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rql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rql

博文

范洪义: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一点触动

已有 2194 次阅读 2018-5-27 17:14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文/范洪义


金刚经中有“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也是五祖弘忍指点其弟子慧能的一句话。这八个字,通常解释为:不应住色、声、香、味、触、法而生心,这里的“心”与英文mind相近,指人的意识活动。人的意识活动容易被色、声、香、味、触、法影响,这些外在的“相”会使人的心住于其境之上,从而遮蔽本来清净的自性(本心)。

  我对此说不太懂,欧阳修写《秋声赋》不就是“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有感而发而写就的么。如果他聪耳不闻,我们能见到贤人对自然界的这曲千古绝唱吗?况且,欧阳修指出:“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又怎能做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呢?

  诚然,欧阳修在文章中的结尾还是自我慰籍地写道:“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表达了一丝“应无所住”的意思。但就其整个思维活动来说,他的“住”是因为“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呀。

  我们研究物理的,时时处处留心周围发生的物理现象而思考,做不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于是只好等待“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的命运了。

  诸君看老夫的头发不是早早地白了吗?


按:据《坛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金刚经》上的一句话,慧能因听到有人诵读这个章句,心有所触,遂有向佛之心,于是到黄梅投奔五祖弘忍。《金刚经》最大的意义就是要人不住于相,“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但这好像与科研人的工作特点相抵牾。做研究工作最重要的是抓住一个问题不断地深究,不断地琢磨,反复思考,才能有所结果,怎么可能不住于相呢?但我想,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这就是既能入乎其内而又能出乎其外的处世态度。我们处理正常事务的必要的思维和意识还是要有的,但我们要有一颗“不动心”,那就是勿为外境所扰的“真心”,这样,无论遇到事情我们都能泰然处之,不惊不惧,不嗔不怒,因此就不会增添烦恼,那无论外境多纷繁复杂,我们这颗心还是自在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63968-1115983.html

上一篇:范洪义:评清代桐城派刘开的创新论
下一篇:范洪义:习古文,锻物理素质
收藏 IP: 117.65.129.*| 热度|

2 万志龙 任飞羽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1: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