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60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n602 真实、自由、优雅、坦然

博文

中国缺诺贝尔奖并不是因为中国的各级教育 精选

已有 22059 次阅读 2014-10-6 07:3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研, 教育, 中国, 诺贝尔奖

                中国大陆包括香港台湾,都没有得到诺贝尔奖,许多人将这原因归为中国的中小学甚至大学教育。

               杨振宁及李政道在美国得诺贝尔奖,说明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并不是主要原因。

               刚刚看到网上说,今年的诺贝尔奖‘四位华裔科学家张首晟、杨培东、邓青云、钱泽南成夺奖热门人选。’见: http://news.sina.com.cn/c/2014-10-06/052830950851.shtml

              这个消息说明什么,这些人基本上在中国大陆及香港读小学、中学与大学,分别毕业于中国各高校,他们到国外读博士并在国外做研究,水平接近诺贝尔奖水平。如果中国大陆及香港的小学、中学及大学教育一塌糊涂,这些人在国外不可能达到目前研究水平的。

             中国缺少诺贝尔奖,根子是在研究上,一是目前国内总的研究水平与国际水平有距离,二是中国研究条件是近期才有点好转,三是科研积累还不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国家的科研水平是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积累才行。

             文革与政治运动让中国高校落后了许多,而现在的教育体制还在影响着中国科研工作的评价与进行。

             许多人动不动就贬国内高校的教育一塌糊涂,甚至小学与中学也一文不值,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说法。

             中国的诺贝尔奖根源是在中国的科研水平、科研条件、科研环境及科研积累上。诺贝尔奖的成果一般是数年前甚至十多年前的研究结果,而中国十多年前的科研条件是什么,年龄大点的学者都是知道的。

            中国的诺贝尔奖好象还需要一段时日,因为科研条件略为好点也是近几年的事,高水平的科学研究需要时间,发表后还需要许多年国际学界的认证与认可。

            关键是中国学界要沉得气,中国政府要建立好科研环境,中国人自己不要看不起自己,不要自贬。

           我国的中小学及大学教育是有不足之处,但也不是一无是处。

 

 张首晟:“拓扑绝缘体”让电脑运算加速

  1963年生于上海,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现为斯坦福大学教授。

  “他早就应该得诺贝尔奖了。”昨日,长期研究诺贝尔奖的华中科技大学物理系退休教授杨建邺表示,对张首晟成今年诺奖物理奖获奖热门人物并不奇怪。

  1978年,15岁的张首晟被复旦大学录取,后出国深造。他2006年提出“拓扑绝缘体”理论,次年实验得到证实,并因此获得“欧洲物理奖”等三大顶级奖项。“拓扑绝缘体”意义在于,可提高计算机的计算极限,“约可以提高一倍”。

  张首晟用“集市”和“高速公路”为例讲述该成果应用和意义:电子在芯片中移动就像跑车开进集市中,再怎么高档也跑不快;但若在高速公路上就可畅行无阻。这可能是未来计算机持续进步的关键。

  杨培东:用纳米技术提高计算机存储量

  1971年生于江苏,本科就读于中国科技大学,现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与张首晟一道列为今年诺奖物理学奖获奖热门人物的还有华裔科学家杨培东,其在纳米领域的研究有助于提高计算机存储量。他还是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特聘教授。

  今年4月,杨培东到武汉大学做报告,畅谈“21世纪的材料革新”。在当日演讲中,他就曾表示,希望今后能够用电流来激活纳米激光器,这样纳米激光器就能用于电路。而最终,他预测纳米激光器有可能被用于鉴别化学物质、提高计算机磁盘和光子计算机的信息存储量等。

  邓青云:OLED有望彻底取代液晶

  1947年生于香港,现任教于香港科技大学和美国罗切斯特大学。

  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热门人选之一,是有“OLED之父”之称的邓青云。他2011年获地位仅次于诺贝尔奖的沃尔夫化学奖。杨建邺认为,这将会提高他获诺奖竞争力。

  1979年一天晚上,邓青云在回家的路上忽然想起有东西忘记在实验室,返回后发现在黑暗中有一个亮亮的东西,由此展开了对OLED(有机发光二极体)的研究。OLED是第三代显示技术的代表,具有图像质量优、低功耗、重量轻、柔性显示等优点,多应用于智能手机、数码相机、平板电脑及高清电视。专家认为,随着OLED进一步发展,其主要竞争对手液晶(LCD)将被淘汰。

  2012年,邓青云应邀到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做报告。

  钱泽南:基因研究将改善人类健康

  1949年出生在香港,现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今年华裔另一位热门获奖人物是同样出生在香港的钱泽南,他同样被看成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热门人选之一。

  对于钱泽南的贡献,上海交通大学论坛上有人这样评价:“发现几个调控基因表达的增强子特异的转录因子”,其意义在于“他的工作使我们的转录机器有更好的理解,特别是与发育和细胞分化的关系方面。”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建设生物医学和健康科学研究中心首任主管钱泽南表示,“现代生物学对人体运作的认识,已到达了一个非常精确的程度,将为医疗护理带来范式转移,令新一代的医生、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对付疾病的分子根源,而非仅仅医治病征……从根本上改善我们的生活。”据长江日报





2014年诺贝尔奖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177-833299.html

上一篇:诺贝尔奖--‘十月怀胎’‘瓜熟蒂落’‘花开花谢’
下一篇:从朋友的微信体会一个教师的幸福
收藏 IP: 121.248.130.*| 热度|

52 戴德昌 武夷山 姜文来 周健 李伟钢 叶建军 王守业 徐世文 陈楷翰 温世正 王春艳 唐凌峰 彭思龙 宁利中 吕洪波 黄育和 余党会 赵序茅 代恒伟 黄永义 曹聪 肖里 丁邦平 郑新奇 张永进 徐绍辉 李土荣 徐旭东 刘明超 孙学军 李天成 汪晓军 翟远征 冯喆 张强 王树松 丁克强 薛宇 毛秀光 吴国林 李毅伟 loyalSciencefan zhouguanghui biofans blackrain007 jlx1969 shenlu yjxia dafwlg bishuiroubo wangqinling Veteran1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1: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