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睹文生情:恭贺《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创刊30周年

已有 3860 次阅读 2021-2-24 20:23 |个人分类:谈情说爱|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今年4月,是《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创刊30周年的日子。刚才看到杂志公众号的“2021年第2期导读”,倍感兴奋。杂志进步了,无论内容与形式,都与3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晓东院长当记首功,秀惠主任及编委会同仁功不可没。

大约是1990年8月的一天,我从传染科来到湖北中医学院脏象肝病研究所细胞室,与王伯祥教授第一次正式会面。他从所办公室刚开完会过来,进门第一句话就是:“要钱还是要人,你说!”他风风火火的办事风格,一下子就把我征服了。因为事先万永红学弟已经多次向他推荐了我,肯定是吹捧有加。那时候,我研究生(温病学专业)毕业分配到附属医院传染科已经两年了,正在做科室的住院总兼秘书。当时就是所谓“人往高处走”,想给自己找个大一点的平台。

接着,我就说了自己的打算:(1)筹办一份杂志(那时候只有《临床肝胆病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肝脏》等杂志均未问世);(2)编写一部《中医肝胆病学》的专著;(3)参与国家攻关课题的研究。“好的,你们杨主任的事情,我来联系,你不操心。”王老师满口答应,“到研究所后,你直属我领导,每天早晨上班前到我家里报到,说说每天的工作安排。”

没几天,我就收到了人事科院内调动的通知,前往研究所报到。我后来才得知,他转了2万元科研经费给杨培明主任,并交换了一位同济毕业的年轻医生到传染科上班。从此,我一方面联系相关专家组成编委会(王老师提供联系方式,那时候主要通过写信跟专家联系)并组稿(正式申报需要试刊),一方面跑学院科研处、省教委、省科委申请杂志创办事宜,同时与柯新桥等诸位仁兄筹备《中医肝胆病学》(1992年5月出版,1300千字)的编写工作。

不久,王老师跟学院新建成的图书馆五楼要了一间明亮的办公室,并定制了四个书桌和六个书柜等办公设施,将他的同学、研究所退休主任谌怡逊老师返聘到编辑部做编务工作,我也联系《湖北中医杂志》编辑部的老师帮助我们编辑“创刊号”及以后各期杂志。直至姚昌绶老师调过来,以及杨勤建韦怡彭萌等同学加入,杂志逐渐走上正规。

1991年4月,中国科协在广州举办“病毒性肝炎全国攻关课题结题会议”(参会代表500人左右),正好我们的创刊号发行,我们搬了几捆杂志并在宾馆组织召开了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当时肝病学界的大家田庚善、王宝恩、汪承柏、汪俊韬、崔振宇、巫善民、李绍白等都如数到会。印象深刻的是会议期间,田庚善老师还念念不忘地跟汪承柏老师说,“汪主任,为什么你的赤芍(治疗重肝)疗效那么好,我们在临床上怎么都验证不了?”弄得汪老师颇为尴尬。

随后在下半年,中国中西医结合肝病专业委员会在成都举行“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可能是第三届或第四届),我也将第1-2期杂志各带了一捆,到会议上散发,同时与刘平、杨大国两位年龄相仿的兄长成为终生朋友。

转眼间,三十年岁月如烟。虽然我在21年前离开编辑部和研究所,但看到杂志在各位的努力下越办越好,也顺利从创刊的季刊发展到1994年的双月刊以及今年的月刊,内心充满了高兴:三十而立,祝杂志越办越好,中西医结合肝病事业兴旺发达!

附告各位,再版《中医肝胆病学》(1992年初版,1996年扩充为2000千字的《肝胆病中医防治大全》在中国台湾出版,2000年改为1350千字的《中西医结合肝胆病学》在国内初版)是王伯祥老师多年的愿望,期盼后来者能够助其实现,在此特别拜托!

 

附:导读|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1年第2期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今天

1.jpg


中西医结合肝病领域唯一的一份国际标准的专业学术期刊

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以“基础与临床并重、普及与提高兼顾、中医与西医结合”为办刊宗旨


专论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现状与中医药“免疫孵育”策略的实践*

叶永安1,2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北京,100700) 2.北京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

慢性乙型肝炎是关系中国民生的重大传染性疾病,针对该病的中药及西药抗病毒治疗各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局限性。近年学界对治疗策略和终点选择有新观点,强调宿主免疫因素在转归中的主导作用,并对有限疗程的抗病毒治疗持更开放的态度。中医药“免疫孵育”策略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团队在“十五”期间构想,依托 “十一五”课题首次临床验证,并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完善的治疗策略,可服务于提升宿主免疫控制水平及降低停药复发的关键临床问题。本文对治疗的国际前沿、关键瓶颈等热点话题进行讨论,并回顾“免疫孵育”策略的发展历程,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引证本文 叶永安.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现状与中医药“免疫孵育” 策略的实践[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1,31(2):97-101.

专题约稿

列线图预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死亡风险的临床研究*

周 超 宫 嫚1△ 张 宁 何婷婷 孙克伟 张振刚3 李瀚 李秀惠 杨宏志 李    周小舟 毛德文10 过建春11 卓蕴慧12 王宪波13 邓 欣14 王介非15 曹武奎16 张淑琴17 张明香18 李 筠1△ 

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病医学部中医肝病科 (北京,100039) 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3.华中科 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4.湖北省中医院 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6.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7.福建医科大学孟超 肝胆医院 8.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 9.深圳市中医院 10.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1.杭州市西溪医院 12.上海 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1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14.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15.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16.天津 市第二人民医院 17.吉林省肝胆病医院 18.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

本研究以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优化研究”入组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2∶1分为 训练集、测试集。在训练集人群中建立死亡风险模型并通过 Cox 回归分析,在测试集中验证模型的区分度与一致性,分析其潜在的影响因素,筛选影响疾病预后的 关键因素,从而构建HBV-ACLF的预后模型。得出结论,以年龄、总胆红素、国际标准化比值、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低钠血症、血小板计数等7个关键因素构建而成的列线图,在预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死亡风险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引证本文  周超,宫嫚,张宁,等.列线图预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死亡风险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1,31(2):102-107.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四逆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作用机制*

李 硕1,2 李小科1,2 甘大楠1,2 张嘉鑫1,2 梁亦骏1,2 叶永安1,2△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脾胃病科 (北京,100700) 2.北京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

本研究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得四逆散的有效成分预测靶点和 CHB 的治疗作用靶点,运用 Cytoscape 将交集靶点绘制成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图,采用 String 数据库构建 PPI 蛋白互作网络,运用Cytoscape 软件 MCODE 插件进行模块化分 析,运用R软件及 clusterProfiler 对交集靶点进行 GO和 KEGG 富集分析,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挖掘四逆散治疗 CHB 的 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探讨其功效作用网络及药效作用机制,通过对四逆散的有效成分、 潜在靶点及靶点富集分析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四逆散主要通过调控免疫应答抑制 HBV 复制及转录,并能抑制 炎症反应,保护肝脏结构,从而在治疗 CHB 中发挥作用。

2.jpg

引证本文  李硕,李小科,甘大楠,等.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四逆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作用机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1,31(2):108-113.

基于“治未病”理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的 治疗策略*

王宇新 黄锦桢 童光东1,2△ 邢宇锋 韩志毅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 (广东 深圳,518033) 2.深圳市中医院肝病科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状态处于慢性 HBV 感染的免疫耐受期,在此阶段的慢性 HBV 感染者肝功能正常,但有进一步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甚至是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因此尽早干预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深圳市中医院童光东教授领衔主持下,全国多家知名三甲医院围绕慢性 HBV 携带状态证候规律及中医治疗方案联合开展了“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科技 重大专项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本文根据慢性 HBV 携带状态的病因病机特点,从“治未病”理论出发,结合重大专项研究成果, 重点从补肾以“治其未成”,透邪以“治其未发”,健脾以“治其未传”三个角度探讨慢性 HBV 携带状态的治疗策略,以期提高对慢性 HBV 携带状态中医治疗的认识和重视。

引证本文  王宇新,黄锦桢,童光东,等.基于“治未病”理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的治疗策略[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1,31(2):114-116.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预测模型*

林佳成 马利节1,2 陈博武 孙学华 孔晓妮 高月求2△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中心实验室 (上海,200021) 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科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一种被重新定义的严重的临床综合征,以慢性肝病基础和急性加重为特征,有着极高的死亡率。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 ACLF(HBV-ACLF)是中国目前主要的 ACLF 患者组成。由于 ACLF 和 HBV-ACLF是快速进展的, 因此需要预测模型对 HBV-ACLF 的严重程度及预后进行评价,以帮助临床决策。该文就目前已发表的 HBV-ACLF 预后预测模型进行介绍。目前已有多种可预测 HBV-ACLF预后的模型相继被发表,ACLF 经典预测模型,基于危险因子的模型,基于 ACLF 特征的预测模型。

引证本文  林佳成,马利节,陈博武,等.HBV 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 预测模型[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1,31(2):117-119,124.

临床论著

基于数据挖掘的盛国光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用药规律分析*

张 佳 李晓东1,2,3 盛国光2,3 肖明中2,3 李 君 惠晨阳 

1.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 (武汉,430065) 2.湖北省中医院中医肝肾研究及应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3.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本研究收集 2015年1月至 2020年1月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科盛国光教授诊治的门诊 NAFLD 患者病历,经过规范化处理,利用Microsoft Excel 对药物性味、归经、频次进行分析,利用 SPSS 进行聚类分析,利用 SPSS Modeler14.1 软件进行组方关联及复杂网络分析。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总结盛国光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用药规律,分析盛国光教授治疗 NAFLD 的临床诊疗、辨证用药思路。最终得出结论,盛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用药以疏肝健脾、清热燥湿、活血化瘀药物为主,性味多为微寒、温、平之品,体现盛国光教授辨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以“和”法为宗的学术思想。

3.jpg

引证本文  张佳,李晓东,盛国光,等.基于数据挖掘的盛国光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用药规律分析[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1,31(2):125-129.

miR-155-5p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

喻茂文 黄淑彬 陈永刚2△ 

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金堂医院检验科 (四川 成都,610400) 2.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输血科

收集 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金堂医院胆外科接受手术切除的26例 HCC 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的样本。采用实时定量 PCR(qRT-PCR)检测 miR-155-5p 和 SOX6 在不同 HCC 细胞系的表达情况;采用 CCK-8法、划痕实验及 Transwell 实验观察 miR-155-5p 对 HepG2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双荧光素报告基因验证 miR-155-5p 对 SOX6 的靶向调控作用。通过检测miR-155-5p 在 HCC 中的表达情况并验证其与 SOX6 的靶向性,初步探讨两者的关系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 HCC 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引证本文  喻茂文,黄淑彬,陈永刚.miR-155-5p 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1,31(2):130-134.

慢性乙型肝炎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肝纤维化特点分析*

王伟芹 高占华 尹常健 孙玉莉 孙建光 张永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内科 (山东 济南,250014)

本研究利用 Fibro-Touch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检测肝脏硬度值(LSM)结合血清学指标,分析 LSM 在中医各证型中的变化特点。通过纳入100例 CHB 住院患者,利用 Fibro-Touch 无创肝纤维化诊断系统,测定其肝脏硬度值(LSM)、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血常规等;计算纤维化指数-4(FIB-4),分析各检测指标在中医各证型中的特点及相关性。结果发现,100例 CHB 患者中以肝郁脾虚证和肝胆湿热证分布最多(共76例)。相关性分析显示各证型组患者 LSM 值与 FIB—4、 Ⅳ型胶原、Ⅲ型前胶原 N端肽均呈正相关(<0.05或 <0.01),LSM与肝胆湿热组、肝郁脾虚组、肝肾阴虚组患者的层粘连蛋白呈 正相关(<0.01),与肝胆湿热组、肝郁脾虚组患者的透明质酸呈正相关(<0.01)。由此得出结论,Fibro-Touch及 FIB-4 是无创高效的肝纤维化诊断方法,其结果在 CHB 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中各有差异,CHB 的肝纤维化程度以肝郁脾虚证患者最低,而瘀血阻络证患者较高。

引证本文  王伟芹,高占华,尹常健,等.慢性乙型肝炎不同中医证型患 者肝纤维化特点分析[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1,31(2):135-137.

临床研究

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肠道菌群的特征性分析*

李 红 江治霞 汤建桥 邓玉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武汉市妇幼保健院)中西医结合科 (湖北 武汉,430016)

本研究通过收集武汉儿童医院符合 ICH 标准的患儿及健康儿童粪便标本20例。所有标本均进行16SrRNA高通量测序后,通过α多样性、LEfSe进行差异分析,比较 ICH 组和健康对照组儿童肠道菌群的构成、粪菌丰度和差异性等特征差异,观察并分析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ICH)肠道菌群特征。实验结果表明,ICH组患儿粪菌丰度(Chao1指数)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0.05),多样性(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LEfSe软件分析提示,在粪菌门水平方面,ICH组患儿粪菌放线菌门(Actionbacteria)丰度较健康对照组患儿显著降低(LDA>4,<0.05)。粪菌属水平方面,ICH组患儿粪菌中肠球菌属(Entero-coccu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丰度均较健康对照组患儿显著增加(LDA>4,<0.05),而双歧杆菌属 (Bifidobacterium)丰度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LDA>4,<0.05)。最后得出结论,ICH患儿发生了肠道菌群紊乱,表现为肠道菌群丰度下降,有益共生菌(双歧杆菌属)减少,而机会致病菌(肠球菌属、链球菌属、肠杆菌属)增多。

4.jpg

引证本文  李红,江治霞,汤建桥,等.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肠道菌群 的特征性分析[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1,31(2):141-143.

实验研究

基于毒痰瘀虚理论的抗癌中药对 HepG2 细胞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的影响*

黄海堂 吴辉坤1,2,3△ 皇甫炎林 潘 谊 

1.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 (湖北 武汉,430061) 2.湖北省中医院 3.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4.宁波市奉化区中医医院

本研究对肝癌门诊124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处方药物进行数据挖掘,发现肝癌的临床治疗中,解毒常用茵陈 蒿、黄连等,化痰常用薏苡仁、枳实等,祛瘀常用丹参、郁金,补虚常用茯苓、白术等,综合全国名老中医吴寿善医师治疗肝癌的用药特点,对治疗肝癌的31味高频中药进行了筛 选,初步形成了针对“毒、痰、瘀、虚”证候要素的中复药方毒痰 瘀脾肾虚方。为了进一步阐明肝癌“毒、痰、瘀、虚”四大证候 要素的科学性及其本质,本研究根据毒痰瘀脾肾虚方组方的证候要素特点进行拆方、组方,形成了全方、脾虚方、肾虚方、肾 阳虚方、肾阴虚方、毒痰瘀方 6大组方,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分 析各组方含药血清对 HepG2 细胞凋亡、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

5.jpg

引证本文  黄海堂,吴辉坤,皇甫炎林,等.基于毒痰瘀虚理论的抗癌 中药对 HepG2 细胞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1,31(2):153-157.

影像学诊断

MRI 多期动态对比增强灌注参数与原发性肝癌患者微血管密度、病理分级的关联*

于巍伟 于卫永2,3△ 刘 坤 杨大为 李大胜 王娜娜 

1.北京市海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放射科 (北京,100080) 2.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 3.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北京博爱医院 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原发性肝癌(PLC)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据统计,全球每 年约1/2新增 PLC 患者在我国,每年约 19%的恶性肿瘤死亡患者为 PLC,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PLC 为一种实体恶性肿瘤,肿瘤细胞的生长及浸润与血管的形成有关,血供不足 的肿瘤组织生长缓慢、体积小,血供充足甚至肿瘤组织血管化 则生长迅速。本课题旨在分析 MRI 多期动态对比增强灌注参数与 PLC患者 MVD 、病理分级的相关性,以期为 PLC 的诊断提供参考。

引证本文  于巍伟,于卫永,刘坤,等.MRI 多期动态对比增强灌注参 数与原发性肝癌患者微血管密度、病理分级的关联[J].中西医结合肝 病杂志,.2021,31(2):161-164.

综述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西医研究进展*

牙程玉1 毛德文2△ 王挺帅2 吴 聪1 胡 晓1 覃秀容1 

1.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广西 南宁,530001) 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随着肥胖的流行和代谢综合征(MetS)患病率的迅速增长,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和健康体检肝脏生物化学指标异常的首要原因。据报道,NAFLD全球发病率 6% ~35%,其中 20% 将发展成为肝硬化;此外,NAFLD 是隐源性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也是肝移植的第二大原因,因此,NAFLD 不仅威胁人类 健康安全,且将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目前,西医常用胰岛素 增敏剂、抗氧化剂、肝细胞保护剂等对 NAFLD进行治疗,但尚缺乏统一的特效药物。如今,传统中医中药对肝脏脂代谢的治疗效果十分可观,临床中医辨证用药对改善该病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本研究将从西医及中医两个方面对 NAFLD 展开论述。

引证本文  牙程玉,毛德文,王挺帅,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西医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1,31(2):188-19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273710.html

上一篇:[转载]秦惠基: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
下一篇:读“中世纪是科学探索的光明时代”文后留言
收藏 IP: 120.231.21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0: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