骨髓的体细胞突变。

以下列举几种白血病及其亚型的染色体结构异常,主要包括易位(t)和倒转(i),括号中的数字表示涉及的染色体编号。此外,还有染色体数目异常,如单体、三体等。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t(9:22)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M1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成熟型)t(9:22)

M2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t(8:21)

M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t(15:17)

M4 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 i(16)

M5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t(9:11)

M1,M2,M4 t(6:9)

M1,M2,M4,M5,M6 5号单体、7号单体、8号三体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t(11:14)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t(9:22)

急性B细胞白血病 t(8:14);t(2:8);t(8:22)

急性T细胞白血病 i(14);t(14:14)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占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的7%-27%,其中欧美各国为5%-15%,中国为12%-23%,拉美国家为15%-27%。95%以上的APL患者都具有特征性的t(15:17)易位染色体。

 2、白血病的融合基因形成

 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为例,22号染色体的一个大片段与9号染色体末端相连,结果产生一条更大的9号染色体和一条更小的22号染色体(费城染色体)。于是,22号染色体的BCR基因与9号染色体的ABL基因融合,形成BCR-ABL融合基因。

 

同样,APL的15号染色体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基因通过易位与17号染色体的维甲酸受体α(RARA)基因融合,形成PML-RARA融合基因。

 

二、三氧化二砷与维甲酸的分子药理学

现以三氧化二砷即亚砷酸(ATO)和反式维甲酸(ATRA)为例,介绍这两种药物用于白血病靶向治疗的分子机制。

1、靶向融合基因

ATRA为靶向治疗APL的一线药物,它能降低PML-RARA的活性,改变其构型与定位,启动早幼粒细胞分化成熟。ATO也可靶向PML-RARA,降解PML,一般用于复发APL。BCR-ABL具有很强的酪氨酸激酶活性,而格列卫可抑制其活性。ATO也能降低BCR-ABL活性,可与格列卫合用产生协同作用。

2001年由张亭栋、王振义、陈赛娟和陈竺等共同发表于Oncogene的一篇论文指出,ATO对白血病有双重作用,高浓度(0.5-2.0微摩)诱导细胞凋亡,低浓度(0.1-0.5微摩)诱导细胞分化。ATO在较宽的浓度范围(0.1-2.0微摩)内可降解PML-RARA蛋白。此外,ATO与ATRA有协同作用。

2010年由陈赛娟和陈竺等联名在Science发表了一篇论文,文中说ATO能直接结合于PML-RARA及PML的RBCC结构域中锌指的半胱氨酸残基,诱导PML寡聚体化,促进其与小泛素样蛋白修饰物(SUMO)结合酶UBC9的相互作用,由此增强PML-RARA的SUMO介导泛素化及蛋白酶体指导降解作用。

ATO还能通过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通路减少甲状腺素沉默介导因子(SMRT)的磷酸化,快速抑制SMRT共抑制物与PML-RARA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诱导细胞分化。

ATRA不仅能使转录共抑制因子与PML-RARA及RARA分离,还可以通过特异的蛋白降解途径促使PML-RARA降解,让POD结构恢复正常,使受阻遏的基因转录得以解除。

2、靶向凋亡因子

ATRA可降低抗凋亡因子BCL-2的活性,ATO则降低另一种抗凋亡因子BCL-XL的活性,两者都能促进细胞凋亡。

ATO还能作用于氧化还原系统,通过一个复杂的电子传递网络诱导氧化应激和促进细胞凋亡。

ATO可直接作用于线粒体,使之释放细胞色素C,激活Caspase-9和Caspase-3而引起细胞凋亡。此外,还可通过阻遏过氧化物降解、激活JNK激酶、上调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等方式促进细胞凋亡。

3、靶向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可上调内皮细胞表达生存素和XIAP等抗凋亡因子表达,ATRA可抑制VEGF和血管生成,从而间接降低生存素和XIAP水平。ATO可直接降低XIAP水平。

4、靶向信号转导

ATRA能抗IL-6,抑制Stat活性,干扰Jak-Stat信号转导,从而抑制肿瘤发生和扩散。

据我的理解,ATRA和ATO既是多靶点作用药物,又是单靶点作用药物。我认为,在高浓度时为多靶点作用,结果导致白血病细胞及正常细胞发生凋亡,这与普通抗肿瘤药没有显著不同;相反,在低浓度时为单靶点作用,结果导致白血病细胞分化成为正常白细胞,白血病有所好转。这种现象恰好印证了“物极必反”的道理。

我进一步推论,含PML-RARA融合基因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好转是由于ATO及ATRA诱导细胞分化的结果,因而具有很好的疗效;其他类型的白血病用ATO及ATRA治疗与其他凋亡诱导药物无异,因此疗效不佳。我还相信,凡是存在染色体易位的白血病类型,除非“脱胎换骨”进行骨髓移植,否则其骨髓中的体细胞突变将会终生传递下去,不管用哪种药物都不可能完全治愈,尽管可以延长生命周期并改善生活质量。

 

附:

 

有关三氧化二砷抗白血病作用机理的部分文献

JNCI J Natl Cancer Inst-1998-ShaoRosenauerDavisonMiller-124-33.pdf

Blood-1996-Chen-1052-61.pdf

1204762a.pdf

921430.pdf

1756-8722-3-28.pdf

1476-4598-10-142.pdf


 



三氧化二砷发现权之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1238-661796.html

上一篇:用维甲酸治疗白血病是否中国人原创?
下一篇:青蒿素背后的故事(1)——专利之“痛”
收藏 IP: 219.130.237.*| 热度|

28 戴德昌 罗德海 李竞 孙根年 乔中东 邝志和 茹永新 马建敏 张业明 唐凌峰 薛宇 贾伟 张南希 孙学军 徐晓 印大中 孙金鹏 李土荣 徐向田 聂广 朱建裕 吴国胜 zhanghuatian crossludo wliming biofans seekerscience ddser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8: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