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李清晨:人工心脏的故事(4)

已有 2692 次阅读 2019-10-21 18:26 |个人分类:医学史话|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人工心脏, 发展史, 传奇故事 |文章来源:转载

七、心之所向,虽九死其尤未悔

1967年,第一个接受心脏移植的病人华什肯斯基在术后存活了18天,而第一个接受人工心脏植入的病人克拉克则存活了112天。这在当时绝对是个无可争议的医学奇迹了,但对于克拉克而言,这112天却是如噩梦般的痛苦,因此我无法认为他比华什肯斯基更幸运。

他的身上出现了一系列并发症,求仁得仁,在众多因为各种机缘巧合而被载入医学史册的病人中,克拉克无疑是为数不多颇值得后人敬重的一位。

 

克拉克在术后与妻子深情对望,他们大概也知道,属于彼此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绝大多数医生或病人终其一生也没机会经历如此意义深远重大的手术,读者们不妨随我一起看看克拉克在术后都发生了哪些并发症:

1982年12月1日晚10点半病人进手术室,次日晨7点半病人手术结束进入重症监护室(ICU);

12月4日,因肺大泡破裂二进手术室开胸修补,节外生枝(因病人术前就存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12月7日傍晚,病人全身抽搐,后有惊无险;

12月14日,因二尖瓣支架断裂,三进手术室更换心室;

12月26日肺血管阻力突然增高(非肺栓塞所致,经紧急处置好转,团队一身冷汗);

1983年1月18日因鼻出血四进手术室,进行上颌骨和蝶颚骨动脉手术结扎和鼻中隔矫形手术,又一次节外生枝;

2月13日消化道出血(应激性溃疡,应激性溃疡泛指休克、创伤、手术后和严重全身性感染时发生的急性胃炎,多伴有出血症状,是一种急性胃黏膜病变);

3月2日,吸入性肺炎(指意外吸入酸性物质,如食物、胃内容物等刺激性液体后,引起的化学性肺炎,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致死);

3月22日,假膜性肠炎(一种急性肠道炎症,易发生在大手术和应用广谱抗生素后,其实质是肠道内菌群生态平衡失调);

3月23日病人肺血管阻力再次突然增加,抢救无效,病人陷入休克,死亡。

作为一名平庸的外科医生,我经常会因为一些常规手术后病人恢复的不顺利而倍感煎熬,此中艰难不足为外人道。克拉克在术后经历的这些即使经由德弗里以冷静的笔触写进医学论文,后人读来仍不免热泪盈眶,这一系列并发症,在手术后接踵而至,按下葫芦浮起瓢,死神挥舞着镰刀狞笑,医生们固守着一个注定要失去的阵地拼死抵抗,这样的抗争到底值不值?

 

德弗里与克拉克

德弗里在事后发表的文章中总结说:

“病人的术后出现的问题大多数与术前就存在的基础疾病有关 并不是由全人工心脏引起的反应,病人在这次手术的前一年,就已经有肺动脉高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轻度肾衰、大量腹水和充血性肝大。尸检证实 人工心脏内及其周围无感染 血细胞成份与心室衬里之间无明显炎症反应 心房和各瓣膜无血栓形成 外周循环无明显栓塞。

首例永久型全人工心脏植入人体获得不少重大成就我们可以证明:

第一,全人工心脏可以植入人体胸腔内而不引起主要血管的堵塞;

第二,全人工心脏可使生命延续一个长时间( 至少112天),而无明显的全身或局部的感染;

第三病人能够接受全人工心脏对噪声和永久性连接驱动装置无怨言并且毫无不舒适和疼痛感;

第四,植人全人工心后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可以不受到干扰并保持其较高的活力,而这一点是无法在动物实验中进行评价的。

本例手术的成功,表明采用这种装置作为晚期心脏病的治疗手段是可行且必要的。为此犹他大学医学中心全体工作人员衷心感谢病人及其家属。

不出我们所料的是,这次非同寻常的手术,又使媒体很是热闹了一番,但成功背后,那些常人难以想见的艰辛,公众就不怎么热衷了。动力学问题,保护血液有形成分不被破坏的问题,能源问题,生物相容性的材料问题,随人体生理需要的可调节问题……每一个问题的背后都是无数人的付出,若没有疯子一般的执着,很难想象科尔夫是怎么带着自己的人马一路走过来的。

皇天不负有心人,因为这一次开创性的手术,科尔夫加维克德弗里被永久地载入了医学史。对了,还有那一颗凝结了众人心血的、被命名为加维克7号的人工心脏。

有人说,人工心脏的荣誉属于科尔夫,我想,科尔夫本人可能根本就不介意这些,否则他也不会不止一次用合作者的名字命名这些医疗产品多次为其他同道的进步表示支持和祝贺。若非这样的胸襟,他也无法统领这样一个富于创造力的团队,完成这样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媒体对同一事件的兴奋时间总是很短,因此加维克7号后来更为辉煌的战绩反而不怎么为大众所知——1984年,第2例永久植入加维克7号人工心脏的病人(William J. Schroeder)存活了620天,最后死于肺炎。

6例植入加维克7号人工心脏作为桥接过渡、而后等到心脏供体的患者,在行心脏移植术后活了5年;第7例这样的病人,活了14年多……

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统计了10年中95名植入加维克7号人工心脏患者的数据,有79%的患者成功地等到了合适的心脏供体,并获得了较好的移植术后生存期。

2001年,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又批准了一种名为Abio Cor的人工心脏,其可用于永久地植入人体,而非只作为心脏移植前的过渡手段。

现在,仅美国每年即有三千多名患者需要植入人工心脏。随着人工心脏向小型化、耐用性强及低阻力发展,其将来有可能像人工心脏起搏器一样得以广泛应用。

八、曲终人散,是非成败后人评

因为那次人工心脏的手术成名之后,德弗里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信件,他意外地在一部分信件里开始了解自己的生父。因为这些来信者中有不少是父亲当年的战友,他们在信中讲述了许多父亲的事,德弗里甚至还在一次学术会议中巧遇父亲当年的同袍。

后来他的继父去世,母亲说,“现在我可以告诉你关于你生父的事情了”,可那时的德弗里发现,他对生父的了解居然已经远超过母亲的记忆和讲述了。2000年12月29日,德弗里成为一名中校军官,并于2002年1月18日完成军官基础课程培训,成为美国历史上完成该培训的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德弗里先学医又从军的经历,也许正是在冥冥之中受到了父亲的指引,这个事实上德弗里并未见过面的父亲,原来早已为其规划好了一个精彩的人生。

加维克如愿以偿地成为了生物医学工程方面的翘楚,他以科学家兼企业家的身份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该公司后来生产的一种人工心脏被其命名为加维克2000。2000这个数字,可能又是由于加维克的某种偏爱,并不是试验过2000次的意思,谁知道呢?不过,我们无需怀疑的是,正如他当年所说的那样,他确实比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医生收入都高得多。

 

加维克凝望加维克7号

与前代的人工心脏不同,加维克2000这种心泵是通过叶轮的高速旋转产生离心力,使血液源源不断地流动,而不是像心脏收缩射血那样使血液产生搏动,也就是说,植入这个装置之后,非但医生不再可能通过听诊器听到病人的心跳,病人本身也不会感觉到自己有脉搏了,这又是对传统观念的一个挑战。

后来的研究证明,与传统的脉冲泵相比,旋转血泵具有几个明显的优势,从心室到主动脉驱动连续的血流,由于没有体积位移变化,旋转泵运转时几乎无声,这对患者及其护理人员的侵扰较小,这一点在公共场所尤其重要。尽管由于脉冲压力较小而没有可触知的脉搏,但这些装置对最严重的心衰患者却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心功改善效果。同时,由于这种心泵体积较小,也将使术后的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

目前,加维克2000植入术后的最长存活记录是8年。这次手术在英国完成,术者是维斯塔比。病人在术后背着电池背包度过了一段接近正常人的生活,最后死于肾衰。

但这个存活记录,差一点儿意外被一个不知深浅的毛贼给中途毁掉。

有一天这个病人正在逛街购物,一个混球误以为他的背包里有什么值钱的玩意儿,抢过来就跑,结果这一拉扯,使背包里的电池连接线与病人头部的电源连接插孔瞬间脱离——这相当于普通人的心跳停止,这个毛贼抢到背包之后听到了背包里发出的刺耳的断电警报声,吓得只能扔掉背包跑掉,幸好附近的路人帮忙接回了电源,病人才没有因为断电而死。

早期的人工心脏因为需要一个较大的操控台,所以病人的活动范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这种能够背着电池包满世界跑就方便多了,只不过病人必须得牢记定时更换电池,晚上将身体与电源相连充电。

维斯塔比在他的回忆录中就提及过一个叫吉姆的人工心脏植入后的病人,因为外出旅行,忘记带备用电池,结果在玩得忘乎所以时断电而死,当时是他接受人工心脏植入术后的第3年。

为了解决外置电源的不便,科学家又研究出无线能量传输技术(也叫经皮能量传输技术),这就极大地减少了需要安装于人体内部的供电系统的体积和重量,减少了病人伤口感染的风险,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Syncardia Cardio West 型全人工心脏,加维克70的升级改进版本

而今,随着人工心脏及其他人工辅助循环设备的进步,使晚期心衰患者除了心脏移植而外,又多了一项治疗选择。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医疗技术更新仍未完结(也许永远也不会完结),只是对于有些连基本医疗保障都没有得到满足的地区,应用人工心脏还是太过遥远、奢侈的梦。

这些故事,我们可能还要再讲许久也不会讲到尽头,但每个人的生命终究有个尽头,哪怕像德贝齐和库利(库利团队曾完成过11.8万多例心脏手术)这样曾经无数次地帮助病人对抗死神的医生也终将死去,可是,他们二人在死前和好了吗?

2016年11月18日库利以96岁高龄去世时,他与德贝齐的恩怨再次成为被公众关注的话题,根据休斯顿纪事报等媒体的报道,德贝齐与库利2007年达成了表面上的和解。此前,他们已将近四十年没说过话。据说,美国外科界的高层,一直在试图制造机会让他们和解,这两人的矛盾也让一些慈善机构非常头疼,因为跟双方都是朋友,善款捐给谁好呢?

2007年10月中旬,已经99岁德贝齐获得美国国会最高民用奖项的金质奖章,以表彰他多年以来的医学成就。在随后的10月27日,库利在圣卢克医院举行的库利心血管外科学会上,又颁发给德贝齐终身成就奖奖章。

会议录像显示,库利从舞台上走下来,俯身在德贝齐乘坐的电动轮椅旁说:“一个人在一周内先后获得国会金质奖章和库利心血管外科学会的终身成就奖奖章,一定是个沉重的负担”

德贝齐说:“美国造币厂制造的国会奖章可是纯金的哦,我希望Cooley给我的奖章应该也是一样的。 ”库利笑着回答道:“我颁发的奖章是14克拉的。”

两位老人家已经近40年没说过一句话了,这破冰般的和解,两个人在镜头前还不忘语含机锋,互不相让。

德贝齐当时还处于术后恢复阶段,2006年他经历了主动脉瘤破裂的急诊修复手术,而这一术式正是半个世纪前他和库利联手开创的。

在他们和解之后的一次访谈中,德贝齐表示:“如果当时我没找到George Noon(德贝齐的弟子)那样可信的外科医生,我可能会请库利来给我主刀 ,因为我对他的外科才能非常有信心。库利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心血管外科医生之一,在那些开创性的时代,我几乎所有的第一次都与他有关。”

 

1969年4月4日,库利左手握着病人Karp衰弱的心脏,右手持李奥塔设计的人工心脏

库利可能是较早表达和解愿望的一方,根据库利的好友Gene Cernan的说法,库利打算在几十年的竞争与对抗之后与德贝齐和解的想法,可能跟美苏两国的航天员在冷战结束后成为好友有关。Gene Cernan曾于1969年及1972年两次飞往月球执行任务,在Cernan看来,他与库利都是在未知领域探索,一个破解了月亮的神话,一个证伪了灵魂的居所。在当今这个世界上,无论哪个领域,走在人群前端的探路者都不多,他们向前走的每一步,都拓宽了人类认知的界限。美苏之间曾激烈竞争且彼此之间充满敌意,可是到了最后,两边的航天人员还是在私下成为了好友,惺惺相惜的英雄气,终究盖过了意识形态与家国的对抗。

库利与德贝齐之间的矛盾再大,还能大过美苏之间的矛盾吗?

多年以来,库利一直寻找与德贝齐和解的机会,在他们握手言和的那一天,库利告诉德贝齐,他很遗憾他们已经变得如此遥远,并希望他们在“竞争”和“小型战斗”中达成的“临时休战”将成为两人及两家医疗机构之间永久性的和平。

 

“为什么要把这种所谓的仇恨带到我们的坟墓里?”

少年子弟江湖老,德贝齐与库利这对老冤家在几步之遥的两家医疗机构里彼此争斗了几十年,共同促进了心脏外科的发展。在人生最后的岁月里,他们还有必要继续争下去吗?

也许他们最后还要竞争一次寿命的长短吧,德贝齐活到了99岁,库利活了96岁,如果这个世界上真有天堂,那么当他们能在天堂重逢时,等待库利的,也许是打出V字手势的德贝齐。

如果这两个老家伙在天堂还想打架,科尔夫想必不会袖手旁观,一定会居中调停。江山代有才人出,医学界的青年才俊仍将继续人工心脏领域呕心沥血,但当我们想起人工心脏的诸多故事时,请不要忘记那一串闪光的名字和他们不朽的伟业,如果你无法记住所有的人,那我希望你能记住他们当中的最伟大者——科尔夫。

作为生物工程、外科和内科领域杰出的学者,世界公认的人工器官之父,科尔夫在世界各地的大学里获得超过13个荣誉博士学位,荣获超过125项国际大奖,其中包括2002年的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他一生致力于人造器官的研究,直到1997年86岁时才退休。

 

科尔夫与他的子女,照片摄于2008年

2009年2月11日,这位对当代以及后世医学贡献不可估量的巨人在家中去世,距离他九十八岁生日仅差三天。

“父亲是自然死亡的。”科尔夫的儿子特鲁斯如是说。

科尔夫的豪言犹在耳畔:

“心脏既然能长出来,就一定能被造出来。”

何其壮哉!

(全文完)

附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步骤:

以上图片的引用地址:https//syncardia.com/clinicians/home/

参考文献

1.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中国体外循环50周年纪念集》2008年103

2.Akutsu TKolff W J. Permanent Substitutes for Valves and Hearts[J]. ASAIO Journal19584(1)230-234.

3.Liotta DomingoTaliani et al. Artificial heart in the chest preliminary report.[J]. Trans Am Soc Artif Intern Organs 1961 7(1)318-322.

4.Liotta DCrawford E SCooley D ADEBAKEY MEDE URQUIA MFELDMAN L..Prolongedpartial left ventricular bypass by means of an intrathoracic pump implanted inthe left chest[J]. ASAIO Journal19628(1)90-109.

5.Cooley D ALiotta DHallman G Let al. Orthotopic cardiac prosthesis for two-stagedcardiac replacement.[J].Advances i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 Medical Physics197124(5)723-730.

6.Frazier OHAkutsu TCooley DA. TOTAL ARTIFICIAL HEART(TAH) UTILIZATION IN MAN.[J].Trans Am Soc Artif Intern Organs198228(1)534-538.

7.Cooley D A.Heart substitution transplantation and total artificial heart. The Texas HeartInstitute experience.[J]. Artificial Organs19859

8.Joyce LDDeVries W CHastings W LOlsen D BJarvik R KKolff W J. Response of thehuman body to the first permanent implant of the Jarvik-7 Total Artificial Heart.[J]. Transactions - American Society for Artificial InternalOrgans198329.

9.Theodore H. Stanley. A Tributeto Dr Willem J. Kolff Innovative InventorPhysicianScientistBioengineerMentorand Significant Contributor to Modern Cardiovascular Surgical andAnesthetic Practice[J].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and VascularAnesthesia201327(3).

10.Nosé Yukihiko. Dr. Willem J.Kolffthe godfather of artificial organ technologies (February 141911-February 112009).[J]. Artificial Organs200933(5).

11.Nakamoto Satoru. Reflectionson My Lifetime TeacherDr. Willem J. Kolff.[J]. Artificial organs201842(2).

12.Satoru Nakamoto MD.Reflections on My Lifetime TeacherDr. Willem J. Kolff[J]. ArtificialOrgans201842(2).

13.CopelandJack GSmith Richard GArabia Francisco ANolan Paul ESethi Gulshan KTsau PeiHMcClellan DouglasSlepian Marvin J. Cardiac replacement with a totalartificial heart as a bridge to transplantation.[J]. New England Journal ofMedicine2004351(9).

14.Change of heart Renowned surgeons Cooley and DeBakey put their decades-old feudto rest at awards event. Houston Chronicle7 Nov 2007 .By TODD ACKERMAN.https//www.pressreader.com

15.The Feud. By LAWRENCE K. ALTMANM.D.NOV. 272007

16.StoneyW.S.Pioneers of Cardiac Surgery. NashvilleVanderbilt University Press2008:148-158(Michael E.DeBakey),244-255(Denton A.Cooley),469-488(William C.DeVries)

17.ShumackerH.B. JRThe Evolution of CardiacSurgery. 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92337-364

18. Denton A.Cooley,100 000HeartsA Surgeon's Memoir. AustinTexasDolph Briscoe Center for American History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2012137-149

19.Stephen WestabyFragile LivesA Heart Surgeon’s Stories of Life and Death on the Operating Table. HarperCollins2017197-21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202887.html

上一篇:[转载]李清晨:人工心脏的故事(3)
下一篇:商榷张大宁教授:采取怎样的策略与路径提高疗效?
收藏 IP: 120.231.20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2: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