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li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nglie

博文

实验与模型的答辩 精选

已有 7299 次阅读 2018-3-29 09:02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最近看了几个基金申请,几篇抽检的博士论文,听了几个毕业(预)答辩,都属地学领域,有理论的、工程的,还有“实验研究”,小学科不同,大问题却惊人相似——现象、问题、实验和理论之间,几乎看不到“必然的联系”,每方面都做些事情,套公式做数学物理的习题,用小实验的数字玩儿统计画曲线,最后回到选题的目标上玩儿文字跑圈游戏,没见任何明确的结果——不管理论的还是实践的。

    对模型和实验,我有两个问题:

    1)假如已经有了那么多的模型,你也在研究背景里罗列了那么多的公式,那它们对你的问题有没有用呢?如果有,而且人家已然解决了问题,那你的事儿有么用呢?是检验它、修正它还是否定它?你只字不提,不做褒贬,只是偶尔顺手借一两个来推演几页,写几行公式,算是“理论研究”,而公式也没给出具体情形下的结果,是玩儿课堂游戏吗。

    2)你实验做了那么多,数据也那么多,曲线也那么多,但都不过是一些数字的图表形式,特定的实验结果能推广到一般情形吗?有什么限制条件?拟合曲线的参数是普适不变的还是会随什么变?怎么变?你的实验与那么多的模型理论有什么关系?你前面也“理论研究”了,它们之间有关系吗?

    对这两个问题没有感觉,就等于刚上完牛顿老师的课,就去重复伽利略的实验,还认真记录了十三页的数字,花在坐标上显示几秒钟的时候小球滚到哪儿了……

    至于实验与现象是否“相似”,“理论研究”中的数学物理细节,都暂时可以不问了。

    当然,尽管有这些问题,同学的工作还是认真的,分量也是足够的,完全满足学位论文的要求,同意通过答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992-1106244.html

上一篇:帘外春色
下一篇:过福大
收藏 IP: 210.75.233.*| 热度|

25 陈可 何培龙 郭战胜 武夷山 钟卫 黄永义 汪啸 周春雷 李学宽 郑新奇 钟炳 刘全慧 胡涛 张云 刘明超 吴斌 杜胜武 刘军 李宇斌 曹俊兴 尤明庆 罗鸿幸 zjzhaokeqin liyou1983 dulizhi9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0: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