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才从微信群获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建院专家李连达老师,于2018年10月18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李连达院士是《科学网》博主,他从2012-4-26开博以来,到2018-04-17截止,6年共发表博文257篇。第一篇博文是“劣质胶囊不宜称为‘毒胶囊’,不必恐慌 ”,最后一篇博文是“鸿茅药酒之争”。
我经常阅读他的博文,很多时候都有不少获益,但有时候也不是完全赞成他的观点。他的博文常常引起争议,甚至受到某些围攻,但他一如既往地定期发声,为中医药呼吁,为某些不正当的行为愤愤不平。这种与网友打成一片的作风,令我非常尊重。
最近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读到李连达院士的博文,没想到他正处在病痛的煎熬之中。作为《科学网》的网友和后辈,我在这里表示沉痛地哀悼:李连达院士千古!
附告:李连达院士1934年7月生于辽宁沈阳,1956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分配到西苑医院从事医疗、科研、教学工作60余年,曾担任首批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指导老师、第六批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等。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中药药理学专家。
附李贻奎:坚强乐观的老人
李连达老师大学时期学习的是西医,毕业后被分配到当时刚刚成立不到一年的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从事中医工作,到现在已经六十多年。在这六十多年时间里,李连达老师经历了人生事业跌宕起伏和艰难的摸爬滚打,六十多年中李连达老师也从最初的西学中班学员到住院医生、主治医生成长为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现在已经83岁高龄的李连达老师依然在坚持工作。尽管在4年前接连发现胰腺肿物、淋巴瘤等恶性病,除了进行手术、放、化疗住院期间,李连达老师始终都在想着工作。
李连达老师在79岁时不幸被诊断为胰头肿物,发现之后病情急转直下,迅速进入了病危状态,已达九死一生的危险阶段。81岁时又确诊患有弥漫大B淋巴细胞瘤,淋巴瘤一经发现即发展异常迅速。在两年内先后患上两种肿瘤,就是一般的身强体壮的年轻人,能够安然度过的几率都是很小的。
李连达老师既是一名年逾八旬的重病患者,同时也是一名出生在医学家庭、先学西医后学中医、在医院工作六十多年的老医生。面对这两次大病,李连达老师都安然度过,并且现在还在上班,还在进行着有条不紊的日常工作,这一切都不是奇迹,都发生在李连达老师身上。
世界上没有奇迹,一切事物都应该是有原因的。现在回想起来,从四年前到现在,从发现到治疗,再到康复的过程都还历历在目。
一、首先是尽快明确诊断
在2013年11月,发病前一周,李连达老师还在参加学术会议,会议一结束就感觉到身体特别疲惫不适,在医院进行了初步的诊断,医生要求他立即停止工作,等待检查结果。但因几月前已答应参加广州会议,他坚持必须言而有信、不可失约,于是带病赴广州参加会议,作完大会报告后,即感体力不支,几乎不能进食,当天紧急回京检查、发现肝功能异常、黄疸严重。住院后迅速进行了相关的B超、核磁、petCT等多项检查,结果诊断为胰腺癌(胰头癌),已经压迫胆囊、胆管、胰腺及门静脉,全身黄疸如桔皮,胆红素指标极高,病情急剧恶化,已达九死一生的危险阶段。手术需要切除胆囊、胆管、部分切除胰腺、胃、十二指肠等器官,再进行胃肠吻合、胰肠吻合和胆管肠吻合,风险之大不言自明。
在住院检查期间,李连达老师也在体会自身病情发展和变化,有天李连达老师说想要一本肝胆胰外科学的书,让我去图书馆借回来一本。拿到书后,李连达老师根据自身病情,对照书中的内容,画出了肝、胆囊、胆管、胰管、胰、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的图片,有些地方还是用红色标记。分别标注出了几张手术示意图。
二、正确面对,积极治疗
病人的恐惧、紧张、悲观、绝望,是促进肿瘤加速恶化发展和死亡的重要原因。谈癌色变,而胰腺部位的癌症,又被称为癌中之王。面对癌中之王,如何治疗,都是难题。当时想对他隐瞒病情、告诉他是“肝炎”,但是对于一个从事医学工作几十年的老医生来说,他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着非常明确的认识,实际上他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病情,已经给自己作出了诊断,但是他却表现坦然、坚定、乐观,仍然谈笑风生,毫无紧张、恐惧、悲观、绝望的情绪。反复强调:“无论什么样的检查一定要尽快告诉我,什么样的结果我都能接受。”
当时有两种方案,第一是手术治疗,可能会争取到较好的结果,但是手术的风险极大,很可能死在手术台上。第二是保守治疗,进行放疗、化疗及中药等抗肿瘤疗法,不会有即刻危险,但是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以及年老体弱对于放、化疗的反应问题难以解决。不做手术后果可能更为凶险,也许只有2~3个月的存活期。两种方法都非万全之策。
当时主管医生和家属都在犹豫不定。如何确定治疗方案?李连达老师感觉到了面临的问题,立即向医生提出,手术作为第一治疗方案,并特别交代:“术前、术中、术后发生任何意外情况,均由本人负责,不由医务人员承担责任。”在李老师一再明确要求下,主管医生终于下定决心尽快安排手术治疗。准备手术的前几天,李连达老师还拿着这几张亲手画的手术示意图,给我讲了手术方法,需要切除哪些器官,做哪些器官吻合。记得他当时讲胰头、胆囊、胆管、十二指肠需要进行全部切除,胃需要进行部分切除,需要做器官吻合的是胃肠吻合、胆管肠吻合、胰肠吻合。老师讲解有如上课讲学,似乎与己无关,说明他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坚定乐观的情绪。在进手术室前的早上,李连达老师早早地起床,伏案写东西,起初以为他在写遗嘱,安排后事。在他进手术室前10分钟将手稿留给了我,原来是对一位院士的研究工作提出意见与建议。
三、思想坚定,情绪乐观
有人讲,恶性肿瘤死亡者之中有三分之一是吓死的,三分之一是治死的,只有三分之一是死于疾病本身。送他进手术室,亲朋好友心情沉重,情绪紧张、悲悲切切,很像是遗体告别,送他进火葬场。他为了安慰大家,竟然开玩笑说:“我已万事俱备,只欠一刀,回头见。”他坚定、乐观的情绪使我们很受感动。手术直到下午2点多才结束,所幸手术顺利,术后一年身体逐渐恢复。
不幸的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两年后李老师又患淋巴瘤,有了上一次的经历,这次的诊疗过程和治疗方案的确定,都是及时和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终于经过8个疗程的化疗和23次放疗及中药治疗,淋巴瘤得到控制,化疗的后期胃肠道系统有些明显的反应,李连达老师也都顽强地坚持下来。李连达老师再一次死里逃生,身体逐渐康复。
如今李连达老师经常到研究室来,指导工作和研究生课题。除了科研、教学外,还关心国家大事。
如今83岁的李连达老师,坚持日常勤奋的工作,术后已写作发表了200多篇科学网博客文章,大到国家社会现象、医药行业发展,小到大学生、幼儿园的问题。同时李老师对中药发展及新药审批的建议等10多篇文章在学术期刊上发表。
李连达老师顽强的意志、乐观的情绪,为广大癌症病人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中国科学报》 (2018-01-22 第8版 印刻)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4 00: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