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聂菁葆:试论巫术医学

已有 2732 次阅读 2020-8-1 11:41 |个人分类:医学史话|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巫术医学, 医学起源 |文章来源:转载

资料来源:聂菁葆. 试论巫术医学. 医学与哲学,1990(5):46-48

巫医是继本能医疗之后,各民族早期医学的基本形态。大量文献记载,当代原始民族的实证考察,考古发现等资料证实巫医确实是客观而普遍存在的。

一、什么是巫术医学

先看两个典型例子。“毒蛇咬伤”在当代人看来,是蛇毒导致了全身病态。原始人不否认这一点,更相信蛇咬背后有某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该蛇何以正好咬某人,而非别人(文明人根本不会如此设问,这纯为偶然,但原始思维中无偶然观念),乃因为:(1)巫师特意设置在路上:(2)巫师赋予了它特殊的力量;(3)巫师的化身。又如,一头牛顶伤了一个人,或者粮仓支架因腐朽而倒塌下来砸到他的头上,或者他传染上了脑脊菌膜炎。这时,某原始人会认为,水牛、粮仓、疾病都是厄运的原因,它们与巫术一道把人杀死。巫术与水牛、粮仓、疾病并无关系,因为它们各自独立存在;但巫术(超自然力量)要对这种特殊的情境负责,它使疾病等三者与某人产生一种将其毁灭的关系。粮仓本来随时都可能倒塌,但因巫术的存在,它就正好在某人休息于下的特殊时刻倒了下来。

考察世界的各个不同地区,可以得出同一结论,即:原始人不承认疾病的原因来自那些我们所认为的自然现象,他们视疾病为巫术和魔力的,由一个神、或某个超自然的存在物、或另一个活着与死了的人作祟。原始人总是在自然以外去寻找疾病的“终极”原因,亦即在那个与看得见的世界并存着的另一世界(他们并不能区别这二者)里去发现病因。疾病永远由一种看不见的、触摸不到的力量所致。既然病因在于超自然的神秘力量,那么,诊断和治疗就是找到这力量并战胜或排除之,就顺理成章地采取占卜、祭祀、祈祷等方法。

综上所述,巫医是盛行于原始社会后期至奴隶社会。各民族的早期普遍存在的以“超自然信仰”为核心的医学形式。它以人类幼年的生产、文化、思维结构为背景,把疾病的原因归之于超自然的神秘因素,用占卜、念咒、具有神秘作用力的药物学等诊断,治疗疾病。

二、原始人没有纯粹的医疗经验

许多学者不赞成巫术医学是各民族早期医学的基本形式。其立论前提是:在巫术医学出现之前和存在的同时,原始人也发明、运用、积累了不少切合实际的医疗经验。而这些经验才是原始医学中唯一有价值的。巫医相混只不过是一种假象,巫医的实质是攫取和利用这些经验,用迷信的方式治病。

原始人那里果真存在未被超自然观念渗透过的纯粹经验吗?

原始人的确具有现代人叹为观止的经验知识,但可惜的是他们不关心、甚至无视其经验或自然特性。他们重视的是其超自然的神秘作用力。因为原始人在一个许多方面与我们的世界极不相符合的世界里生活、思考、感知和行动着。在那里:看得见的(经验世界的)东西和看不见的(超自然世界的)东西是分不开的。彼世的力量比现世更完全地控制着他们的精神活动,引导着他们的意识避开对于我们所说的客观材料的推理。

无论施以何种疗法,如药物、饮食、放血等,只有具有神秘力量的疗法才有价值。疗效完全取决于具有巫术或神灵性质的联系和互渗。“他们的药草不是象我们的药品那样由于其本身固有的化学性能而发生作用,而是由于它们里面有神灵才发生作用的。”“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是一个神在对另一个神发生作用,所以治病就是药神对病神发生作用。某些疾病可以由某些草的某些神来战胜。另一些疾病则不受这些住在草里的神辖制,它们只能由更强一等的神来根除。”

瑞典知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H,E.Sigeri-st)详尽地分析了原始人们应用的各种经验的和“理性”的治疗法如按摩、放血、外科手术,以及药膏、药草等,得出如下结论:在原始医学中,巫术的、宗教的、经验和理性的成分全部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三、巫术愿学的历史必然性

1.社会根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巫术医学的出现是以当时落后的物质生产能力,低下的医疗实践水平为基础的。

2.万物有灵的自然观。在生产活动、思维和心理能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人们要探究并理解自然、人体、疾病,只能借助想象力,在幻想中构造关于世界的各种图式。要幻想,最直接和方便的途径,便是用自身进行类比,以人类自身的情感、思想、意志去想象、把醒自然和疾病。

3,受互渗律支配约冢始思维。列维一布留尔的名著《原始思维》根据人类学调查所获得的大量实例,告诉我们:原始思维具有本质上神秘的和原逻辑的性质;它在趋向上有别于我们的思维。它不具有我们习以为常的逻辑思维,而以世代相传的神秘的集体表象为基础,受“互渗律”支配,因而它不关心矛盾律,靠一些理性难以接受的关联和前关联把事物彼此结合起来。互渗指约是客观存在物通过一定方式(如坚术)侵入、占有其它存在物的神秘属性。原逻辑不是“不合逻辑”,而是非逻携,即与现代思维的基本定律背道而驰,它不象我们的思维这样去认识、判断和推理。原始人和现代人在思维习惯上(四而也在行动上)存在着不是量的差别,而是原则上的、质的差异。由于票始意识不关心事物的客观特征,而是关心它的神秘属性(在原始人那里,事物及其变化本身就是神秘力量的媒介),所以,原始人把神秘力量作为宇宙中唯一真正起作用的原因。

四、巫术愿学在万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1.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有结构的医学体系巫医虽然本质上荒诞,但不失为人类理论医学大道上初次迈出为蹒珊的一步。它毕竟是第一个有结构并多少带有普遍性为抽象沟医学知识体系。巫术医学包含一种要理解和控制人的生命活动、疾病的尝试,第一次开始寻找病因与发病之间的因果联系,而这些,也是当代医学的目标。

《希波克拉底文集》的著名研究和翻译家综所(W,H,S,Jones)说过,当完整准确的知识不可能获得的时候,有一个“工作假说”尽管错误总比根本没有要好。一个有内在结构的比较系统的理论图式无论何等荒谬,总比一片混沌有着更大价值。科学文化的进步每每要求权宜之计,这也是人的天性之一。

与科学的医学恽比,从出发点上巫术医学就错了。然而,相对于只能适应、顺从自然的以类似动物本能的各种救护行为,巫术医学的确代表了一个巨大的进展,是人类理论医学的发端。

2.总结并传播了原始人类的医药卫生经验由于生产的发展,特别是脑力劳动从体力劳动中分离出来,第一批知识分子——“巫”应运而生。总的说来,丛的智慧是较高的,他们在原始社会中起着现代社会的知识阶层所起的作用。“民之精爽不携腻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曰熙,在女日巫”(《国语·楚语下》)。作为专职的“文化官”,还负有医疗保健任务,巫便努力地尝试着对已经积累的各种散在、零星、原始的经验和知识(医药仅其一),进行较全面的收集、整理,系统性的抽象、总结。这本是巫的职资。但因为当时的社会条件、思维和心理方面的种种局限,这种系统化又不得不浸没在巫术、超自然的神秘的阴影里。

3.增强和技舞了原始人类战胜疾病的勇气和力量

巫术,在原始社会中相当于今日的科学。象巫术要假定自然界是有规则的,人通过适当的行为就可以利用这些规则去影响或控制自然过程一样,巫术医学不相信无缘无故的疾病,坚信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现象是可以认识的(巫术以一种完全彻底的、囊括一切的决定论为前提),故企图以人类自身的手段(法术、占卜、咒、符等)或利用某种自然或超自然力量去控制疾病,由于巫术医学中包含着许多合理杓医疗经验(巫“操不死之药以距之”,“具百药以备疾灾”),必然产生实际效果。虽然巫术医学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成效,但在事实上确实增强和鼓舞了人们战胜、征服疾病的勇气和力量,帮助原姑人类与疾病进行不屈不挠地斗争。

4.一定程度上为理性的古代医学的廷生创造了条件

既然巫是最原始的知识分子,他们便不可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当后期(奴隶社会)巫医逐渐蜕变、日趋保守,走向反动而束缚理性的科学医学的正常发展时,一部分头脑清醒、有远见的巫采用客观观察和如实反映的方法对待日益丰富的医疗经验,开始与正统的巫和巫术医学分道扬憾。由于在原始社会后期,只有巫才具有各种自然科学(包括医学)的、宗教性的、历史的知识和技能,那么,最早的、作为过渡形态的既具有医学知识和经验也熟悉巫术的“医生”,也就只能从巫的队伍中分化出来。这种“亦巫亦医”进一步发展,便成了理性医学的专职医疗人员。

五、巫术医学的衰落和延续

巫术医学的衰落与古代理性医学的成长同时发生,互为消长。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二者共存于同一社会,冲突、斗争便势所难免,尤其当经验医学日渐强大之时。此时此刻,巫医开始成为不光彩的角色,成为医学科学顺利发展的异已力量。

古代经验医学的确立使巫医的赫赫威势江河日下。巫术医学的衰落也是必然的,一如其出现和繁盛。其衰落在古埃及,不会晚于史密斯外科纸草书,在古希腊,不会迟于荷马时代,荷马史诗中有独立于巫、受人数重的专职医生;在我国,不会迟于周代,特别是春秋战国时间,那时不仅出现了大量专职医生和世界上最早的医学分科(《周礼》),医生受到整个社会,包括统治阶层的尊敬(《左传》载晋侯杀桑田巫而厚礼归医缓),更重要的是医和提出了强调自然因索的“元气致病说”(《左传》)。

因为巫坚术医学是一个自洽的体系,其思维基础是原始思维,而原始思维总以或多或少、或明或暗的形式存留在以后的各种思 维类型中。因此,巫术医学决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而会长期延续。以中国医学史为例,祝由咒禁疗法从未彻底断绝。就是今日,广大农村(甚至城镇),时时还能发现巫医活动的踪迹。人们惯于把巫医之长期存在归之于封建迷信,实为皮相之论,因巫医的盛行远在封建社会之前。原始思维在民众中的过多保留才是根本原因。(参考资料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244545.html

上一篇:《中华疫病学源流》札记(44):五篇参考论文
下一篇:[转载]赵克仁:巴比伦医学文化透析
收藏 IP: 120.229.9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9: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