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总胆汁酸增高的临床意义

已有 12032 次阅读 2017-8-28 17:50 |个人分类:临床研习|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治疗, 临床意义, 总胆汁酸增高

临床上,经常有患者咨询胆汁酸增高的治疗。一些肝病患者,常常其他各项肝功能指标都正常,唯独胆汁酸轻度增高,许多肝病医生并无良策。尤其是孕妇,常常由产科体检后由医生推荐而来。因为,胆汁酸增高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密切相关,而后者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以皮肤瘙痒和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血清胆汁酸升高为特征。该病主要危害胎儿,使围产儿病死率增高,对妊娠最大的危害是发生难以预测的胎儿突然死亡。因此,产科医生常常推荐其前来看肝病医生。

由于临床常常遇到类似情况,故将胆汁酸的临床意义做一简单介绍。

胆汁酸是胆固醇在肝脏分解代谢的产物,是由肝脏分泌到胆汁中,并随胆汁排入肠腔,作用于脂肪的消化吸收。胆汁酸在肠腔经细菌作用后,95%以上的胆汁酸被肠壁吸收经门静脉血重返肝脏利用,称为胆汁酸肠-肝循环。胆汁酸的生成和代谢与肝脏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旦当肝细胞发生病变,血清TBA很容易升高,因而血清TBA水平是反映肝实质损伤的一项重要指标。

正常人肝脏合成的胆汁酸有胆酸(CA)、鹅脱氧胆酸(CDCA)和代谢中产生的脱氧胆酸(DCA)还有少量石胆酸(LCA)和微量熊脱氧胆酸(UDCA),合称总胆汁酸(TBA)。其临床参考数值:血清总胆汁酸(TBA)<10μmol/L;血清氨胆酸(CG)<2.6mg/L;鹅脱氧胆酸(CDCA)<1.61μmol/L。

各类肝胆疾病都可引起TBA升高,急性肝炎与肝癌为100%,肝硬化为87.5%,慢性肝炎、胆道疾病也达65%以上。说明肝胆疾病中TBA测定比传统肝功能指标任何一项都敏感。

急性肝炎时患者血清TBA与丙氨酸转氨基酶(ALT)一样,平均增高幅度是正常的31倍,说明TBA对急性肝炎早期诊断价值与ALT(阳性率100%)测定相同。慢性肝炎时,TBA阳性率为65.7%,平均升高幅度为正常的10倍。

肝癌、肝硬化时,由于肝脏对TBA代谢功能下降,故血清TBA在不同阶段都增高。当肝癌时,TBA阳性率为100%,而肝硬化TBA阳性率为88%,亦高于其他指标。当转氨酶、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等其他指标转为正常情况下,血清中TBA水平仍很高,这可能由于肝细胞功能失调,肝实质细胞减少等原因有关。

胆汁酸不但参与脂质的消化吸收,同时可维持胆汁中胆固醇的可溶性状态,当胆汁酸代谢导致胆固醇性胆石的形成,胆石形成阻塞加重胆汁酸的代谢异常,其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肝功能指标。血清中TBA水平显著增高,随炎症的阻塞阶段不同而变化,但随着炎症消失或阻塞引流解除后,TBA水平迅速下降,其他指标亦随之正常。阻塞性黄疸时CA/CDCA比值大于1.0;肝实质细胞损伤时,CA/CDCA比值小于1.0。

当幽门功能不全时,胆酸会反流到胃内,同胃酸一起造成对胃粘膜的损伤,并引起胃痛等不适症状;妊娠期胆汁淤积综合症、肝肠循环被破坏也能引起TBA上升。

孕妇总胆汁酸偏高是由于胆汁酸代谢异常,孕期激素水平改变造成的,总胆汁酸高的孕妇易发生肝内胆汁淤积症。由于妊娠期孕妇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增高,抑制胆道平滑缺蠕动,造成胆汁引流不畅,肝内胆汁郁积,胆汁中的胆红素及胆汁酸,经肝窦状隙返流入血,随血循环带到孕及胎儿全身,过高的胆红素可透过胎儿血脑屏障形成“核黄疸”影响智力发育;过高的胆酸盐刺激孕妇皮肤神经未稍引起搔痒,其主要危害是增加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及胎儿宫内死亡率,并增加孕妇产后出血发生。熊去氧胆酸为ICP治疗的一线药物。瘙痒症状和生化指标均可明显改善。治疗期间每1-2周检查一次肝功能,检测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胆汁酸偏高也可出现在饭后,一般会在吃饭后一定时间内恢复正常,此种情况可不必担心,其危害性为0。

临床上,由于胆汁酸是由胆固醇形成的,所以可以通过控制胆固醇的摄入来控制胆汁酸浓度。以下几种食物可以降低总胆汁酸。

(1)玉米:含有丰富的钙、磷、硒和卵磷脂、维生素E等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2)海带:可降低血及胆汁中的胆固醇

(3)大豆:大豆及大豆制品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和磷脂,三者均可降低血中胆固醇。

(4)姜:含有一种脂质,具有明显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5)香菇:含腺嘌呤衍生物,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能有效地防止动肪硬化和血管变脆,同时还可降低血压。

(6)鱼:鱼的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高达70%-80%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并且有降低血中胆固醇的作用,是植物油降脂效能的2-5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073119.html

上一篇:第五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邀请函及征文通知
下一篇:星言、星语与星月(二十六)
收藏 IP: 113.98.232.*| 热度|

1 范振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4: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