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原野上 播撒梦想的种子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eadnet 猫眼看网路: 你上网了吗? 钟送黄昏鸡报晓 忙处人多闲处少

博文

地震时空探秘20110522

已有 2887 次阅读 2011-5-22 16:24 |个人分类:地震探秘|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地震

 
 
 
 
 
 
 
 
 
 
 
 
扩展阅读
 
秦四清:

评某些地震预测方法的骗术 2011-05-21

在强震预测的理论与方法未从科学上得到解决之前,有些预测骗术与江湖骗术一样大行其道,实在让人不可思议、不敢恭维,下面仅举两例: 1、 ... 

hidden IP: 27.19.159.*   举报[4] 匿名   2011-5-22 18:52

你所谓的大旱后必有大震指的是李德威老师?确实是有可能的,在原因还没有被解释清楚之前,大家都有权利去探讨和研究,你这样一棍子打死说是骗术很不妥。既然你这么能吹,能解决地震预测这样的难题,那你真是“大牛”,全球人民“感谢”你。另外你引用别人的观点还是要注明的,这是科研人员的基本素质和道德要求

博主回复(2011-5-23 01:51)您也没看过我们的研究,就在这里信口开河,主观猜测,这可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啊。 博主回复(2011-5-23 01:26)您可以谈谈“不一棍子打死”的理由吗?您能谈谈我说的不对的理由吗? 博主回复(2011-5-23 01:04)呵呵,我不针对任何人,我评述的是学术观点,是自己的观点。是不是吹牛,让地震检验吧,别忘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内容:
学术观点,

 

 

举报[3]BihongFu2010  2011-5-22 15:11

某种程度上,“大旱之后必有大震”这句话是没错的:因为人家没有告诉你大地震发生在什么地方、震级为多少级?每年全球都会发生大地震:大旱之后会发生,水涝年份也会发生?

博主回复(2011-5-23 01:08)兄弟,聪明人,比我想的周到,理解万岁,明天(过了12点了,今天)喝酒去。

hidden IP: 124.235.82.*   举报[2] 匿名   2011-5-22 13:44

地震从宏观上应该是时间发生的概率问题,大多在一个频率里摆动,比如按照我国的农历,春分夏至等节气前后会有地震发生。从微观上,至今没有有效的办法。我认为,预测地震应该有民间的声音存在,只是走的道路不同;对于大众,知识的获取上应该辩证的看待,盲目的追随会造成难以避免的恐慌。对于误导,前些天看到还有人根据中央气象的云图来预测地震,真是可笑。我十分赞同您的说法,赞一个!

博主回复(2011-5-23 01:27)谢谢,请您谈谈民间预测方法合理性的理由。

 

举报[1]Majorite  2011-5-22 00:39

把Amsel的观点抄来了

 

评“地震预报卡”制度的有效性 2011-05-21

国家地震局为发挥地震预测“群策群放”的作用,鼓励各界人士填写“地震预报卡”预报地震。无疑,其出发点是好的,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种制度在防震减灾 ...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举报[7]qsqhopeiggcas  2011-5-22 13:11
呵呵,以后别来骚扰我就谢谢您了。
 
举报[6]zdlh  2011-5-22 09:58
博主回复(2011-5-22 00:17):您太无聊了,该干嘛就干嘛去吧。祝您好运。
--------->
跟你说什么,才是不“无聊”?

说你的研究还处于我15年前的初级阶段,你还不承认,跟你说更加高级的内容你能听的懂?
根据你现在与我(和其它几个相关博文下与网友)交流的内容看,预计你“10年或者20年之后,你会明白的”的确还有些过于乐观了。慢慢玩去吧你。

有一点必须提醒你:我在科学网博客下和论坛里发表的内容都是独家发现和研究,如果你(们)以后引用或作出相同的结果,请不要标榜是首创,并且一定要注明来源和作者:老虎(上海)。
——不遵守此知识产权约定,我不会放过你(们)!
 
举报[5]zdlh  2011-5-22 00:13
博主回复(2011-5-22 00:00):呵呵,那您满世界预测地震,说明您的方法很好,那您预测了玉树地震和日本9.0级地震吗?
博主回复(2011-5-21 23:56):哈哈,您要预测强震,您报一个国内6.0级以上的地震我看看,现在就报。让大家都服气。我们的理论是强震预测方法。
----------->你提问的内容,至少在科学网一个博主的博文里有,你自己找一下。
预报国内地震是违法的,我发布的预警如此准确,几乎就是“说到做到”,这么准的预报怎么可以随便发布?被预报地方的人全都不睡觉了、上街了,你负责?
预报“强震”是小儿科的水平,我不玩这个,我只知道:我可以预报4级以上的所有地震,你要是只能预报“强震”,不想让后人笑话就赶快闭嘴——这里面的道理我不想啰唆,10年或者20年之后,你会明白的。
博主回复(2011-5-22 00:17)您太无聊了,该干嘛就干嘛去吧。祝您好运。
 
举报[4]zdlh  2011-5-21 23:50
博主回复(2011-5-21 17:30):^_^,又一个妄人,这年头“牛人太多”啦,好,把你的结果提前发给我,看看你有多牛,震级6.0以上,地点,时间。
信箱:qsqhope@sohu.com
-------->
你这样说,我丝毫不奇怪,你是科学网的新博主,没有看见过我的预报很正常的,这里很多博主都知道我的预报能力。

为了让你在以后和我擂台赛之前有个量化的准备,我非常友好地告诉你:一定要等到自己可以每天预报15个4级以上地震的时候(相当于:每年预报5475个/每月预报450个),再来找我,否则,你肯定输的连家门都找不到的。
就算你的预报水平如你所说,也只不过是我15年前预报水平的一个零头而已,所以,不要自命不凡,等你超过我之后再嚣张不迟。
我不打算欺负新手,你有空闲时,可以看看下面的内容。我不是学者,不讲学不收徒。

http://bbs.sciencenet.cn/showtopic-75201.aspx
地震预报已解决展示:本帖提前公布国外地震预警(实时更新)
作者zdlh 2009-12-26 13:42
 
博主回复(2011-5-22 00:00)呵呵,那您满世界预测地震,说明您的方法很好,那您预测了玉树地震和日本9.0级地震吗?
博主回复(2011-5-21 23:56)哈哈,您要预测强震,您报一个国内6.0级以上的地震我看看,现在就报。让大家都服气。我们的理论是强震预测方法
 
举报[3]zdlh  2011-5-21 16:59
博主回复(2011-5-21 16:42):呵呵,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
博主回复(2011-5-21 16:41):在往下找,慢慢的,慢慢理解

------抱歉,我早就可以知道每天东半球未来24小时内4.0级以上所有类型的地震(这些地震都会在USGS目录上出现),没有兴趣翻你的老帐,哪天你要是自我感觉好,可以和我挑战,预报第二天的所有地震,看谁预报的数量多,而且没有漏报、误报。
——你有能力挑战我之前,还是谦虚一点好。
博主回复(2011-5-21 17:30)^_^,又一个妄人,这年头“牛人太多”啦,好,把你的结果提前发给我,看看你有多牛,震级6.0以上,地点,时间。
信箱:qsqhope@sohu.com
 
举报[2]zdlh  2011-5-21 16:31
一个将发生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Ms8.5级巨震离临界点较近
热度 8 2011-5-19 16:50
根据我们的研究 , 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地区将发生一个 M s 8.5 级的巨震。目前, 该巨震离临界点较近,现在可做出中期预测;当达到临界点时,做出短期预测;结合其它显著性前兆异常,希望做出临震预报。 建议:敬请有关人士告知 哈萨克斯坦有关部门; 加强该 ....
个人分类: 强震预测|175 次阅读|10 个评论

----那么多帖子,你让我找哪个,万一对号入座对错了,你负责?
你说的是这个地震的预测?
 
博主回复(2011-5-21 16:42)呵呵,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
博主回复(2011-5-21 16:41)在往下找,慢慢的,慢慢理解
 
举报[1]zdlh  2011-5-21 16:18
需强调的是,只有依靠严格的科学理论才能预报地震,除此别无它途,没有捷径。
------>
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一个最简单的结论:你们科学人都在以科学的名义伪装自己的行为!

是不是想反驳我?

那好,请你给我科学的预报一下:下一个“6.5级以上”的地震将在哪里发生?

手不出来,或者预报错误,你就OUT了。
博主回复(2011-5-21 16:22)呵呵,还叫板来了,
上我的博客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看看,你要的答案都有。
强震预测的理论与方法已得到解决。

 

西藏当雄地区的发震模式 2011-05-21

根据我们的研究 ,在西藏当雄地区有两种发震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1、 如果发生一个 8.1~8.2 级的地震,现在离临界点较近,可 ... 

只有解决强震预测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地震对人类的危害 2011-05-21

日本 9.0 级巨震的发生及引发的海啸与核辐射说明,仅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解决强震预测问题。如果我们提前预报了该地震,提前撤离近海 ... 

 

举报[6]陈龙珠  2011-5-21 21:25   

减轻(但不是消除)地震灾害的两个主要途径:避-预测强震,抗-耐震建筑

博主回复(2011-5-21 22:13)说的对,我的博客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欢迎看其它的博文。
谢谢您的讨论!

 

举报[5]陈龙珠  2011-5-21 21:22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5/247475.shtm
研究发现震前大气变化或有助于预测地震

博主回复(2011-5-21 22:17)我自己的理解,这些研究属于扯淡的事

强震预测需要找到可靠的共性规律,而不是个性规律。

只有这样,才能像预报天气一样,预报强震。
谢谢您的关注

 

举报[4]Majorite  2011-5-21 12:57

其他段落尚可从学术上讨论,但是“您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哎,这个世界上,自以为聪明的人太多,实际上都是笨蛋”这样的文字,就有人身攻击之嫌了。你不觉得吗?

博主回复(2011-5-21 13:07)您的科普文章写得很好。不过我觉得写任何东西都要有自己的深入思考,不要人云亦云。

博主回复(2011-5-21 13:01)我只是看了您的博文和有关评述后,有感而发。应该明白了吧

 

举报[3]Majorite  2011-5-21 12:24

您能预测的强震发生的时间尺度为多大?是几千年还是几天?

博主回复(2011-5-21 12:32)呵呵,一万年太久了,只争朝夕。
强震的发生需根据地震活动性监测确定,达到临界值时可做短临预报。

从对云南盈江地震和缅甸地震超前预测的结果看,可做到半月左右
强震的孕育发生是一种自然现象,会被人类认识的。

我们的研究表明,世界上最有规律、最按规则出牌的自然现象就是强震的孕育发展过程

只是这种规律未被前人发现罢了。

 

举报[2]Majorite  2011-5-21 12:21

下面留言的作者可是您乎?为何不用真名留言?学术讨论尽量客气平和为好

[您在文中已提到日本9.0级巨震。日本应该是建筑抗震能力较好的国家吧。如果这次巨震能被提前预测,则巨震及引发的海啸所造成的损失会大大减轻。可见仅提高建筑抗震能力是不够的。再者如果汶川地震区震前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无疑会减小损失,但地震会引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如果提前预测了该震,对危险性较大的斜坡提前采取了加固措施,则损失会小的多。可见仅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不够的,强震预测是很重要的
中国是一个并不富裕的国家,没有很多的财力盲目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标准。
相反,如果我们能够判定一个地区在长时间内不会发生强震,则建筑物的设防烈度会适当降低,可大大节约不必要的浪费。可见预测一个地区能否发生强震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再者建筑物设防烈度也是基于地震风险性评价得到的,而风险性评价实际上也与强震是否发生有关。可见您说的事实际上都离不开强震预测问题。您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哎,这个世界上,自以为聪明的人太多,实际上都是笨蛋。]

博主回复(2011-5-21 12:35)看了您的博文和有关评述后,有感而发。

 

举报[1]Majorite  2011-5-21 12:13

强震能预报吗?

博主回复(2011-5-21 12:18)呵呵,您说为何不能预报呢?强震预测的理论与方法已经得到解决

 

 

驳地震不能预测的观点 2011-05-20

从严格科学意义上说,不是驳斥地震不能预测的观点,而是应该驳斥强震不能预测的观点。 自从 2008 年汶川地震发生以来,强震不能预测或 ... 

 

    本来不想开博客,后来想想,开博客也是有益的,至少可以发表一些不适合于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的东西

    开博客一周以来,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我想大家的关注,并非是关注我本人,更多的是关注强震预测,关注我们强震预测的学术研究进展和有关观点。在这里我想真诚的说一句,谢谢大家的关注,我们能做的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尽管有不同的观点交锋,有善意的批评,有反驳的观点,但更多的是支持和理解。我们想这些都是正常的,毕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对问题理解深度的“催化剂”。在大家的激励下,我们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为完善强震预测的科学理论方法继续努力。尽管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我们也衷心希望有志之士,携手并肩,脚踏实地,为抗震减灾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地球是我们自己的,爱护地球,善待地球,保卫地球,是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8395-446791.html

上一篇:地震时空探秘20110521
下一篇:地震时空探秘20110523
收藏 IP: 117.136.0.*| 热度|

3 杨华磊 吴吉良 vigorous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5: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