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商榷张大宁教授:采取怎样的策略与路径提高疗效?

已有 3727 次阅读 2019-10-23 08:16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中医发展, 提高疗效, 创新

前几天,“第四届中医药健康服务论坛”在深圳召开,国医大师张大宁教授首先做了“中医发展当务之急是提高疗效”的演讲,他确实找到了中医发展的当务之急——提高疗效,但这个问题是任何医学发展的永远动力关键是:采取怎样的策略与路径?

然而,张教授似乎有点顾左右而言他。他先是讲了中医面临的两大难题”:一是西医把好治的都选走了,剩下的只有疑难杂症二是西医的客观检查指标对中医提出的新课题。

接着讲了中医学的整套理论体系核心是”,似乎抓住了“证”就找到了提高疗效的关键。但“证”一直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切入点,探索了半个多世纪,如今仍然处在瓶颈之中,尚乏突破之策。张教授举了一个例子,是中西医都很难治疗的“镜下血尿他的办法是治疗慢性泄泻、五更泻,采用四生丸补中益气,健脾补肾就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提高疗效真的就这么简单吗?可能还是少不了要明确诊断:什么原因引起的?伴随五更泻的机制是什么?健脾补肾四生丸是否就能够彻底解决患者的镜下血尿”,它会不会过些时又出现了?作为国医大师、中医肾病学的奠基人不能就这样忽悠我们这些后辈吧?

最后讲了中医也能治病,不能只起辅助作用”。这是提高疗效后的相应,高疗效才能做到这一点,而不是泛泛而谈的事情。总之,他丝毫没有提到如何提高疗效的问题。

有人说,读书(经典著作)与临证是提高疗效的根本办法。其实并不全面,创新才是提高疗效的根本办法。创新来自于何?那是扎扎实实地找出具体的问题所在,真真切切地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路径。而读书与临证只是重复过去的经验而已,经验永远只是医学进步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点。

国医大师张大宁中医发展当务之急是提高疗效

 

张大宁,国医大师、中央文史馆馆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优秀中央保健医生。全国中医肾病学会终身名誉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会长,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医肾病学的奠基人,提出的“肾为人体生命之本”、“心-肾轴心系统学说”、“肾虚血瘀论与补肾活血法”等理论获得世界学者的公认。

中医面临的两大难题

我今天讲座的题目叫《中医学对世界贡献的现在与未来》,按照顺序讲,应当是“中医学对世界贡献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为什么不讲“过去”?因为过去是达成共识的,中医学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贡献。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翻译成十几种文字,在世界上流行,对于医学、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都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今天我们不讲过去,只讲现在与未来。

为什么要讲现在?因为现在形势有点变了,中医学面对现代医学的挑战。现代医学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上的一门医学科学体系,随着近几十年来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现代医学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仅在诊断方法、治疗方法,而且在一些基础理论方面,也有了一些重大的变化与发展,有些甚至可以说是“革命性”和“颠覆性”的。

这种情况下,人们产生一种议论:传统的中医学能不能存在,能不能发展?实际上这是所有中医人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我的看法是:中医学不但不能、不会消失,而且在当前的背景下,它会得到更加迅速的发展,有很大的存在和发展的空间。

我们现在确实面临困难,比过去的张仲景、李时珍,比民国时期的中医人还要难。

为什么很难?因为现在摆在患者面前是两种医学,一个是中医,一个是西医。病人有选择了,这就给中医提出了新的问题。你不仅有效,还要超过它(西医)的疗效,你得比它更有优势,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但是,患者就医的顺序,却是先跑西医,西医治不好才来找中医。换句话说,好治的都选走了,剩下的疑难杂症给咱们。这是第一个难题。

第二,西医的客观指标给中医学提出了新的难题。有一些中医专家说,我们不承认西医的化验。但我觉得这个说法不现实。我们看一百个病人,一百个病人手里都拿着化验单子。你说“我不信化验报告”,这不现实。

显然,这是很残酷的。所以我认为当下中医界的同仁面临两个大难题:一个是两种医学疗效的pk,一个是西医的客观检查指标对中医提出的新课题。

中医学的整套理论体系核心是“证”

接下来,我讲中医学对现代医学、对世界的贡献。我认为起码有四个:1理念上的贡献;(2治疗疾病的贡献;(3防病、养生、康复以及延年益寿的贡献;(4中药的贡献

第一是理念和方法上的贡献。我举个例子,以“证”为核心的医学体系是中医学的根本特点与优势。中医学到底和现代医学有什么区别?熬汤药、望闻问切、治未病……我认为都不是根本性的区别。根本的区别:中医学是以“证”为核心的理论体系。换句话说,中医学的整套理论体系,核心是“证”。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等等,都围绕着“证”,辨证论治,辨证施护,辨证康复,辨证养生。

我用图片给大家展示一个辨证论治的全过程。这里面有两个阶段,前面是辨证,后面是论治。望闻问切各种方法搜集到的素材,最后用中医学的理论体系进行归纳、分析、处理、升华出来的理念是一个“证”。再根据证法来治疗、施护、养生、康复,这就是一个“辨证论治”的过程。

中医学的“证”,实际上是从另外一个切入点、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分析人体异常的生命活动。西医通过他们的那套办法,各种检查得出的是一个“病”,根据病来选择治疗方法。

换句话说,对疾病的分析,西医是“病”,中医是“证”。中医学“证”的概念,是对西医疾病概念的修正和补充,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高于疾病的概念。

中医学的防治养生,均以“证”为出发点,这种与现代医学不同的切入点,不仅丰富了对疾病的认识,而且也丰满了防治疾病的方法。

我举个具体的例子:比如镜下血尿很难治,不知道西医用什么办法治疗血尿,好像没有什么特殊的方法,中医治疗效果也不是特别满意。我见过一个女病人,为看病跑遍全国。她说:“张大夫,我再找您看一下,您如果说也没办法,我不治了。”我跟旁边的学生说,这个病人如果还开黄芪、三七、仙鹤草这套东西,不是有效没效的问题,这个病人肯定不会去拿药。一看又是这些,医生用的老套路!

我说咱们换一个思路。我问病人,你肉眼血尿有看见过吗?她说没看见过。我跟学生讲,这个病人如果按照古代的中医来看,哪存在尿血啊?那咱们把尿血放下不管了,咱们就辨证论治。这个病人是一个“五更泻”病人,早上起来去厕所、软便,吃完早饭、午饭往厕所跑,喝口冷水也上厕所,一天少说四五次、七八次上厕所,而且多年都是这样的。

我们改了方法,不用止血药。咱们就是治疗慢性泄泻、五更泻的方法,四生丸,补中益气,健脾补肾,却寒温阳,这个病人(红细胞)竟然从二十几万下降到一两万,最少到6000。

因此,我认为辨证论治不仅是一个理念,更重要的是一个方法,这个理念和方法肯定会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会做出贡献。

中医也能治病,不能只起辅助作用

关于中医治疗疾病的贡献,我不太同意这种说法,认为中医在治疗疾病上起辅助作用。不同疾病,不同病、证,不同阶段地总结、分析、研究、提高。不能笼统地说,中医学都变成“治未病”了。中医学既能防病,也能治病。

包括慢性肾衰早中期,西医用什么药我不知道,但中医效果很好。还有治疗糖尿病,降不了血糖都用西药,但不等于中药不降糖,黄连也降糖。30克黄连肯定不降糖,但要是一天80克黄连吃下去胃口也不好受。所以它的实用价值有待研究,但不等于中药没有效。

所以说,中药治疗疾病,我认为还应该分情况来定,而不能把中医都说成是在治疗疾病当中起辅助作用。

防病、养生、康复及延年益寿这些领域,是中医学的优势所在,不少领域已经走在现代医学的前面,深入研究这些古代文献、古代名医、当代大家的经验,以及散在民间的绝方绝活等,将会大大丰富世界医学宝库。

最后讲中药的贡献。我去过哈佛大学和剑桥大学,世界上有不承认中医的,但没有不承认中药的。中药的疗效是绝对肯定的。神农的《本草经》365种,加上名录一倍之多。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有记载的高达1892种,现在的中药大辞典收录的少则6千种,多的1万种。这就是一个巨大的中药宝库。

中医药是一个产业链,里面既有医学又有药学,又有工业、农业、渔业、矿物、文化、哲学、旅游等等,它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但是这个产业链的根本和牵头人是谁?就是中医。中医的根本是什么?疗效,只要有效,这个产业链就转起来。如果疗效没有了,产业链就不转了。所以,摆在中医界面前的当务之急,是提高疗效,而不是漫谈。 

现在国家这么重视中医、中药,天时地利人和,正是我们中医药人最好的时候。所以,我们中医界的同仁一定要坐下来,认真地研究,想办法提高疗效。我相信新形势下我们肩负的重任一定能够完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203089.html

上一篇:[转载]李清晨:人工心脏的故事(4)
下一篇:[转载]石国景等:中央国医馆处方鉴定委员会的建立及影响
收藏 IP: 120.229.7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7: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