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60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n602 真实、自由、优雅、坦然

博文

说说‘钱学森之问’的可能结症

已有 4269 次阅读 2016-2-1 23:1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学, 钱学森之问, 原因, 教授

                 钱学森之问,科学网上许多博主讨论了,各有各看法,我也临时写写看法,俗一下。

               中国为什么出不了科学与人文大师?我觉得有如下方面:

               1 我们的学校从幼儿园开始,就是应试教育,都有标准答案。这种标准答案式的教学与考试,将学生的探索热情从小就磨没有了。我是学化学的,我女儿将初中的化学题目给我看我都傻了眼,按照题目及标准答案,与实际实验结果经常不符合,这些题目都是教师在办公室按书上内容推导出来的。但必须按这标准答案才算正确。这个原因很厉害,因为他僵化了思维与思想。

              2 中国师范的标准是‘听话’,从小家长都对孩子说‘要听话’,看到许多小学生坐在教室,整齐划一,让我看到已经将孩子的天性进行了磨灭,听教师话成为好学生的唯一标准,不鼓励学生探索,不鼓励学生提问,如果学生将教师问倒,那可不是一件好事。这其实就是一个精神‘紧箍’。这个精神紧箍一直带到终身,永远难以逃脱。就象一根小绳能够拴住一头大象一样的作用。

              3 读书功利化在中国文化中有几千年的根基,‘学而优则仕’是探索科学与自然的一个大敌!让许多人进行算计,如何读书,如何做官与发财。让读书成为一个工具,用做官价来进行评价读书的效益,为科学技术而探索,从来就没有形成一个文化。同学聚会,都问在那里工作,什么职位,多少收入,什么房子与车子。有多少人问你探索了什么,在科学上有什么发现?官与老板是同学聚会上的‘白马王子’,穷教授有多少人欣赏呢?

             4 大学对学者的不尊重而对权利的崇拜,教师在中国目前的大学是得不到相应的尊重的,领导到各部门,都是前呼后拥,而教授甚至出名的教授到部门,经常是公事公办,甚至还口气不逊。我想这不需要我解释太多,大家都有体会的。当大学中学术不吃香,学者不受尊敬时,如何将人引导到全力探索科学上去?

            5 领导有权,有经费,有成果给广大教师上了这一课,要想做学术,路线是先当官,当官后再谋经费出成果,如果走纯学术之路,非常难,甚至就不行。但是,当上官后,经费给他们了,他们要管理,要开会,要喝酒,他们又有多少时间做学术呢,天天想着如何应对管理,应对上级,他们如何静下心来做研究呢。命中注定,只要从学者路上走上当官的路,大师肯定与他无缘,不要说他们成果多甚至成为了院士。

            6 真正有水平,专心的教师、教授们,因为经费不多,资源不多,又得不到学校与社会的尊敬,经常心有余而力不足。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呀。加上对学术的不敬,让他们也经常‘看破红尘’,完成考核,保重身体,健康也是重要成果。

            7 全社会对学术大师并没有形成一个尊敬的社会风气,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从经济学的观点,做学术与学者是‘性价比’不高的事情。经常听到人说,看某人边上课边炒房、炒股赚了不少钱。

            8 真正做学术,从经济上来说,经常生活得不体面。前段时间一北京的教师跟我说,可以算一下,北京的一个大学教师的工资想买房,门都没有。目前我住的房子(单位房改房,1999年的房子)95平方米,目前价格约240万。按我目前的工资,要不吃不喝二十年才买得起。要知道,我如果六十岁退休,工作才满35年呀。国外的教授与民国时期的教授是这样的生活水平?‘饱暖思淫,科研是思淫的产物’。

            9 另外一个原因我们不能否定,中国的科研与大学教育时间短,特别是解放前的战争,文革的停顿,政治挂帅的恶果,积累少,科研条件差。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而科研与大学教育方面百年都会觉得根基不深。看看国外的大学,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什么。

          一个国家的科学研究,是一个长期稳定的科研条件与文化决定的。这都是临时写的,可能没有想全面,想起来再补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177-953960.html

上一篇:学校建立导师与研究生的调解机制非常必要
下一篇:谈谈研究生与导师的互相选择
收藏 IP: 192.168.0.*| 热度|

31 姬扬 张骥 徐令予 张能立 罗德海 刘立 姚伯元 刘建彬 王家冰 罗民 逄焕东 徐绍辉 王毅翔 蔡宁 杨正瓴 梁洪泽 蔡小宁 李明阳 梅钢 吕乃基 田云川 宁利中 韦玉程 石磊 马志超 姚伟 戴德昌 clp286 wgq3867 jiareng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8: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