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原野上 播撒梦想的种子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eadnet 猫眼看网路: 你上网了吗? 钟送黄昏鸡报晓 忙处人多闲处少

博文

科网群英烩No.0110 李维 科学网三言两拍 镜子大全之 说地震预报

已有 3797 次阅读 2010-12-2 14:57 |个人分类:科网群英烩|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博客, 博主, 科学网, 立委, 李维

 

 

科网群英烩
让水滴洒向为科学网灌水勤奋笔耕的人们 —— 科网群英烩粉墨登场

 

  

关键词: 科学网,博客,博主,李维,立委,镜子,科学,网络,媒体,地震预报,色球,色空间

 

 

—— 群英 场 ——

 

 

 

学者李维 发表于2010-11-30 21:50:12
查看评论:0 │ 浏览:66   打印   推荐给朋友     

 
镜子大全
老帖重发:说地震预报
老帖重发说地震预报 (2263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May 25, 2008 11:30PM 

接着说地震预报的问题。 

红墙论坛 [www.enlight-tech.com] 


送交者: mirror 于 2006-08-04 21:27:51 

愚人给出的报道写得不很好。行政、专家、舆论界和百姓的理解水平都有限。镜某再一次“横扫”了。但是国人还是很会调解心态的。一个“初级阶段”就都自嘲化解了。 

第一是谁有发布预告(警报)的权利(资格)?依照什么法律条文?这个问题不搞清,没有办法论下去。法制国家说的就是这个事儿。凭什么电视台可以报道天气预报?凭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消息。凭什么有中央气象台?大约应该有个什么章程,规定的这个台的责任、人员和预算。这个制度上的事儿,新闻界有责任报道出来。只有对比成熟了的天气预报,才能够讨论地震预报的事儿。 

其次是技术上的问题什么时间、在哪里、多大的震级这三个问题不在一定的数字范围内解决,地震预报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做。不必过分地强调地震专业的问题,所谓的专家、舆论界把这三个问题的可困难对老百姓讲明白了,中国的百姓还是很通情达理的,养个地震局的费用还是肯出的。这一点,那篇报道也没有给出个很好的说明。 

问题到了技术上,往往就简单多了。解决这个问题所需的费用比要保护的东西还要贵,那么这个技术就只好放一放了。讲技术,人们往往都以为是存在科学上的难度,很少考虑到还有个经济承受上的难度。地震预报是两个都占上了。 

美国人害怕有人打过去,搞了很多的警戒雷达,可以解决什么时间、在哪里、有多导弹(飞机)来袭的警报问题。但是那是对空间警戒网,对地面、地下的东西的观测就很难了。地面地下信号衰减率大,噪音高。要实现检测网所需的花费要远远大于防空警戒。与此同时,人们对空袭的破坏和地震的容忍程度不同。好比讲强盗杀一个人很难容忍,而对一年国人交通事故死亡过10万、美国交通死亡3万这样数字就很麻木了。从此意义上讲,一个唐山也没有什么。不过是集中一些,不幸一些罢了。 

第三,减少死亡人数的努力需要行政、学术方面去做。死亡的原因很好找。比如是砸死压死的还是受伤后护理不佳死的?这些都可以有很好的对策。但是更多的问题还在于地震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要求建筑抗震,会大大增加建筑的成本。说得难听些,很可能那个成本农民命搭上了也无法承担。震后与没有震的时候人们的价值判断标准不同,对一定有和可能有的灾害的对策方法也人人不同。尤其是对于穷人,可支配的收入很可能不能应付意外的事件。 

地震预报不单是技术的问题,还牵扯到很多社会的发达程度的问题。就连技术上没有问题的矿难都很难解决的社会里,对地震预报需求的迫切性就低得多了。所谓的专家意见的“地震预报有强烈的社会需求”不过是卖瓜的说瓜甜罢了。“只有中国是把它作为一项政府任务、职责来做”也是言过其词,属于政府要包办一切的糊涂思维。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1500
* 本文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与科学网无关。
本文标签: 地震预报
相关文章: 汶川地震的可信应变前兆
国务院:中国力争10年能提供具减灾实效的地震预报
[转载]地震预报-Why and How
[转载]院士批地震预报等项目论证“行政化”走过场
[转载]我国地震预报的现状
伪环保:反坝谣言破产两年后改成地震预报
[转载]预防地震应该允许民间声音存在
地震灾害之罪魁祸首:地震波
面对面: 地震预报专家再辟谣
历史上8.0级以上地震,知多少?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readnet  
记录总数:0 总页数:0 当前页:1 93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8395-389621.html

上一篇:科网群英烩No.0040-1 郝炘 科学新闻 地震预报 真相 神话 伪科学
下一篇:科网群英烩No.1976-1苏新华 为唐山大地震 父以身殉职 子撰文追思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6: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