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马丁院士:HPV感染是宫颈的一场“感冒”

已有 7640 次阅读 2017-12-2 21:55 |个人分类:临床研习|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宫颈癌疫苗, 马丁院士, 人乳头瘤状病毒

同济医院妇产科肿瘤专家马丁院士带领团队首次破译了中国人宫颈癌发病遗传易感基因SNP位点突变“密码”,精准标记宫颈癌高危人群,创新设计了中国女性宫颈癌“分子剪辑”治疗技术,通过剪辑变异基因逆转癌变进程,被国际顶级科技杂志评价为“开创了肿瘤生物治疗的新时代”。

作为国家“973”肿瘤侵袭转移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同济医院马丁院士提醒大家,当前HPV疫苗未能针对全部致癌的高危型HPV病毒所有亚型。因此,接种了HPV疫苗也不代表100%有效,他强调,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与接种HPV疫苗同等重要!

一、宫颈癌到底有多可怕?

马丁院士说,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而全球数据显示,其死亡率逐渐上升为妇科肿瘤首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有近50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其中我国新发病例超过10万人,约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发病率明显上升且趋向于年轻化。

二、感染HPV病毒就等于患了宫颈癌?

2008年,德国医学科学家、病毒学家Harald zur Hausen发现导致宫颈癌的外因——HPV病毒,即人乳头瘤状病毒,其主要通过性传播,目前发现的HPV病毒约有170种型别,不同型别HPV病毒带来的健康风险也各有差异,其中约有14种被认定为高危型HPV病毒。

马丁院士说,医学证实,高危型HPV病毒持续性感染使得宫颈癌的发病风险增加了300倍。但感染了HPV并不等于患了宫颈癌,大量研究表明,超过七成女性一生中至少有一次HPV病毒感染,但绝大多数HPV感染都能被机体的自身免疫系统自然清除,只有约1%-4%的HPV感染者会逐渐发展为宫颈癌前病变或癌变,所以宫颈HPV感染是宫颈的一场“感冒”,是常见感染的偶发事件。

三、接种了HPV疫苗就可高枕无忧?

马丁院士:目前,全球上市HPV疫苗有3种。一是二价HPV疫苗,可预防HPV16和HPV18型诱发的下生殖道和肛周等部位的恶性肿瘤;二是四价HPV疫苗,除了可预防HPV16、HPV18型诱发的下生殖道和肛周等部位的恶性肿瘤以外,还可预防HPV6、HPV11导致的下生殖道及肛周的湿疣病变;三是九价HPV疫苗,主要针对HPV16、HPV18、HPV31、HPV33、HPV45、HPV52、HPV58型诱发的下生殖道和肛周等部位的恶性肿瘤以外,还有HPV6、HPV11可预防HPV6、HPV11导致的下生殖道及肛周的湿疣病变。

目前国内上市的是二价和四价HPV疫苗。即便接种了二价和四价HPV疫苗,并不能完全覆盖高危型HPV所有亚型。此外,接种HPV疫苗也不是一劳永逸的。2016年,曾经接种了HPV疫苗的澳大利亚著名划船运动员沙拉·泰特就死于宫颈癌,年仅33岁。

马丁院士强调,即便接种了宫颈癌疫苗,也要定期做好宫颈防癌筛查。通过体检,即便感染了高危型HPV病毒,宫颈癌前病变也需要经过8-10年才逐渐进展到宫颈癌,在这个利于宫颈筛查的窗口期,通过简单且有效的干预,可阻断病灶发展成宫颈癌的可能。因此,HPV疫苗重要,定期宫颈防癌筛查也同等重要。

四、你是宫颈癌的高危人群吗?

马丁院士说,宫颈癌的发病可能与遗传易感基因突变有关。2009年起,同济医院妇产科马丁院士团队率先提出在全国人群精准筛查宫颈癌易感基因SNP位点突变的概念。通过3年内共16484个中国汉族人群样本调查,发现了11个全新的宫颈癌遗传易感变异位点。

随后,他们又在全国搜集宫颈癌家系进行检测分析,证实宫颈癌的遗传易感性:HPV感染只是宫颈癌发生的外因,内在遗传性才是发病的根本原因,在国际上首次解开了中国汉族宫颈癌发病遗传易感的奥秘。2013年,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专业期刊《自然遗传学》,其影响因子35.8,在全球宫颈疾病研究领域引起不小轰动。

五、如何能让老百姓都打得起?

尽管目前HPV疫苗已在全球160个国家批准使用,但是疫苗的安全性也不得不谈及。在2013年上半年,有30多名日本女性接种HPV疫苗后出现浑身疼痛及其他少见的严重并发症。马丁院士说,只有1%-4%的个体会逐渐发展成宫颈癌前病变及癌变,为了4%以内的发病率,在中国实施国外推行的全民接种HPV疫苗不实际。

马丁院士团队将有望更精准标记宫颈癌高危人群,大大降低国家对宫颈癌预防费用的投入,通过精准接种,指导需要接种的老百姓真正打得起,不白打。

马丁:为世界做出中国人的贡献

从木匠、汽车修理工到文革后第一批大学生,他有着医学世家治病救人的理想;从初为人医惴惴不安、困顿棘手到成为妇科肿瘤领域独树一帜、成绩斐然的“医学大家”;在临床一线,他志存救济、至精至微,成就了武汉百万市民眼中心中当之无愧的好医生;在临床科研的道路上,他殚精竭虑、孜孜不倦,成就了同行认可的“医学科学家”。

(图:李子云摄)

他说最多的病人在哪里,最好的医生就应该在哪里,要为世界做出中国人的贡献。

为国家算大账提出宫颈癌精准筛查、精准疫苗接种

“全民疫苗接种对国家、老百姓是巨大的经济负担”

今年,宫颈癌疫苗在国内落地,许多女性奔走相告,马丁却对此有不同看法。“是个办法,但是对我国来说,太浪费了。”马丁算着这样一笔账,以接种保护率较高的9价疫苗每人需花4000~5000元人民币,若在我国推行全民疫苗接种,将有4亿适龄青少年需要接种,这对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来说,是难于承受的巨大经济负担。

实际上感染HPV病毒的人群只有约1%会发展为宫颈癌,虽然HPV感染比较常见,但绝大多数感染都能被自身免疫系统自动清除。因此,因为1%的人发病让99%的人群一起接种疫苗是极不精准的。

2009年起,马丁教授率先提出精准筛查宫颈癌易感人群的概念。经过三年努力,联合浙江、上海、湖南等地数十家医疗机构收集样本,检测了16484个中国汉族样本,发现了中国人11个全新的宫颈癌遗传易感变异位点,同时又在全国收集了宫颈癌家系进行检测分析,首次在中国汉族人群中证实了宫颈癌遗传易感性,阐明HPV感染只是宫颈癌发生的外因,真正发病取决于内在的遗传特征,也就是“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随后,马丁院士又提出宫颈癌早期预警的策略:我国宫颈癌预防的重点应该是将约1%~4%的易感人群筛选出来,实行HPV疫苗精准接种,从而让老百姓打得起,为国家节约巨额开支。

针对现行的筛查措施耗资巨大而又不精准。马丁带领团队在前期遗传易感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绘制HPV整合热点图谱,确定了9个高频整合位点,其中3个整合位点是在全世界首次发现,2015年第二篇论文发表在《自然遗传学》上。

奥秘接踵揭开,开展早期精准筛查的同时又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的靶向逆转治疗,马丁将他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结合,首创“分子剪辑”技术逆转宫颈癌前病变,现已进入临床转化。

为中国女性算细账  改写国际指南

“保留女性做妈妈、做女人的权利”

妇产科医生每天面对的是柔弱的女性,她们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马丁深知她们能否健康痊愈牵系着背后无数个家庭的幸福。

12年前,病人一旦得了妇科恶性肿瘤,常规手术方法是“一刀切”,拿掉子宫和卵巢,以免癌细胞扩散威胁生命。

这样一来,未生育的病人将永远失去做妈妈的权利。

2002年,25岁的祝玲玲不幸患上宫颈癌,更不幸的是,她刚怀孕。四处求医,得到的答案都是要立即做子宫全切。这意味着,她要放弃腹中的小生命。

祝玲玲眼泪都流干了。但马丁给了她希望。

“医生不仅要救命,还要考虑病人的未来。”马丁翻阅了大量资料,组织手术组讨论病人的病情,提出一个大胆设想:孕期为病人进行新辅助化疗, 适时实行宫颈根治术。这样不仅能够保住胎儿、而且妈妈也得到有效治疗。

最终,手术十分成功,7个月后,祝玲玲生下一个健康的女儿。

这次创新也让马丁对“一切为患者着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手术和治疗方案都应在这个原则指导下进行,使治疗效果达到医患双方的最好预期。

2014年,马丁教授主导的妇科肿瘤临床研究入列“国家标准”,在此基础上建设妇科肿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十年不懈的探索,马丁教授的研究团队对卵巢癌进行了长期临床基础研究,初步发现了肿瘤侵袭转移的机制,找到了癌变细胞许多特异的“靶点”。

根据癌细胞特异“靶点”,马丁教授的团队筛选了一种“短肽”标记物,可以特异性标记体内微小转移病灶,鉴别肿瘤转移灶和炎性肿块等。

同时,马丁还发明了腺病毒-胸苷激酶基因ADV-TK制剂,能够有效遏制肿瘤复发,目前该药物已进入临床Ⅲ期实验。

马院士还认为,目前宫颈癌FIGO指南应用临床分期而不是手术-病理分期,不能对宫颈癌患者术后治疗方案和预后进行评价,已不适合当前国际宫颈癌诊疗现状和水平。虽然非洲的宫颈癌发病率仍高居不下,但每年大多数新发病人数在亚洲和美洲等地区。通过中国大样本人群分析,马丁教授团队发现当前我国宫颈癌发病特征与上世纪末状态比较已发生变化,83.9%患者适合接受以手术为主的治疗方式。

中国专家提出的这种“新辅助治疗”完全改写了传统,获得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已列入国内外宫颈癌诊治指南和共识,包括中国妇科恶性肿瘤诊治指南,美洲国家癌症指南和欧洲三大肿瘤学会共同编写的妇科肿瘤诊断治疗共识。

马丁院士说:“医生绝不只是治疗一种疾病,每天我面对的是独一无二的人,一个个活生生、有情感、正为疾病所苦的人。这些心里所思,慢慢地成为我的信仰、我的思维和生活方式。”

“手术成功不能仅仅停留在救命,要让病人有尊严地活着,靠的就是外科医生手上的真功夫”。

“既要考虑为病人救命,还要为病人考虑未来,要为病人保留做母亲的权力。”

“最多的病人在哪里,最好的医生就应该在哪里。”

“从一个基因到另一个基因,从一条通路到另一条通路,有时,分明看到了癌症生物学冰山的一角。但接下来你会发现你看到的那道亮光只是在漆黑的隧道里的一丝火花,你只能在科研的漫漫长路里继续摸索前行,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不在临床中应用的科研没有意义。”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湖北发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087952.html

上一篇:星言、星语与星月(三十六):莲花山花展3
下一篇:第五届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预告(中文版)
收藏 IP: 223.74.10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0: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