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韩春雨的科研成果原创性成立,专利申请进行中

已有 4078 次阅读 2016-5-29 08:07 |个人分类:今日热点|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国科研人员的专利竞争、专利保护、专利情报的意识淡薄,专利知识不够,科技管理部门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科技成果的专利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

许培扬博文   韩春雨基因编辑技术研究成果的检索结果与查新结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979005.html

热度 1 2016-5-22 14:22我对韩春雨团队发明的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进行了数据库检索查新,检索结果和查新结论如下。 5月2日,韩春雨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成果。他的团队发明了 ...505 次阅读|1 个评论

金拓  韩春雨的基因编辑方法的专利可授权性粗读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0942&do=blog&id=980983

从韩春雨诺奖级项目说起:谈专利的重要性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举报

  

  近几天,韩春雨副教授在Nature Biotech发表重大原创成果的报道抢占了很多媒体的头条,让众人称赞。很多研究人员认为韩春雨报道的NgAgo-gDNA技术更适合人类基因组编辑,将有可能超越CRISPR-Cas9技术。出于专业兴趣,作者检索了韩春雨的专利,发现了一些问题,在此提出来供研究人员参考。

  韩春雨和John van der Oost都在nature发表了论文

  先看一下韩春雨从产生研究想法到《Nature Biotech》报道其研究成果的整个过程。

  韩春雨对NgAgo的研究受Wageningen University(荷兰)的范德欧斯特研究组(John van der Oost)在《Nature》杂志上发表的文章《DNA-guided DNAinterference by a paokaryotic Argonaute》启发,该文章介绍了TtAgo(Thermus thermophilus Argonaute)能以DNA为模板切DNA。

  受到van der Oost的启发,2014年上半年,韩春雨团队开始着手实验,2个月之后,得出NgAgo可以做基因编辑工具。初步获得实验结果之后,韩春雨向《科学》杂志进行了投稿,在《科学》杂志审稿期间,韩春雨课题组不断对实验结果进行完善。2014年秋天,浙江大学沈啸也开始参与这项工作。经过《科学》杂志小半年的审稿,韩春雨的投稿最终被拒,估计这个时间大约在10月份。在补充了实验内容之后,2015年6月3日实验论文改投到《自然生物技术》,9个月之后,也就是大概2016年2月文章被接收,2016年5月2日在线发表。从开始研究,到论文见刊,前后大约两年的时间。

  另外,要介绍一下John van der Oost。

  John van der Oost目前就职于荷兰Wageningen University,2005年即开始研究CRISPR领域,是早期CRISPR的研究成员,与张锋和Jennifer Doudna都有合作,最新公开的专利显示John van der Oost也在Caribou Biosciences公司的发明人名单当中,该公司由Jennifer Doudna创建。

  John van der Oost研究组的文章《DNA-guided DNAinterference by a paokaryotic Argonaute》,投稿时间是2013年7月30日,发表于2014年2月16日。

  韩春雨和John van der Oost都申请了专利

  先看John van der Oost围绕TtAgo申请且已公开的专利:

  

  再看韩春雨申请的专利:

  

  同样是在基因编辑领域的研究,同样成果都在世界顶级期刊发表。但是,对技术成果的保护却让人感觉意外。韩春雨的成果优于van der Oost的成果,但是,直到第二次投稿半年后才申请专利,专利发明人有两个,且第一发明人为浙江大学沈啸,还没有申请国外专利。而相比之下,van der Oost在投稿之前就申请了专利,且之后还进行了PCT国际申请。我想基因编辑领域关于CRISPR-Cas9的权属之争应该无人不晓,在这种情况下,这么重要的成果仍旧没有进行积极的专利布局。这反映的是我国研究人员对科研成果的态度和观念还停留在实验室,没有考虑市场应用,以及成果能给社会和人类带来什么样的福利。

  因此要提醒

  1、发表论文了不等于你拥有了该项技术的所有权。我国诺奖得主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药物举世闻名,但是该药物只进行了论文公开,而没有进行专利保护,国际药企可以任意使用青蒿素技术进行营利。这里不讲专利法规,请记住,有好的技术请先进行专利保护。

  2、尽管申请专利了,但是不同的专利撰写人员,写出的专利水平参差不齐。暂不论权项布局合不合理,相比于van der Oost的20多项权利要求韩春雨发明的专利只有8项权利要求,本人在2011年参与过基因药投资项目,与国外类似动辄就几十上百项权利要求比,如此重要的技术仅有8项权利要求是远远不够的。专利质量的好坏对于后续实施和维权至关重要。

  3、对于合作研发,当事人一定要约定好权属问题。对于韩春雨团队申请的专利,发明人来自两个高校,但是申请人只有一个,如果没有约定好,可能会对后续实施产生影响。且该专利许可费用如何分配,都是需要讨论的问题。

  4、专利转化运用并不简单,相反非常复杂且成本很高。很多科研人员不仅不愿意对专利申请事物投入足够的精力和费用,而且更不愿意对专利转化运用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其实,专利转化的要求非常高,不仅需要相关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沟通、管理、谈判等诸多知识和技能,而科研单位和大学很少有这类人才。所以,并不是技术好就能转化,要找专业的团队。

  医谷链

http://mt.sohu.com/20160516/n449766484.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980951.html

上一篇:韩春雨的事迹鼓舞青年科研人员
下一篇:衷心感谢美国哈佛大学何院士关心中国学子
收藏 IP: 192.168.0.*| 热度|

3 刘立 蔡小宁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7: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