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认为,在职称评审中,项目及经费作为重要条件是非常不科学的。
一个人对科学的贡献,不是看他得到多少项目与经费,而是他实际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结果,对社会有多大的贡献。
得到的经费与项目,只是说,他得到了科研的条件,但不等于说他对科学做出了贡献。君不见,许多牛人得到了数百万、数千万的经费,项目数一摞一摞的,但看看他们的成果,发表的论文中实质性的创新点与发现,对工业生产中技术的进步,贡献非常小。
打个比方,如果一个人,他创办一个企业,得到了款项数千万甚至亿,厂办起来了,但由于技术不行,败了,或者性价比不行,产品卖不出去,或者管理不善办不下去了,你能说这个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大吗,能够评优秀企业家吗?
如果国家投许多许多钱,做一个大的研究,最后他的研究或项目没有成功,你能说用经费数及项目数来说这个人非常厉害吗?
本人认为,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正确评价学者实际做出来的科学上贡献,这是唯一的指标。
我见过:拿到千万元钱的项目,产品最后也得奖了,但转让给企业办厂,这个厂亏得一塌胡涂,血本无归(其实亏了几个厂),但这个项目成为这个学者评国家奖的重要依据。
我见过,数百万数千万的项目,发表了可怜的一点论文,特别是最后结题中的创新点或学术或工业价值非常非常低。甚至是‘炒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还好点,973、863、许多重点项目数与经费,都给许多能人拿了,不但糟蹋了国家的钱,还因为这些项目数多,经费多,成为这些牛人们的重要学术资本,成为各个学校引进的优秀人才。
许多坐办公室的‘长’们,他们有不少经费,他们做科研真厉害吗?不过,事实上他们的职称还真比普通人优先。
当然,如果得到基金与经费,加上这个学者真的厉害,会利用这些钱做出重大发现,对科技做出重大贡献。这些发现与贡献完全可以说明他的水平。
还有个现象,许多项目是‘虎头蛇尾’,写得非常好,拿到钱了,最后不了了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177-606219.html
上一篇:
阿桑奇事件让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下一篇:
要‘忍’,别‘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