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li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nglie

博文

欢迎你来数学圈!

已有 5050 次阅读 2009-11-17 08:32 |个人分类:数学|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说明】两年前出版的《数学圈》重印了,借机会把我为《数学圈丛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写的序言贴出来,欢迎更多的同学有空去转一圈儿:
 
欢迎你来数学圈!那是我们熟悉而陌生的园地。
 
我们熟悉它,因为几乎每个人都走过多年的数学路,从123走到6月6(或7月7),从课堂走进考场。然后,我们把它留给最后一张考卷,解放的头脑,不再为它留一点儿空间。我们也陌生,模糊的记忆里,是残缺的公式和零乱的图形,是课堂的催眠曲,是考场的蒙汗药……去吧,那些被课本和考卷异化和扭曲了的数学;忘记那一朵朵恶之花,我们会能迎来新的百花园。
 
“数学圈丛书”请大家走进数学圈,也走近数学圈子里的人。这是一套新视角下的数学读物,它不为专门传达任何具体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而以“非数学的形式来普及数学”,着重宣扬数学和数学家的思想和精神。它的目的不是教人学数学,而是改变人们对数学和数学家的看法,把数学融入大众文化,回到人们的生活。读这些书不需要智力竞赛的紧张,而是要一点儿文艺欣赏的平和。你可以怀着360样心情来享受数学,经历它的趣味和生命,感悟符号背后的情感和人生。
 
没有人怀疑数学是文化的一部分,但诺大的“文化”,却往往将数学排除在外。当然,从人数来看,数学家在文化人中顶多占一个测度为零的空间。但是,数学的每一点进步都影响着整个文明的根基。借一个历史学家的话说,“有谁知道,在微积分和路易十四时期的政治的朝代原则之间,在古典的城邦和欧几里得几何之间,在西方油画的空间透视和以铁路、电话、远距离武器制胜空间之间,在对位音乐和信用经济之间,原有深刻的一致关系呢?”(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导言》)所以,数学不在象牙塔,就在身边。上帝用混乱的语言摧毁了石头的巴比塔,而人类用同一种语言建造了精神的巴比塔,那就是数学。它是艺术,也是生活;是态度,也是信仰;是最复杂的简单,也是最单纯的完美。
 
数学是生活。当然,我们的意思不是说生活离不开算术,技术离不开微积分;而是说数学本身也能成为大众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很多人感觉数学枯燥无味,是因为他把数学从生活中赶走了。当你发现一个小公式也像一首小诗那么多情的时候,还忍心把它忘记吗?大家能享受“诗意的生活”,从这点说,数学是一样的。
 
数学的生活很简单。如今流行着很多深藏“大道理”的小故事,那些道理多半取决于讲道理的人的态度和立场。它们是多变的,因为多变而被随意扭曲,因为扭曲而成为多样选择的理由。在所谓“后现代”的今天,似乎一切东西都成为多样的,人们像浮萍一样漂荡在多样选择的迷雾里,起码的追求也失落在“和谐”的“中庸”里。数学能告诉我们,多样的背后存在统一,极端才是和谐的源泉和基础。从某种意义说,数学的精神就是追求极端,它永远选择最简的、最美的,当然也是最好的。数学决没有圆滑的道理,也不为模糊的借口留下一点儿空间。
 
数学生活也浪漫。很多人怕数学抽象,却喜欢抽象的绘画和怪诞的文学。可见抽象不是数学的罪过。艺术家的想象力令人羡慕,而数学家的想象力更多。希尔伯特说过,如果哪个数学家一旦改行做了小说家(真的有),我们不要惊奇——因为那人缺乏足够的想象力做数学家,却足够做一个小说家。懂一点儿数学的伏尔泰也感觉,阿基米德头脑的想象力比荷马的多。我们认为艺术家最有想象力,那是因为我们自己太缺乏想象力。
 
数学是明澈的思维。生活里的许多巧合——那些常被有心或无心地异化为玄妙或骗术的巧合,也许只是自然而简单的数学结果。以数学的眼光来看生活,不会有那么多的模糊。有数学精神的人多了,骗子(特别是那些穿戴着科学衣冠的骗子)的空间就小了。无限的虚幻能在数学找到最踏实的归宿,它们“如龙涎香和麝香,如安息香和乳香,对精神和感观的激动都一一颂扬。”(波德莱尔《恶之花•感应》)
 
数学是奇异的旅行。数学在某个属于它们自身的永恒而朦胧的地方,在那片朦胧的土地上,我们已经看到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度,三条中线总是交于一点而且三分每一条中线;在那片朦胧的土地上,还存在着无数更令人惊奇的几何图形和数字的奇妙,等着我们去和它们相遇。
 
数学是纯美的艺术。数学家像画家和诗人,都创造“模式”,不过是用思想来创造,用符号来表达。数学的思想,就像画家的色彩和诗人的文字,以和谐的方式组织起来。数学的世界里没有丑陋的位置。在数学家的眼里,自己笔下的公式和符号就像希腊神话里的那位塞浦路斯国王,从自己的雕像看到了爱人的生命。在数学里,在那比石头还坚硬的逻辑里,真的藏着数学家们的美的追求,藏着他们的性情和生命。
 
数学是精神的自由。惟独在数学中,人们可以通过完全自由的思想达到自我的满足。不论王摩诘的“雪地芭蕉”还是皮格马利翁(Pygmalion)的加拉提亚(Galatea),都能在数学中找到。数学没有任何外在的约束,约束数学的还是数学。
 
数学是永不停歇的人生。学数学的感觉就像在爬山,为了寻找新的山峰不停地去攀爬。当我们对寻找新的山峰不再感兴趣,生命也就结束了。
 
不论你是不是知道一点儿(或很多)数学,都可以走进数学圈,孔夫子说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君子乐之”,就走进了一种高远的境界。王国维先生讲人生境界,是从“望极天涯”到“蓦然回首”,换一种眼光看,就是从无穷回到眼前,从无限回归有限。而真正圆满了这个过程的,就是数学。来数学圈走走,我们也许能唤回正在失去的灵魂,找回一个圆满的人生。
 
1939年12月,怀特海在哈佛大学演讲《数学与善》中说,“因为有无限的主题和内容,数学甚至现代数学,也还是处在婴儿时期的学问。如果文明继续发展,那么在今后两千年,人类思想的新特点就是数学理解占统治地位。”这个想法也许浪漫,但他期许的年代似乎太过久远——他自己曾估计,一个新的思想模式渗透进一个文化的核心,需要1 000年——我们的希望是,这个过程会快一点儿,更快一点儿。
 
最后,我们借从数学家成为最有想象力的作家的卡洛尔笔下的爱丽思和那只著名的“柴郡猫”的一段充满数学趣味的对话,来总结我们的数学圈旅行:  
“你能告诉我,我从这儿该走哪条路吗?”
 
“那多半儿要看你想去哪儿。”猫说。
 
“我不在乎去哪儿——”爱丽思说。
 
“那么你走哪条路都没关系,”猫说。
 
“——只要能到个地方就行,”爱丽思解释。
 
“噢,当然,你总能到个地方的,”猫说,“只要你走得够远。”  

 


AAlice与Cheshir会笑的猫。http://www.booksillustrated.com/UserFiles/Alice%20&%20the%20Cheshire%20Cat.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992-271574.html

上一篇:数学家与猫
下一篇:科学的发现与构造
收藏 IP: .*| 热度|

5 苏鹏程 ants chouchoujj rain1971 lf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2: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