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生命科学大数据

已有 2950 次阅读 2013-5-7 07:04 |个人分类:数据科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生命科学和科技的交融——投资机构押注的下一个大趋势

生命科学和科技的交融——投资机构押注的下一个大趋势

“我认为21世纪最具价值的创新,将是生命科学和科技的交融(The intersection of biology and technology)。一个全新的世界正在我们眼前,缓缓拉开帷幕。” ——Steve Jobs,2010

硅谷知名的天使投资机构 SV Angel 的管理总监 David Lee 在其博客中表示,SV Angel 未来将重点关注以软件方式(software-first approach)切入人体生物学、医学研究以及疾病治疗的健康领域创业公司。和 Steve Jobs 在 10 年发表的观点不谋而合。

Lee在他的博客中写道

“SV Angel 一直在关注那些有可能影响未来世界的前沿领域,比如实时数据、O2O 业务、社会化电商、协作消费、在线教育以及物联网。这些都是我们投资的重点对象。

而如今,我们看到了下一个机会广阔的投资方向,即通过结合软件和生物学进行创业的公司。以前学术界有一个名词,叫‘健康信息学’(Health Informatics),可以用来概括我们关注的这个领域。但我的理解和传统解释还略有出入,按照我自己的思路,Health Informatics 是通过软件方式(比如移动设备上的应用),来收集人体健康数据,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进而为医学研究提供参考,最终服务于临床医疗的一个新兴领域,它包涵了人体、精神以及情感三个层面。

至于什么是健康信息学的催化剂?我认为是健康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这两个过程中的技术突破。

从健康数据的采集层面来说,政策的推动作用不可小觑。被称作‘奥巴马医改’(Obamacare)的医改政策,促使医生和政府合作,放弃传统的问诊方式,而逐渐把问诊、处方以及治疗都迁移到以软件为解决方案的网络中。估计到 2024 年左右,所有的医院就将全部实现电子录入,不再用纸张记录医疗信息。

除政策催化因素外,分子层面的技术突破也是健康数据爆发的一大动因。基因测序技术的成本正直线下降,从前全基因组测序的成本高达 100 万美元,而现在只要 8000 美元或者更低,其滑落速度甚至五倍于摩尔定律。奥巴马总统目前还在推动人类脑部结构的探测和描绘计划,和 1990 年基因组测序发端的情景几乎一样。一旦在这个方面有所进展,这些‘线下’的数据将被搬到网络中,接受信息化的过程。

众所周知,Google 曾推动一大批计算机科学家将传统广告业的问题转化为计算机可以分析并提供解决方案的问题,而我们希望在健康信息学领域效法当初的 Google。

SV Angel 已经和该领域中的多位投资人和企业建立了合作,包括了Counsyl、Benchling、Practice Fusion、ElationEMR、DNA Nexus、Medisas、Comprehend Systems以及Flatiron。Counsyl 可以算是业内标杆的一个企业,它的创始团队有着深厚的计算机科学背景,从纯互联网企业开始走到现在已有自己的硬件实验室。其 CEO Ramji Srinivasan 给了我们许多中肯的建议。

而在 Newtown 枪击案中痛失爱子的 Jeremy Richman 和 Jennifer Hensel 教授,也给了我们不少启发。他们成立的 Avielle 基金利用科学技术研究为何这次的枪击案会发生。他们启示我们利用从生物医学研究、生物信息以及大脑研究层面去推断此次枪击案的生物学解释,从‘why’和‘how’两个维度去理解这个案例。

我本人也曾经受过癌症的折磨,这使我更坚定了促进健康信息学发展的决心。我知道今天的科学家比以往任何时候对基因突变可以解释癌症的发生这一论调更有信心。而类似 Google、PayPal 和 Palantir 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将在诸如癌症这样的慢性疾病的监测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令癌症的探测成为可能。

所以我们并不只站在投资回报的单一维度看待健康信息领域的创业,从其对人类产生的巨大价值来说,我们做好长期关注这一领域的准备。而我认为那些年轻的创业者和极客们,可以在这一市场中引领潮流。”

相关阅读:

IT与BT的结合 Google投资的生命科学项目盘点

谷歌投资选择背后的生物产业走向

http://www.bio360.net/news/show/5077.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687359.html

上一篇:全国H7N9禽流感129例,死亡31人,康复42人 5月6日
下一篇:医学家与医学史 5月6日 7日
收藏 IP: 222.35.21.*| 热度|

2 孙学军 李伟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6: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