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感悟中医”备忘录(四十)

已有 5532 次阅读 2019-3-28 22:25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感悟中医, 备忘录, 自然哲学, 经验医学

聂广:链接“培养百万传承创新型钢杆中医”

赵先明:@聂广(深圳三院) 口号多过实际,犹如当年大炼钢铁,可操作性不强,非一腔热血就可以传承创新的。

我倒想见识一下真正的纯中医医院如何运作?

聂广:赵师弟,转型期各种观点都会有的。

丛远新:链接“太极‘飞上’太空啦!”

a4c73b6d2d048597e293c0d14ec5659e.jpg

太空养心丸,啥配方,谁知道[呲牙]?

陈辉:链接“太空养心丸,是真的吗?”

从文献检索结果来看,太空养心丸的非太空人体试验样本数太少,以及没有太空飞行期间和降落后文章是其研究缺陷。同时检索发现并没有文献支持新闻中“中国宇航员的健康状态最佳”这一观点。

丛远新:你厉害[呲牙]@readnet 。

@readnet 我是说你牛,啥都能检索到。

陈辉:这就是搞信息收集的与搞信息传播的差别[憨笑]

聂广:链接“《老中医》原型的学生亲笔......”;“我国科学家解开中医针灸止痛之谜”。

陈宁:我们给出另一解释。

丛远新:@聂广(深圳三院) [强][强][强]有没有原始论文?对穴位等有没有严格界定?

之前见国外有实验,不用团队得出截然不同的效果。要是能严格定义界定好,并建立规范、那么可以往前走一大步了。

功在千秋!

李明远:聂教授,感谢上传“我国科学家解开中医针灸止痛之谜”的消息。附相关讨论,供各位专家参考,更欢迎质疑、讨论。

链接“针灸止痛之谜探讨”

丛远新:@李明远 [强][强][强]很想看看原始论文。

聂广:@丛 你检索一下,你比我行。

@李明远 教授的研究很深入,我的知识跟不上了。

李明远:@聂广(深圳三院) @丛 [抱拳][抱拳][握手][握手]这些研究较微观,有点儿太专业了。不过很有意思。如果能继续深入,一定会有令人期盼的结果。我试了试查找原文,还没有查到。

陈宁:神经对声波信号有反应还是争论未定,论文结果还不可信。

离子运动产生胺多芬物质的解释缺少因果关系。

李明远:由于只是一篇报道,不是研究论文,文中“令钙离子能与白血球互相作用,产生胺多酚”的结果不知如何得出,值得商榷。人的“声觉”应该没有问题。

王维武:MRI能检测到声波讯号?[捂脸]如果真如上所述,声波讯号在何频段?传导速率和方向如何?钙离子作为第二信使之一,在细胞内信号转导中固然扮演重要角色,但不是唯一的。除钙离子外,还有cAMP,cGMP等其他第二信使,还有信号蛋白……,但是如果没有做可以形成完整解释链条的试验,没有一个完整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仅仅一个“钙离子内流”(应为细胞内钙的大量释放),何以能认定这就是针灸的机制?

李明远:疑点颇多,针刺是否只是“开放”“钙离子通道”,而使其它信号(cAMP, cGMP等)通道处于“关闭”状态?研究者是如何处理类似问题,只有找到相关的研究论文或许可知一、二。

查找到“香港大学医学院前院长林兆鑫、香港应科院前行政总裁杨雄哲,以及港大医学院助理教授李耕”三人关于“针灸止痛”及MRI的研究文章,供各位专家参考。

链接“针灸止痛文章1-2”、“针灸与脑反应文章”。

聂广:[强]

链接“国内外传统医学的异同”;“黄煌教授的新八纲辨证”。

陈长虹:[强][强][强]

聂广:链接“《老中医》的真实背景”

宁青远:“靜灸法”一书的修改,已经完成第一部分“中医基础”。这一部分去掉了,在其它地方能够找到的内容,只谈了与“靜灸法”紧密联系的“四时阴阳变化”。现在发到群里,供大家参考。

还有三个部分 “靜灸法理念”、“靜灸法运用”、“靜灸法交流”。准备在“艾灸之家”运转一段时间之后,再考虑修改。“艾灸之家”,预计在今年五月份开张。

聂广:链接复古还是拓新:写在90周年国医节(2)

李明远:@聂广(深圳三院) 前车可鉴![强][强]

聂广:[握手]

丛远新:链接
71017303a3009f41d3dbe881629f0018.jpg

72%的人有肩關節唇受傷但沒有症狀;87.6%的人有頸部椎間盤突出但沒有症狀;36%的人有腰部椎間盤突出但沒有症狀;69%的人有髖關節唇受傷但沒有症狀;44人中有43人有半月板受傷但沒有症狀。

79267ba25c4143c607040d7c3bec7fd5.jpg

聂广:因此,影像学医生总是提醒:请结合临床。

刘为立:骨与肌系的问题,影像学检查的意义多半在于排除各种恶性问题(肿瘤、骨损......)。如果是通常骨与肌系的问题,影像学检查的意义不及有经验的医生的手法体检。

聂广:[强]

刘为立:@聂广(深圳三院) [抱拳][抱拳][咖啡]

丛远新:链接“美国《国家地理》中医药疗法正在改变尖端治疗”这是受屠呦呦的启发吗?

链接“人体阴阳变化”。您做的?@聂广(深圳三院) 

唐乾利:链接“从没有见过一个民族......”;“西医穿科学外衣,实不科学”

李明远:@唐乾利 [强][强][强]链接“气大伤身”

聂广:链接“《探索发现》孟河医派(1-5)”

李明远:@聂广(深圳三院) [强][强][抱拳][抱拳]

陈宁:@唐乾利  中西医各有其科学性,不能简单任凭主观认识来定结论。必须是从科学角度来论述。

唐乾利:什么是科学?现代科学体系本身就存在很多的“不科学”,所谓的“科学性”并非一定正确,更谈不上是真理或接近真理。很多人只是人云亦云而已!

D:在另一個群,曾經討論過「科學」,這個詞彙的內涵相當混亂。類似的詞彙還有「辯證地看待問題」。

丛远新:很多人觉得某个结论正确时,就会用科学来形容,至于何为科学,谁在意[呲牙]

但研究人员说结论科学时,很多时候的意思是可重复的。链接“我们是什么需要科学文化”

在全球化时代,文化交流日益成为一种“民族-国家”框架下的捍卫文化自信的紧迫任务。如果一种文化由于其独特性而无法与世界进行普遍性的交往,那么这种文化很可能沦落为不可通约性陷阱下的牺牲品,从而被排除在文化共同体之外,这是很糟糕的局面。以往坊间所谓“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格言就是全球化时代文化建设所遭遇的最大认知误区,没有人喜欢和具有不可通约性的陌生文化进行交流,人们厌恶交流中的效率损失,因为这种沟通增加了双方的交流成本。联系到中国的大外宣之所以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我们的文化与人家是不可通约的。为了彻底改变沟通瓶颈问题,我们需要引入全世界都认可的科学文化,这样就可以极大地改善我们与世界沟通不畅的局面,假以时日,中国传统文化就演变为科学文化居主导地位的新文化模式,这种新文化纲领既可以激发群体活力,又被世界所共同接受,从而在文化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任何文化的自信都是建基于其效率与公众认可的基础上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用科学文化改造中国传统文化恰逢其时,而且任重道远。

李明远:@丛 [强][强][强]

林肇昆:链接“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

聂广:@丛 李老师的警世之言。@林肇昆(挪威卑尔根市针灸师) [强][强]

链接金丽:循证医学视野下吉益东洞方证相对与中医现代化”。如此中西合参,也许是历史必然。

链接“陈冯富珍:医学只有一个目标”

吕莫玲:链接“中医的科学性让德国人告诉你”

张诗军:[强][强][强]

陈宁:中医科学性问题只能由中国人解决。

王维武:呕吐扎内关行之有效,已经为经验反复证明。但是背后的科学机制也许永远都搞不清。甚至于它到底是不是科学的范畴,也没人能回答。科学只是为了让咱们对这个客观世界的理解更加逼近真理,但它本身并不等于真理。

丛远新:@关河梦 可重复性是科学的关键特征。能被别人重复,就是科学的了。如不能被重复,原理再怎么“科学”,也无济于事。

聂广:链接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成立,黄璐琦院士解读背后深意”。

林肇昆:链接“40条医生才知道的健康知识”

李明远:@林肇昆(挪威卑尔根市针灸师) [强][强][强]

聂广:链接从马培之进宫为慈禧治病说起”;“日本医疗再次被评为全球第一”;“汤钊猷院士《西学中,创中国新医学》......”

李明远:@林肇昆(挪威卑尔根市针灸师) [强][强][强]

聂广:链接血液循环:从臆想到发现”。

刘为立:@聂广(深圳三院) [强][强][强]

聂广:链接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对解剖学的不同依赖(一)

李明远:@聂广(深圳三院) [强][强][强]



思考中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170221.html

上一篇:《范式变迁——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的分野与交汇》札记(32)
下一篇:[转载]曹天元:被夸大的塞尔维特
收藏 IP: 120.229.101.*| 热度|

1 霍天满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0: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