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Haife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oHaifei

博文

阳光从这里照耀

已有 3841 次阅读 2012-11-19 12:38 |个人分类: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阳光, style

阳光从这里照耀

鲍海飞 编译 2012-11-14

在本世纪的五十年代,飞天技术的发展让人们认识到太阳能的重要性。在深空中的飞行器,受到载荷的限制,所携带的能源有限,所以只能依靠太阳能电池来作为能量转换的重要器件,即利用半导体中的光伏效应(photo voltaic effect)把光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器件。但是由于当时地球上的矿物能源,煤炭、天然气和石油在广泛被使用,再限于当时的转换技术和水平,以至于人们很少想到会大力开发太阳能在地球上使用。因此,当时对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还很有限。但是近些年,当地球上的能源面临着一天天的耗尽和枯竭,并排放出了大量的废气,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破坏,人们又把目光聚焦在太阳能发电上来。太阳能是大自然最宝贵的、天然的、绿色清洁能源。回顾一下五十年代初的一些实验,或许会给我们今天带来一些启发。

在五十年代初,当美国贝尔实验室的Pearson等人开始着手实验时,有两种选择,一个是硒(Se)基电池,另一就是硅(Si)基电池。但当Pearson成功地在硅片上进行了光电转化的实验后,Pearson感觉硅(Si)基电池似乎更好,因此,Pearson立即到Chapin的办公室向他汇报,建议把实验重点放在硅上,而不是在硒上。在今天看来,这是一个有先见之明的建议!Chapin也不是说啥就信啥的。于是Chapin亲自到实验室,一起重复实验,把硅基太阳能电池放到强烈的日光下照射,结果令他们吃惊地是,硅上的太阳能转换效率竟然是硒上的5倍还多。随后Chapin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更是令人振奋,理论上,理想的硅光电池的转换效率要达到23%!但是,只有制造出转换效率达到6%的指标才能满足Chapin对电源的需要。随后他把精力全部都放到硅光电池上了。

尽管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硅上了,但是无论他怎样努力,Chapin都无法继续提高Pearson所取得的结果。Chapin无奈在报告中说最大的难题是似乎很难在硅上做好电接触。(The biggest problem appears to be making electrical contact to the silicon.这就是今天人们熟知的金属-半导体的欧姆接触问题。由于不能把引线直接连到硅上,这就迫使Chapin在硅上蒸镀负电性(n-)和正电性(p-型)材料,以便把硅光电池中的电流引出来。不幸地是,没有什么金属层能够很好地粘附在上面,因此,他似乎遇到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同时,Chapin还要面对锂(Li)浴后锂(Li)在硅中不稳定性的问题(当时Pearson把富镓的硅片浸入到热的锂(Li)溶液中,使之带负电)。因为,在硅光电池中的锂在室温下就会发生迁移(应该是离子迁移),这就导致光电池中的靠近表面的pn结位置会发生移动,这就使得光不能有效地穿透结区到达电活性高的区域,从而产生不了更多的光电子。

在无奈之际,Chapin做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猜想,这使他改变了研究方向。他正确地构设出似乎应该把pn结制作到非常靠近表面的区域,这才可能会使得所有的入射光子都能够有效。(由此可知,上面提到锂离子的迁移是向硅光电池内进行的)。Chapin于是又找到Calvin Fuller来帮助制造光电池,同时建议要把pn结永久地固定下来,并且要非常靠近表面。

这世间真是无巧不成书!Fuller恰巧在两年前在制造晶体管的时候就做了这件工作。Fuller于是又重复了以前的工作以满足Chapin的要求。在这次的实验中,Fuller没有像以往那样掺杂锂,而是在P型硅上蒸镀了极少量的磷。这样的调整之后,再进行实验,结果是竟然把以前测试到的记录翻了倍。但是至始至终,都得不到好的电接触,从而达不到太阳能6%的转换效率目标,这使得Chapin愁眉不展。

而就在Chapin一筹莫展、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又一件雪上加霜的事情发生了。

 

附录:上一篇:阳光从这里照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8905&do=blog&id=632439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8905-633985.html

上一篇:当伯乐遇上千里马
下一篇:随风而去禅语声
收藏 IP: 202.127.23.*| 热度|

12 李学宽 吉宗祥 黄晓磊 陆俊茜 陈湘明 陈小润 钟炳 曹聪 杨秀海 余昕 王修慧 ddser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30 09: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